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质量提升模式

作者: 和光

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产业发展、经济振兴、科技进步、社会繁荣都离不开中等职业教育发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而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平台,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质量事关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水平。由于四川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尤其是区域经济呈现“虹吸集聚”与“辐射扩散”并存的状况,导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出现“强者愈强”与“弱者更弱”并存的现象,专业建设存在理念模糊、内涵不清、标准欠缺、设置较乱、布局不合理、统筹不力、联动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省内中等职业学校探索形成了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质量提升模式。

第一,确立专业建设统分协同建设理念。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精神,结合四川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实情,从专业建设目标定位、专业布局结构调整优化、专业建设内涵发展及质量提升机制落地等方面优化顶层设计,确立了“全省一盘棋+协同推进”的专业建设理念,实现专业建设“统”“分”结合。统即坚持全省一盘棋的统一标准,分即兼顾成都职教发展“高峰”与其他地区“低谷”发展差异,最终实现扬峰填谷协同推进。

第二,优化专业建设空间布局。依据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战略部署,整体调控专业布局,重点扶持特色专业、区域产业紧缺人才专业以及具有明显优势专业,平衡专业建设在层次、数量、类别上的空间布局差异,实现21个市(州)区域中职专业错位发展。主动对接四川省现代产业体系,通过发布专业设置分析报告、中职学校质量报告,定期公布专业布点情况以及限制发展类、鼓励发展类和优先发展类专业名单,指导市(州)及时调减或停止专业布点较多、重复率高、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引导中职学校依托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规划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第三,研制了专业建设标准。坚持上层对接国家中职专业设置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中层链接省域中职专业设置标准、行业企业标准,下层连接学校专业建设方案,研制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标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标准、“双师型”教师团队认定标准、专业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和专业质量评价标准,体现了国家、省和校三级教学标准体系之间的系统性、连贯性,又充分考虑了中职不均衡发展情况,精准地指导了学校专业建设,促进了全省中职教育专业建设质量的提升。

第四,构建了专业建设协同落实机制。横向构建了“政行企校研”多方协同专业建设参与机制,实现多主体全过程、全步骤协同;纵向建立了“省级组织、市级监督、县级配套、校级执行”的专业建设四级管理责任机制,提升各方齐抓共管力度。建立专业建设“以点带线”、区域集群发展“连线成带”、省域质量提升“以带促面”发展机制,形成“点上以评促建、线上以评督改、面上以评促发展”的实施过程与评估过程动态交错的质量提升保障机制。

(资料来源: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