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关键点
作者: 和光构建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点和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就指出:“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衔接,支持在培养周期长、技能要求高的专业领域实施长学制培养。”这为探索构建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指明了方向。目前来看,一方面,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存在政策支持不足、人才培养实施脱节、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另一方面,面对教育强国建设提出的塑造多元办学产教融合新形态、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等新的改革发展要求,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需要进一步从形式一体化向内涵一体化深化发展。在此背景之下,未来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需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一体化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完善相关支持政策,能够为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提供制度性、资源性和方向性的引导。具体来讲,政府层面要加大对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课程开发、教师队伍建设等;要健全优化激励机制,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等政策,充分调动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在于如何打破职业教育内部各层次、各类型之间的壁垒,实现人才培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具体来讲,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专业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需求,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的有机统一,使学生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能够获得连续、系统、全面的培养。
第三,一体化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一方面,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要明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专业课程定位和改革方向,确保中职、高职、职教本科等不同学段课程的紧密衔接;另一方面,要紧密对接产业需求、职业标准和学生发展优化课程结构和及时更新课程内容,确保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和灵活性。
第四,一体化打造“双师”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教学能力,还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技能,能够有效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实用性。具体来讲,要成立由中职、高职、本科不同层次学校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师研学共同体,开展专业教学、专业建设等交流;可以采取“走出去挂职,引进来培训”方式,推进不同学段学校之间教师的互派挂职交流;要加强教师培训,通过企业实践、技能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第五,一体化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一体化构建质量保障体系,需要从评价标准、内部质量保证机制、外部质量评估和监督、质量反馈和改进机制等方面入手,通过一体化构建,确保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遵循统一的质量标准,从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