中职学生专业承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李媛

中职学生专业承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0

摘 要 中职学生的专业承诺是对中职学生专业学习行为的心理状态描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体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对G市中职学校1~3年级8703名学生的调查发现:当前中职学生专业承诺整体水平一般,对口就业意愿不高;各测量维度中,规范承诺水平最高,经济承诺水平最低;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在性别、年级、是否参加企业实习实训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感知、学校体验和自我评估等因素可以显著预测中职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基于此,建议强化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加强技能学习供给,为学生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打好基础;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身份认同与学校归属;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专业自信与自我效能。

关键词 中职学生;专业承诺;影响因素;学习行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26-0068-07

一、问题提出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支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五年一贯制办学,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衔接培养”,以期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个组织的有效运行,一方面取决于其结构与功能模式的一致,另一方面取决于个体心理需求的发展状况[1]。从组织运行视角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养成不仅需要政府从供给端提供必要的制度与资源供给,打通人才培养通道,同时也需要关注政策目标群体职校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持守,并为之付出努力的主观意愿与个体动机,即专业承诺水平。专业承诺代表着职校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表现了职校生专业学习行为的心理状态,对专业学习效果有显著的影响[2]。高水平的专业承诺是学习主体对专业学习的正向心理暗示,从学生学习需要的角度看是职校生对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意愿的积极表达,从学校专业发展的角度看也可被相应看作是长学制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体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起点,理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本文探究中职学生专业承诺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策略,以期用中职学生的高水平专业承诺推动一体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二、研究综述

专业承诺是在组织承诺和职业承诺研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个体与所学习专业之间形成的一种心理联系,表现出对承诺对象的认同、喜好与奉献的倾向性态度[3]。关于专业承诺的要素结构框架研究,连榕等人最初从情感承诺、继续承诺、理想承诺和规范承诺四个维度探索构建了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4]。之后,许多学者又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实证研究对大学生专业承诺因素结构进行完善,如严瑜等人提出了大学生的专业承诺五维度假设,即感情承诺、理想承诺、经济承诺、规范承诺和机会承诺[5];许长勇则提出了大学生专业承诺四因素结构,即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和经济承诺。总体来说,关于专业承诺的理论框架与测评量表基本稳定,其中面向不同研究对象、不同专业背景的测评量表在设计时会有所差别。

关于专业承诺的影响因素研究,当前学界主要关注与学生个体相关的主观因素对专业承诺的影响,其中包括个人特征,如年龄、学习成绩、学习投入程度等个人学习特征,也包括个人的心理状态与情感因素,如自我效能感、对专业的满意度、学习倦怠,还包括学生报考时对专业的了解程度等。有研究显示,大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成绩、就业压力[6]等因素与专业承诺呈显著正相关,而心理健康状态[7]、学习倦怠等因素与专业承诺呈显著负相关。也有研究发现,填报志愿时学生的自主性程度、志愿录取与志愿填报的符合程度、对专业了解程度等因素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8]。

纵观专业承诺的实证研究,绝大部分研究的对象为大学生,对中职学生的专业承诺研究并不常见。中职学生虽尚处于基础教育阶段,但其在学校接受的却是以具有高度专业性和针对性的专业学习为主的教育,与其未来职业生涯密切相关,由此,中职学生的专业承诺情况也理应受到关注。另外,当前关于专业承诺影响因素的研究尚停留在对学生自身学习特征方面,即将学生的专业学习行为作为研究主体,探究专业承诺与学生的心理、情感等因素的相关性。然而,学生的专业承诺不仅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也是一种群体社会现象,对专业的喜爱与认同不仅体现学生的个人兴趣与学习品质,还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受国家政策的认知、社会群体的感知以及家庭资本等多层面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拟立足社会学研究视角,通过构建更为全面的分析框架,梳理和分析中职学生专业承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三、研究设计

(一)分析框架

本研究对中职学生专业承诺现状的调查,主要借鉴许长勇研制的专业承诺量表,将专业承诺分为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和经济承诺四个维度。情感承诺是指中职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热爱等积极的、肯定性的情感表达;经济承诺是指中职学生对所学专业未来职业经济收入前景的满意与信心;规范承诺是指中职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的认同与持守;持续承诺是指中职学生因已付出的代价和努力而不愿意换专业的意愿[9]。

中职学生的专业承诺涉及学生主体对所学专业的认知、认同以及践行的整个过程,其不仅受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个人对当前社会处境的理解、学校学习体验以及其所占有资源条件的评估与把握的影响。结合以往相关研究成果,本研究对专业承诺的相关因素分析将从政策认知、社会感知、学校体验及自我评估四个方面展开。

政策认知主要指学生对当前国家整体经济发展趋势的认知情况以及期间的重要相关政策调整,其中包括国家整体经济发展趋势认知及政策调整认知,如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所学专业对应的行业发展政策、青年发展政策以及国家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认知与判断。据此提出假设H1:学生政策认知水平越高,专业承诺水平越高。

社会感知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对前辈、同行及同辈职业选择与发展情况的近距离观察与社会比较而产生对自身专业与职业发展的直观感受。据此提出假设H2:学生社会感知水平越高,专业承诺水平越高。

学校体验主要是指在学校场域中,与学生专业学习行为直接相关的学习心理与情感表达,其会涉及对学校整体认同与师生关系感受等因素影响。据此提出假设H3:学生学校体验感受越好,专业承诺水平越高。

自我评估主要是指个人根据资源占有情况来对未来自身职业发展的掌控能力进行判断,其中包括自身能力的评估与家庭资源的评估。据此提出假设H4:学生自我评估水平越高,专业承诺水平越高。

(二)测量工具

1.问卷编制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中职学生专业承诺情况调查问卷》。该问卷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调查,包括性别、年级、专业、学业成绩以及父母学历、职业等;第二部分为专业承诺水平调查,参照许长勇编制的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结合中职学生专业学习特点设计相关题项;第三部分为学生专业承诺相关因素情况调查,其中包括政策认知、社会感知、学校体验和自我评估四个方面。其中各部分分别设计相关维度,并借鉴学界相对成熟的问卷量表和考虑中职学生特性的基础上完成整体量表设计,每个维度3~4道题。量表使用Likert5点记分法,每个题项选项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为五个等级,分值依次从“1”到“5”分,得分越高证明该中职学生在该维度水平越高。

2.信度分析

本研究对中职学生发展现状调查问卷中的量表部分进行了信度分析,Cronbach’s α系数为0.977,其中各维度α系数均高于0.9,说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研究以G市中职学校1-3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G市地处珠三角地区,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其中等职业教育总体规模位于全国城市前列。2023年4月,本研究以问卷星在线填写的方式,面向G市中职学校学生发放电子问卷。通过反向计分题检测、量表题勾选同一选项检测以及无效回答时间等方式删除了无效问卷,最后得到有效问卷8703份。其中一年级学生3685人,占比42.3%;二年级学生3174人,占比36.5%;三年级学生1844人,占比21.2%。男生2787人,占比32%,女生5916人,占比68%。本研究采用SPSS25.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运用了描述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中职学生的专业承诺现状分析

1.中职学生专业承诺整体水平一般,对口就业意愿不高

从总体上看,G市中职学生的专业承诺总得分均值为3.52分(满分为5分),标准差为0.67。对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得3分的学生数量最多,为1836人,占比为21.10%;总分高于4.00分的学生有1208人,占比为13.88%;总分低于3.0分的学生有809人,占比为9.30%。整体来看,G市中职学生的专业承诺多数人处于中等水平,且学生间的差异不大。调研结果还显示,中职学生毕业后选择专业对口的技能岗位就业意愿度均值为3.60分,标准差为0.85,且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大。可见,中职学生的对口就业态度与所测量的专业承诺整体水平两项结果可以相互印证。

2.各测量维度中,规范承诺水平最高,经济承诺水平最低

调查结果显示,中职学生各测量维度的专业承诺水平均值由高到底依次为规范承诺(3.64)、持续承诺(3.52)、情感承诺(3.48)和经济承诺(3.46)。其中规范承诺分值相对较高,说明中职学生主观上是肯定自身专业价值的,肯定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社会贡献。情感承诺和经济承诺得分均值均低于整体平均值,其中经济承诺分值最低,这说明中职学生对所学专业未来职业收入并不看好,持有此种想法可能源于其对社会同行经济收入的判断。

(二)中职学生专业承诺情况的个体差异分析

分析中职学生的专业承诺在性别、年级、学业成绩以及父母学历、职业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表现,可以帮助我们多角度了解中职学生专业承诺现状。本部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ANOVA分析方法分析不同个人及家庭条件下中职学生专业承诺水平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显示:(1)男生专业承诺得分均值显著高于女生;(2)一年级学生专业承诺得分均值显著高于二、三年级学生;(3)学业成绩较高学生专业承诺得分均值显著高于成绩较低学生;(4)已参加(或正在参加)企业实习实训学生的专业承诺得分均值显著高于未参加学生;(5)城市户籍学生专业承诺得分均值显著高于农村户籍学生;(5)独生子女学生专业承诺得分均值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6)不同学历父母的学生专业承诺得分中位数存在显著差异;(7)不同职业父母的学生承诺得分中位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父母为无业、失业、下岗人员的学生专业承诺分值中位数在各类职业比较中相对较高,且达到显著水平。此外,尚未获得相关专业技能证书学生的专业承诺得分均值略高于已获得证书的学生,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由于调研群体中无农业类专业,因此本研究仅将专业类别分为制造业和服务业两大类,结果显示服务业专业学生专业承诺得分略高于制造业学生,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见表1、表2。

(三)中职学生专业承诺情况的影响因素研究

根据研究假设,本研究从政策认知、社会感知、学校体验及自我评估四个方面建立中职学生专业承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探索中职学生专业承诺影响因素,即以专业承诺为因变量,以国家整体趋势认知、国家政策调整认知、行业辈出感知、圈层同辈感知、学校整体认同、师生关系感受、自我能力评估以及家庭资源评估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为排除学生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对模型的干扰,以性别、年龄、学业成绩、参加实习实训情况、户籍情况、独生情况以及父母学历、职业设为控制变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