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质量提升模式 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产业发展、经济振兴、科技进步、社会繁荣都离不开中等职业教育发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而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平台,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质量事关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
办学与管理 | 协同理论视阈下高职院校TCDP通识教育体系构建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的是知行合一、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强化技术技能的同时,还必须通过通识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基于协同理论构建的高
办学与管理 | 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建设困境与突破 摘 要 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具有办学主体多元化、校企共同管理、运行模式市场化的特点,有利于缓解办学资源不足、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当前,高职院校开展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探索取得一定进展,形成了“
办学与管理 | 高寒高铁“六铁一全”特色人才培育模式创新与实践 摘 要 世界第一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的贯通需要大量运营和维护高寒高铁的技术技能人才。高寒高铁具有辐射面积广、工作强度大、多系统联动的特点,对技术技能人才在意志力、纪律性和身体素质等方面具有特殊要求。
专业与产业 | 工业4.0背景下闽南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问题及对策 摘 要 高职院校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工业4.0对人才的需求变化需要高职院校作出专业设置调整。闽南地区工业产业群网络完整,集约发展优势突出,通过对厦门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的研究发现,
专业与产业 | 基于产业结构的高职专业结构分析及调整对策研究 摘 要 专业结构必须契合产业结构并根据产业结构发展予以动态调整。通过2016年、2021年浙江省高职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契合度现状分析发现,浙江省专业大类布点响应区域发展战略,与产业结构契合度变高,整体
专业与产业 | 数字时代高职金融专业核心素养结构模型与培养路径 摘 要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聚焦人才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而数字时代背景下金融科技迅速发展驱动金融产业人才需求侧变革。通过对10余家金融机构开展用人需求问卷调查,对数字时代金融人才需求进行
课程与教学 | 职业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活动课程开发能力培养案例研究 摘 要 “J-A模式”是J校与A幼儿园合作开展的实验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的核心是处在幼儿教师准备阶段的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活动课程开发能力培养方式和途径。以此为案例分析了这类改革的共轭性、实践性、课程性
课程与教学 | 中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作用机制及提升策略 摘 要 课堂学习效果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显性指标,研究其作用机制对于提升课堂学习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投入学习理论,以学习动机和教学质量作为变量,将学习投入作为中介变量,建立中职学生
课程与教学 | 新时代高职院校专业技能训练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 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不足是人才供需矛盾重要原因之一。专业技能训练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唯一途径,专业技能训练教学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的盲点,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整体技能水平偏低。通过分析知识和技能的
教师与团队 | 强化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引领功能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 发挥引领功能是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促进全省职教师资以及职业院校均衡化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全省职教师资整体水平提高,广东省将引领功能纳入“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全
教师与团队 | 教研能力自主生成:基于知识建构的中职教师培训新模式 摘 要 传统讲座式教师培训存在培训效率低、学员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阻碍了教师教研能力的发展。以某市19所中职学校42位新入职教师为对象,引入知识建构理论,重构培训过程。在3个月的教师培训中,以学员的笔记
教师与团队 | “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人才“双向流动”机制研究 摘 要 “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人才“双向流动”,有利于优化职业院校教师结构,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针对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人才“双向流动”存在的校企合作动力不
考核与评价 |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师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师核心素养呈现学科智能、协同行教、品质魅力的特质,具有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匹配技术型人才培养需要、满足新时代教学改革要求的价值意蕴。基于此,构建涵盖学科素养、创新素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