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看职业教育如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者: 孟凡华

2019年3月,国家正式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拟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按照相关建设任务,立项的56所高水平学校和141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高校围绕“1个加强”“4个打造”和“5个提升”,先行先试,探寻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经过3年建设,“双高计划”行至中点。为检验其建设成效,2022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期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期绩效评价工作。本次中期绩效评价工作采取以“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自评为基础、省级评价为重点、教育部和财政部两部评价为引导,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进行。

教育部、财政部在“双高计划”绩效管理办法中明确,要通过绩效评价体现示范引领作用,持续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样板、树立标杆贡献力量。作为过程性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进“双高计划”实施的重要抓手,绩效评价承载着衔接“自上而下”的政策意图和“自下而上”院校推进的重要任务,是“双高计划”建设绩效的监测器、助推器,是推进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按照两部委的相关要求,“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都完成并提交了自评报告,也收到了上级部门的评价“成绩单”。从“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自评报告看,“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努力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契合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一些示范性经验可以为职业院校走好走稳高质量发展之路奠基。

一是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扎根中国,放眼世界。有学校以服务“乡村振兴”为着力点,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特色,不断探寻与乡村振兴的契合点,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有学校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抢抓历史机遇、凝聚本土特色,不断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合作路径,在国际职业教育中发出了“中国声音”。

二是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出发点,自觉担负起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之责。有学校立足于区域产业升级,加快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有学校从自己的区位优势出发,探索地域所属学校与区域经济特色有效结合的发展路径,形成了一些典型经验和做法,彰显了学校立足自身、服务区域、引领改革的独特性和专业性。

三是以对接地方企业实际需求为基础,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有学校以人才培养需求为参照点,与企业密切合作,在人才培养、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等方面加大与企业合作的力度,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有学校根据人才需求及规格的变化,深挖专业群建设内涵,对专业群进行整合,形成了一批辨识度高、影响力大的特色专业,实现特色专业培养特殊人才、特殊人才服务特定区域的人才培养目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