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正勤

入选理由 她是中国第20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中仅有的4名蓝盔女兵之一,是联合国国际维和战场上的扫雷手,出色完成各项扫雷任务,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风采,用行动践行了当代职校生的责任与担当。

人物印象 2022年12月30日,教育部发布2022年“最美大学生”公示名单。来自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与物流学院2020级营销专业学生戴正勤入选,是10名上榜学子中唯一一位来自职业院校的学生。

戴正勤来自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正在执行抢险救灾任务的军人时,她心中就种下了“参军入伍”这颗种子。

在大一时,退役大学生的从军经历分享和学校的征兵政策宣传让她对军营有了更多了解。大二时,看到学校发布的征兵宣传,戴正勤第一时间报名参军。2017年9月,戴正勤正式保留学籍入伍,“军旅梦”终于成为现实。入伍满两年本可退役复学,但出于对军营的热爱,她选择了继续服役。“部队生活虽然有苦有累、有血有汗,却也有情有义、有滋有味”。戴正勤说道。

2021年5月,戴正勤报名参加赴黎巴嫩维和任务的选拔。集训期间,她加班加点训练。一天下来,手肿得连筷子都拿不稳。2个多月后,她以优异的成绩拿到出国维和的“通行证”。2021年8月,她作为中国第20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的一员飞赴黎巴嫩,开始执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抵达黎巴嫩后,戴正勤和战友经过严格考核,一次性通过联合国地雷行动中心13个课目30余项测试,获得扫雷排爆资质认证,正式成为扫雷作业手。

戴正勤和战友执行的第一项任务是维护“蓝桶”。20世纪70年代以来,黎以双方在“蓝线”附近设置了数个雷场,埋设数十万颗地雷,“蓝线”地区的300多个蓝色界桩被称为“蓝桶”,“蓝桶”通道是穿越雷场的唯一安全通道。由于通道两侧铁丝网破损、雷场标识丢失、蓝桶字迹模糊、部分地雷位移等,“蓝桶”通道不再安全,这一区域被称作“死亡地带”。在黎巴嫩,戴正勤和战友的任务区就在这条危险、敏感的“蓝线”附近,修复更换铁丝网,完善地雷标志,割除通道内植被,为“蓝桶”标记编号重新刷漆。

维护“蓝桶”任务结束后,戴正勤和战友们转入雷场作业。“雷场的情况非常复杂,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比如说,被破坏的雷场有的地雷发生偏移,有的地雷几乎一半已经被烧毁过,性能极其不稳定,还有的埋在树桩下面,非常难处理。”戴正勤讲述道,挖掘地雷时,作业手要屏息凝神、严格按规范操作,一般要跪姿作业半小时后,才能看到地雷尾部显现。

经过反复实践,戴正勤逐渐成长为一名胆大心细的扫雷“老手”。“我当时最开心的事就是,每天从雷场回来后在本子上记录挖雷数量,从一颗、两颗到几十颗。看到挖雷数量在不断刷新,我的内心也充满自豪。”她说。

戴正勤凭借专业和勇气在危机四伏的雷场一次次完成扫雷排爆任务,出色的表现让戴正勤收获满满,先后被部队评为“四有”优秀士兵、优秀“四会”教练员、优秀班长和优秀带兵骨干等。

2022年8月,戴正勤圆满完成任务,回到了她熟悉的校园,继续她的大学学习生活。戴正勤说,展望未来的岁月,她仍然会把奋斗与青春镌刻在新的长征路上!

人物档案

戴正勤,女,中共预备党员,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与物流学院2020级营销专业学生,2017年9月保留学籍

入伍,2022年9月退役复学。2022年先后荣获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人物提名奖、江苏省“武进人才杯”第十七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总冠军、国家奖学金,获评江苏省“最美大学生”、江苏省“最美职校生”、全国“最美大学生”。

上一篇: 何燕
下一篇: 马小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