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关键点 构建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点和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改革专题 | 中高职一体化:逻辑起点、制度基础与未来展望 摘 要 推进中高职一体化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将中高职一体化仅仅看作是升学手段的误区,忽视了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中高职一体化形成以中职为主
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改革专题 | 职业教育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历史回溯、典型模式与经验启示 摘 要 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回溯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谱系与发展脉络,其政策演进遵循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逻辑,充分彰显了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征。历经30余年的实践
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改革专题 | 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的价值意蕴、内在逻辑与建构路向 摘 要 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旨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长学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内容。作为职教类型的独立教育形态、相互依存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及其高质量发展的内
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改革专题 | 系统协同理论下“中本贯通”一体化育人的框架与实践路径 摘 要 “中本贯通”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创新举措,当前正面临课程、师资、资源、组织等系统性协同不足的问题,亟须打破传统教育体系隔阂、实现不同教育类型和阶段的协同发展。基于系统协同理论的“中本贯通”
办学与管理 | 应用型高校专业与产业融合的应然样态、实然困境及实践进路 摘 要 应用型高校推进专业与产业深度融合是落实产教融合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与举措。应用型高校专业与产业融合有着深层次的理论现实基础,从本体论角度看,专业与产业以行业为中介实现水乳交融相互融合;从系统论角
办学与管理 | 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摘 要 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存在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脱节、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割裂、教学方法与思政需求偏离、教学评价难以衡量思政效果的困境。OBE理念与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具有耦合
教法与学法 | 高职学优生学习动机影响机制的质性研究 摘 要 针对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动机不明确等问题,选取获取国家奖学金的高职学生进行深度访谈,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梳理这些学优生学习动机的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价值观、学习兴趣
教法与学法 | 分类招生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就读体验差异及其成因 摘 要 以高职院校N校软件技术专业2022级学生为样本,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探究不同招生类型学生就读体验差异及成因。研究发现,在认同感方面,职教高考学生职业教育认同度高,源于经验累积;提前招生学生呈现工
德育与心理 | 教育强国背景下高职美育浸润的时代要求、现实问题与实现路径 摘 要 美育通过“润物细无声”、动之以情的方式达到以美引善的目的,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强国对美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依托文化的自信自觉,要求做好美育的传承与弘扬;结合职业的
德育与心理 | 参与校企合作对高职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影响 摘 要 社会与情感能力是高职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校企合作是培养高职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关键路径。基于湖北省1895名高职学生的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了参与校企合作对高职学生社会与情感能
教师与团队 | 基于AI-TPACK模型的高职教师AI教育素养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 摘 要 基于智能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教师专业发展创新理论——AI-TPACK理论,构建了适用于高职教师人工智能教育素养的三维模型,包括知识和技能、态度和价值观、持续学习和发展能力三维度。依托该模型编制人工
教师与团队 | 中职教师深度学习的内在逻辑、现实偏移与回归路径 摘 要 教师深度学习不仅能促进个人专业发展,还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教师深度学习体现在:内容的专技结合、方法的主动建构和应用的远迁移,但中职教师在学习中对这一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