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初探

作者: 梁建秀 杨卿

摘   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在医疗卫生行业形成了“政治坚定、救死扶伤、埋头苦干、技术优良”的红医精神。红医精神与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理想信念、价值共识、职业道德规范上高度契合,这是二者融合的逻辑起点。新时代,医学院校应从教育传承、实践深化、文化熏陶等方面着手,探求红医精神与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实现二者的同频共振,推动红医精神在医学生中入脑入心入行,推动红医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关键词:红医精神;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深化;教育传承;文化熏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8-0020-04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32红医精神产生于中央苏区时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形成的优秀精神文化,是中国先进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系列精神具有共同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英雄气概和革命风范,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充分挖掘红医精神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契合点,做好二者的融合,对提高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传承和弘扬红医精神、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红医精神的基本内涵

(一)红医的由来

红色和革命密切相关,红色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鲜明标志。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其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部分。自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红军、建立了红色政权,就诞生了红色医生。红色医生简称“红医”。红色医生最早出现在1931年毛泽东同志在给中央苏区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的题词中“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2]。第二年,朱德同志以“怎样做一个红色医生”为题在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的开学典礼上做

报告。此后,“红医”“红色医生”“红色医务工作者”等词频繁出现。

“红医”最初是对革命医护人员的简称,是指革命历史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具备革命信仰、活跃在战斗一线、护佑军民生命健康的红色医生,其中具有党员身份的医务工作者是其中坚力量和主要代表[3]。因此,红医指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医疗卫生人员。

(二)红医精神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红色基因要代代相传,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并特别提出我们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随着红色文化、红色基因研究的升温,红医、红医精神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逐步受到学者的关注。

红医精神指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伟

大实践中,在人民卫生事业创建发展的战争年代里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工作作风、专业技术等多维度的思想体系。其基本内涵包括政治坚定、救死扶伤、埋头苦干、技术优良等基本内容[4]5。

政治坚定是红医精神的政治灵魂。所谓政治坚定,指的是政治立场要明确、政治方向要正确、政治原则要准

确、理想信念要牢固,即必须做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共产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始终听从党的指挥。在红医精神的内涵中,政治坚定、对党忠诚体现的是一种对信仰的追求和坚守。

救死扶伤是红医精神的核心价值。所谓救死扶伤,指的是敬佑生命、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意识。在革命战争年代,救死扶伤体现的是敬佑生命、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在和平年

代,救死扶伤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意识。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央红色医院

“除了给红军看病外,也要给老百姓看病”[5],要始终做到为革命工作、为大众服务。直至现在,中央红色医院依然始终坚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秉持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的理念。

埋头苦干是红医精神的工作作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卫生事业的创建,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初创到发

展、壮大、完善的发展历程。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为了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尽管环境艰苦、条件艰难,但医务人员克服困难、勤俭办学,坚持为红军伤病员和老百姓治

病;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医务人员又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最艰苦的岗位上脚踏实地,甘于奉献;新时代,广大医务人员则以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而不断探索和努力。这种埋头苦干、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优良作风是红医精神的生动体现。

技术优良指的是红医精神的目标要求。这也是红医精神区别于其他中国精神的一个独有之处,特别指向了红医精神的专业维度,指的是专业技术层面的要求。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要通过医疗技术来履行自己的崇高职责,通过自身精湛的技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医务工作者要不断追求专业技术上的精益求精,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红色医生的专业技术要求,也是红医精神的根本。

总之,红医精神内涵的4个方面指向了不同的维度,政治坚定指向理想信念,救死扶伤指向价值层面,埋头苦干指向工作作风,技术优良指向专业技术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红医精神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即“‘政治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信仰;‘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救死扶伤、服务大众’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宗旨意识;‘埋头苦干、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与革命传统等基本内容”[4]109。可见,新时代的医者精神与红医精神是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的,红医精神的基本内涵是新时代医者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三、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

2018年9月,教育部等3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 0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全面加强德医双修的素质能力培养。把德育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首要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6]。由此可

见,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体现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作为红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红医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教育价值。红医精神的内涵与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高度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二者可以融合的逻辑起点。

(一)一致的理想信念

红医精神蕴含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信仰,“政治坚定、对党忠诚”是其首要内涵,无论是在红医精神初创、发展和成熟时期,还是在新时代,这都是党对红医的首要要求。医生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必须在政治信仰上始终坚持并相信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做到在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方向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高尚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这与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高度一致的。医学院校要做好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就必须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培养医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通过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大力弘扬红医精神,用红医精神武装医学生的头脑,教育医学生始终以党性和人民性作为底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始终坚守政治立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始终服从党的领导和号召,服务于人民大

众,把自己的理想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始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保持积极进取、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积极履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要使命,做一名德才兼备的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二)共同的价值共识

价值共识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念。毛泽东同志为医学毕业生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7],是对红医在价值观上的要求,即人道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红医价值观。红医精神的实质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医务人员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医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不论患者是何种族、信仰、地位,医生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始终是医生的价值取向和必备素质。在新冠疫情期间,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主动请缨、逆向而行,舍小家为大家,冲在疫情一线,这就是无私奉献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充分体现。作为一名医学生,必须把救死扶伤的理念牢记于心。这与红医精神中“救死扶伤、服务大众”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和宗旨意识是高度吻合的。

把红医精神蕴含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牢记救死扶伤的第一职责,帮助医学生树立“以病人为本”的思想,把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解除病人的病痛、恢复身心健康作为追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新健康理念的提出[1]38,表明广大医学生更要把普及大健康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全人类的健康而服务的理念作为价值追求。

(三)相同的职业道德规范

埋头苦干、艰苦奋斗是红色医生在革命时期工作作风与生活作风的真实写照。新时代,虽然医生的工作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革命时期的标准来严格要求医务工作者已不合时宜,但即使在新时代,在现代化的医疗环境下,优良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始终应该是对医务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技术优良是红医精神专业维度的要求,也是红医精神区别于其他中国精神的特殊之处,政治坚定、救死扶伤、埋头苦干都是建立在技术优良的基础之上的。医生只有具备专业的知识、钻研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技术、持之以恒的毅力,才能完成救死扶伤的重任,才能把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面对新时代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技术优良显得更为重要,对广大医务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红医精神中埋头苦干的作风和技术优良的专业要求都属于医生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的内容一致。这些都与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谋而合。把红医精神蕴含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教育医学生学习红医精神中对专业技术的精益求精,鼓励医学生积极学好医学基础知识,做好各项实习工作,掌握好各项实践操作,努力做一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医生。

四、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路径

红医精神所蕴含的包括理想追求、价值观念、专业能力等在内的多维度的思想教育目标,符合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与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一致。红医精神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可以促进医学生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转化和协同效应的发挥。新时代,医学院校要做好红医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工作,确保红医精神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一)教育传承:红医精神入课堂,推进红医精神入脑入心

红医精神入课堂,要做好红医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素材,打造具有红医内核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阵地。红医精神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丰富的思政元素。医学院校要把红医精神充分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中,要积极探索红医精神和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点,做好红医精神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衔接。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讲到理想信念的树立时,就可以引入红医精神,从红医精神内涵出发,引导学生对树立正确的世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