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结构的高职专业结构分析及调整对策研究

作者: 徐旦

基于产业结构的高职专业结构分析及调整对策研究0

摘 要 专业结构必须契合产业结构并根据产业结构发展予以动态调整。通过2016年、2021年浙江省高职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契合度现状分析发现,浙江省专业大类布点响应区域发展战略,与产业结构契合度变高,整体结构趋于优化,专业布点契合区域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但也存在低成本专业大类和热门专业大类重复,专业特色和专业聚集度减弱的现象。为此,政府部门要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基于产业链完善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外部供给;高职院校要激发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内部动力,服务区域产业发展。

关键词 产业结构;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契合度;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2)17-0029-06

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路径是产教融合,基于产业链谋划发展职业教育,才能让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精准对接[1]。因此,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必须契合产业结构,并根据产业结构发展予以动态调整。浙江省高职教育承担着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技术技能支撑的重任,契合浙江省产业结构的高职专业结构有助于更好地推动浙江省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本文对2016年、2021年浙江省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契合度进行比较和分析,剖析浙江省高职专业结构发展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调整和优化高职专业结构的对策。

一、专业结构内涵界定

关于专业结构的研究历时弥久且成果丰富,但关于专业结构的内涵尚未形成共识。当前关于专业结构的内涵界定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从专业间的构成状态进行界定,认为专业结构指设置的专业的种类、个数及比例关系[2];第二种是从专业内和专业间两个角度进行界定,认为专业结构不仅包括专业内的构成要素,如专业的口径、质量、内涵等,也包括专业的数量、规模、布局及衔接关系等[3];还有一种从专业的归属或等级关系进行界定,认为专业结构分为“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三个级别[4],这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制定和修订的依据之一。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本文认为高职专业结构内涵可作如下界定:高职专业结构包括专业间的构成状态和专业等级。专业间的构成状态指高职教育整体专业构成状态,包括专业种类、规模、布局及比例关系。专业种类指高职教育设置的不重复的专业;专业规模指高职教育设置的专业总数;专业布局指高职教育同一专业在不同院校的分布情况;专业比例关系指高职教育不同专业的规模、布局、招生人数比例。专业等级指高职专业结构可分成“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三个等级,分别对应“产业、行业、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5]。

二、浙江省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根据浙江统计局官网数据,浙江省三大产业产值呈现“三二一”结构模式。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4.00∶45.65∶50.35,2021年三次产业结构占比3.16∶41.53∶55.31。与2016年相比,2021年第一、二产业占比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占比有所上升。“十四五”期间浙江省以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为目标,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做优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6]。职业教育内生于经济社会,根据浙江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求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撑正是浙江省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备案平台数据①,浙江省2016年有高职院校47所,2021年有高职院校50所,其中2所是本科层次职业大学②。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2016年浙江省高职专业整体设置为,专业大类19个,占专业大类总数的100%;专业类76个,占专业类总数的76.77%;专业300个,占专业总数的40.11%。根据教育部发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2021年浙江省高职专业整体设置为:专业大类19个,占专业大类总数的100%;专业类76个,占专业类总数的78.35%;专业320个,占专业总数的43.01%。经过发展,浙江省高职专业整体设置更加完善。

三、浙江省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契合情况分析

本文从专业大类布点、专业布点两个方面分析浙江省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契合度。

(一)专业大类布点与产业结构契合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专业大类布点响应浙江省发展战略,与产业结构契合度逐渐升高

根据高职专业结构的内涵,从专业等级角度来看,职业教育专业大类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应现代产业体系。浙江省2016年、2021年高职专业大类布点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布点数量增长率排在前三位的是交通运输大类(126.67%)、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110.00%)、医药卫生大类(70.00%),布点数量减少的是生物与化工大类(-33.33%)、教育与体育大类(-8.57%),布点数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农林牧渔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轻工纺织大类、公安与司法大类、水利大类。布点数量增加的专业大类基本围绕影响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而建,可见高职教育对浙江省发展战略的响应积极。

从专业大类布点整体情况来看,浙江省2016年服务一产专业大类③占比为3.55%,服务二产专业大类占比为26.63%,服务三产专业大类占比为69.82%。2021年服务一产专业大类占比为3.08%,服务二产专业大类占比为24.68%,服务三产专业大类占比为72.24%。与2016年相比,2021年服务一产、二产的专业大类占比略有下降,服务三产的专业大类占比略有上升。可见浙江省高职教育专业大类布点较好地契合了浙江省“三二一”产业结构模式,并根据产业结构动态调整,形成了以财经商贸、电子与信息、文化艺术等服务三产为主的专业大类布点。

为了更深入地分析专业大类布点与产业结构契合度,根据专业大类布点和产业结构偏离度指标进行分析,即偏离度=专业大类比重-产业结构比重[7],偏离度绝对值越小,说明专业大类布点与产业结构越契合,反之则契合度越低。2016年,浙江省一产、二产和三产偏离度分别为0.0045、0.1902、0.1947。2016年三次产业偏离度绝对值均值为0.1298,2021年三次产业偏离度绝对值均值为0.1129,见表2。可见,偏离度绝对值均值有所减小,说明浙江省高职院校专业大类布点与产业结构契合度逐渐变高。

2.专业大类布点结构趋于优化

从浙江省高职专业大类布点结构来看,2016年布点数量前5位的专业大类是财经商贸大类、电子与信息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文化艺术大类、装备制造大类,2021年布点数量前5位的专业大类是财经商贸大类、电子与信息大类、文化艺术大类、装备制造大类、交通运输大类。以财经商贸大类为例,2016年有43所高职院校设置了财经商贸大类,占当年高职院校总数的91.49%,高于综合类院校和财经类院校④(占比57.45%)34个百分点。2021年有44所高职院校设置了财经商贸大类,占当年高职院校总数的91.67%,高于综合类院校和财经类院校⑤(占比56.25%)35个百分点。根据偏离系数指标对2016年、2021年布点数量前5位的专业大类进行分析,偏离系数反映数据分布偏移中心位置的程度,记为SK,SK=(均值一中位数)/标准差。在正态分布条件下,SK等于0;当SK大于0时,则为正偏态;当SK小于0时,则为负偏态。SK绝对值越小,说明数据偏倚程度越小,反之,说明数据偏倚程度越大,见表3。2016年SK为-0.43,排名前5位的专业大类布点分布呈负偏态,2021年SK为0.14,排名前5位的专业大类布点分布呈正偏态,可见,浙江省高职院校专业大类布点结构趋于优化。

3.专业大类布点存在低成本专业大类和热门专业大类重复现象

值得关注的是,财经商贸大类、电子与信息大类、文化艺术大类、装备制造大类都位居2016年、2021年浙江省高职院校专业大类布点数量前5位榜单。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是工科类院校、医药类院校都开设了财经商贸大类、文化艺术大类,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专业大类办学成本较低。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职业教育办学成本是普通教育的3倍左右。当前高职的招生数占到高等教育的55%以上,而高职所获得的财政直接投入只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20%左右[8]。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来源有限,办学成本高,设置办学成本较低的专业大类能有效缓解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紧张的困境。二是财经类院校、政法类院校都开设了电子与信息大类、装备制造大类,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专业大类办学成本虽高但市场需求大、就业前景好。低成本专业大类和热门专业大类重复建设现象对高职内涵发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人才供给结构都存在一定的阻碍。

(二)专业布点与浙江省相关产业契合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专业布点契合浙江省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要

对浙江省2016年、2021年专业布点数量前50位的专业进行统计发现,2016年,排名前50名(共300个专业,占16.67%)的专业点总数占当年专业点总数的59.43%。2021年,排名前50名(共320个专业,占15.63%)的专业点总数占当年专业点总数的57.24%。把2016年和2021年重复建设的专业进行深入分析发现,2021年新增的大数据与会计、工业机器人技术、大数据技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电气自动化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数控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智能控制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专业对浙江省产业数字化转型、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服务业数字化、新能源及智能汽车、人工智能等重点技术领域起到较强地支撑作用,较好地契合浙江省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9]。

2.存在专业特色和专业聚集度减弱的现象

根据专业布局的内涵,若一个专业在越多的院校设置,则该专业集中度越低、专业重复度越高、专业特色越不鲜明,反之则专业集中度越高、专业重复度越低、专业特色越鲜明。根据专业集中度=1-专业布点总数/(具体专业数*高职院校总数)[10],2016年,浙江省47所高职院校共开设300个专业,专业布点数是1198个,122个专业只有1所院校开设,专业集中度为1-1198/(300*47)=91.51%,即对于一个专业来说,平均有8.49%的院校设置。2021年,浙江省48所高职院校开设320个专业,专业布点数是1382个,145个专业只有1所院校开设,专业集中度为91.00%,即对于一个专业来说,平均有9.00%的院校设置。2021年专业集中度较2016年降低0.51%。尽管总体上专业集中度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仍表明浙江省高职整体存在专业重复度变大、专业特色有所减弱的趋势。

根据专业比例关系的内涵,同一所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集中在若干个专业大类上,专业之间关联性较强,便于建立共用性的实习、实训基地,并与相关企业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办学效益[11]。2016年,覆盖5个及以下专业大类的院校有26所,覆盖6~9个专业大类的院校有18所,余下的3所院校覆盖10~15个专业大类。2021年,覆盖5个及以下专业大类的院校有11所,覆盖6~9个专业大类的院校有25所,覆盖10~15个专业大类的院校有11所,余下的1所院校覆盖了16个专业大类。从数量上看,院校覆盖的专业大类规模在增加。为了更科学地分析专业比例关系,根据专业聚集度=(当年招生规模/该校专业大类)/100[12],将每个高职院校专业大类和该校当年招生规模(数据来自各高职院校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和各高职院校网站)进行比较,见图1、图2。浙江省2016年专业聚集度均值为5.38,2021年专业聚集度均值为4.54,可见浙江省高职整体专业聚集度有所下降,这会对高职教学资源利用效率和办学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