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KR工作法的高职学生自我管理技能提升实证研究
作者: 王巧莲 石玉峰 王逸凡
摘 要: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自我管理技能提升是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调查发现,高职学生自我管理需求显著,83.82%的学生希望通过学习管理方法实现更好的自我管理。实证研究表明,基于OKR(目标与关键成果)工作法的目标驱动逻辑,结合绩效辅导方法,探索设计高职学生自我管理技能实训工具和管理机制,训练学生对制定目标、明确成果和标准、匹配行动计划、自我反馈评估并调整的管控能力,对学生自我管理技能提升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自我管理;高职学生;OKR工作法;绩效辅导;自我反馈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12-0013-06
一、引言
现代管理学之父P. 德鲁克(P. Drucker)曾说,“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甚至包括那些还算有点天赋的人,都不得不通过学习来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我们必须学会自我发展,必须知道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才能做出最大的贡献”[1]。自我管理是大学生社会健康的3大评价指标之一(其他2项为社会活动、人际关系),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其他素质的实现都建立在有效的自我管理的基础之上[2]。高职院校肩负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而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自我管理技能提升更为迫切。
二、高职学生自我管理分析
(一)自我管理的含义
自我管理是个人能动地对自己进行管理。在适应所处的管理环境、建立清晰的管理目标的前提下,通过不断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控的动态过
程,逐步趋向自我完善,从而在管理系统中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使整个管理系统取得最佳的管理效益[3]。从立德树人、“培养什么人”的角度而言,高职学生自我管理技能提升体现在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动态过程中的目标引导、管理方法指导和自控训练等方面。从管理学角度而言,目标管理可以通过借鉴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流程提升管理效能,如企业管理通过业务流程化、数字化转型、OKR工作法等先进的管理技术激发员工的自我成长和自我管理。高职学生的自我管理同样可以通过学习和应用先进的、成熟的管理方法来辅助提升自我管理技能。
(二)高职学生自我管理现状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自我管理能力缺乏的问题,表现为课堂学习不专注、生活作息不规律等。许晓青等人开展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学生中,仅有26.36%的学生经常读书,63%的学生偶尔读书;在课余时间利用方面,28.39%的学生选择去图书馆看书学习,21.17%的学生考虑安排体育锻炼;在手机使用方面,50%的学生每天看手机时间为4~6小时,内容集中在游戏、追剧、刷短视频上;在课堂学习方面,44%的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听一边玩,5%的学生基本都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4]。调查结果显示,近80%的学生没有养成读书、锻炼身体、专注学习等有益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良好习惯。
(三)高职学生提升有自我管理技能的需求
文章基于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近3年的专业基础课“管理基础与实务”的课程需求调查发现,高职学生普遍希望能够学到更多的管理方法以提升自我管理技能、养成良好习惯、增强自信、调整个人精神状态。调查数据显示,58.82%的高职学生不清楚职业目标或不知道如何实现,希望学习职业生涯管理;55.88%的高职学生认为时间利用率低、想做的没做,希望学习时间管理方法;47.06%的高职学生认为学习效率低或与期待差距大,希望学习管理方法;42.65%的高职学生想身体更健康,希望学习身体健康管理方法;还有很多高职学生希望学习饮食管理、个人财务管理、有效沟通、个人情绪管理等管理方法。调查显示,83.82%的高职学生希望通过学习具体方法和技能训练来帮助自己提升自我管理技能。
三、OKR工作法应用于高职院校育人的可行性分析
(一)OKR工作法自我管理驱动原理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工作法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5],是一套明确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由英特尔公司创始人A. 葛洛夫(A. Grove)发明,并由J.道尔(J.Doerr)引入谷歌(Google)。1999年,OKR工作法被谷歌的Facebook(脸书,脸谱网)、Linked in(领英)等企业广泛使用;2014年,OKR工作法传入中国;2015年以后,百度、华为、字节跳动等企业逐渐使用和推广OKR工作法。OKR工作法起源于P. 德鲁克(P. Drucker)在《管理的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中提出的“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其中,目标是制定“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和责任感的管理原则,同时树立共同的愿景和努力方向,建立团队合作精神,协同个人和共同目标的和谐一致”[6]。OKR工作法是指由公司、团队和个人协同制定目标,将员工个人的价值与企业的价值连接,激发员工成长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使其立足社会需求,思考和指引行为,实现确定目标、明确行动、自我评价和体现价值的自我管理过程,包括目标聚焦、上下级协同、过程反馈追踪、延展4个重要环节。
OKR工作法的应用价值包括目标管理和持续跟踪2个部分。第一,通过OKR工作法协同学生确定“成为什么人”的个人成长目标和当下行动后的预期关键成果,突破某次课程考试成绩短期目标的局限性;第二,通过定期沟通跟踪辅导机制[7],训练学生明确目标、制定计划、自我反馈、调整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持续行动提升学生自我管理技能。
(二)OKR工作法在高职学生管理应用中的可行性分析
OKR工作法有效实施落地的关键点包括坚定信念、高层思想统一、健康的文化、耐心和坚定。从OKR工作法的本质和教育初心的角度而言,我国高职院校比企业更适合应用OKR工作法促进管理对象成长。一是高职院校管理者具备OKR工作法实施所需的坚定信念、高层思想统一,即教师拥有坚定的立德树人育人信念,而学校高层在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思想指导下,教育初心统一明确,传道育人在先,同时,学校党委领导班子、教师、学生3个层级具有统一的教育目标。教师是无私的上级“管理者”、成长促进者,教师和学生没有企业团队式的利益捆绑,“管理者”重在关注“下属”成长,而非业绩指标完成程度的高低。二是高职院校具有健康的文化氛围,如班级氛围、宿舍氛围、校园氛围,相比单一的企业文化氛围而言更全面,同时,相比企业的盈利导向及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所带来的压力,以学生成长为初心的高职院校“管理者”可以更耐心而坚定地陪伴“下属”成长。
(三)OKR工作法对高职学生自我反馈能力的培养价值
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关于学生习惯养成和自我管理意识方面的研究。研究提出自我管理能力对学生全面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8-10],但在具体提升自我管理技能方面的实践研究较少。例如,何克抗提出了反馈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呼吁广大教师积极实施基于建构主义的新型反馈模式[11],一是培育并加强学生主动寻求和使用反馈的意识和能力,二是进行有效提供和使用反馈的规划设计。具体如下: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寻求反馈的习惯,关注学生自我监控、自我调整能力的发展;随着学生能力提升逐渐减少向学生提供关于如何达到目标绩效的指导信息;加强师生互动,协同建构学生的知识和高阶技能。
实践研究发现,OKR工作法是将国内实施数十年的企业绩效沟通例会机制以OKR模式规范化、流程化并标准化管理[8],为高职院校实施新型反馈模式和方法提供启发。反馈意识、自我管理能力、提升辅导能力等不是临时事件触发偶然形成的,而是经过持续的引导、行动、反馈调整塑造的,且需要科学的流程规范管理。高职院校需要为学生搭建科学有效的自我管理技能提升平台,引导学生思考确定个人成长目标,并在行动过程中不断提升制定计划、自我反馈、优化调整、解决问题等能力。
(四)基于OKR工作法的高职学生自我管理技能提升实践思路
基于高职学生自我管理技能提升需求特征,融入新建构主义的新型反馈模式,借鉴OKR工作法及企业绩效沟通例会机制原理[8],设计高职学生自我管理技能提升实践流程(图1)。高职学生自我管理技能提升实施流程包括理念宣导、聚焦成长目标、确定关键成果和标准、匹配行动计划、实施计划、周期自我反馈评估和优化调整等环节。教师应设计OKR管理工具表用于过程记录,规范化落实OKR工作法落地生效所需的CFR(Conversation,对话;Feedback,反馈;Recognition,认知)互动[6],坚持每周定期沟通,跟踪解决学生在个人成长目标确定、标准制定、行动制定、自我反馈和优化调整等环节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不断聚焦目标、优化方法、持续行动,在一个个目标管理实践中逐步提升自我管理技能。
管理实践过程需要注意3个关键点,一是自我管理实践的核心不是目标管理的结构性即硬指标的完成,而是协同建立目标,参与制定计划,自我反馈,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灵活动态的,是协同—主动创新式的管理[12]。师生互相信任、互相促进,逐渐让自我管理成为重心,在减轻监督比重的成长陪伴过程中,成为成长的最终负责者。二是基于“培养什么人”的角度,引导学生在运用OKR工作法时,把握“少即是多”“自下而上”这两个重要原则设定目标。在一个实践周期中,制定的目标不应超过3个,每个目标应与3个或更少的关键结果相对应。目标少而精,强调质量,应是明确的、具体的、可衡量的。三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和现阶段可以先做到什么,而不是要求学生要做什么、做到什么。其他原则还包括共同参与、保持灵活、敢于失败、是工具而非武器。OKR工作法自我管理技能提升工具不是用来评价学生“好”“坏”的武器,而是帮助学生成长的工具。
四、高职学生自我管理技能提升实证研究
文章以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侧重在个人成长目标的引导下,借鉴OKR工作法及国内企业绩效沟通例会管理逻辑[8],探索应用科学管理方法,设计高职学生自我管理技能提升流程,辅导训练高职学生在个人成长目标实施过程中对计划、反馈、控制、决策等环节的管理技能。以班级为自我管理技能提升实践对象,以教学周为单位循环跟踪辅导,并在学期末开展效果测评。2019—2021年完成初步设计实施、改进实施、优化评估3个阶段工作,教师需要对比实践效果,并在研究过程中持续改进实训流程、管理工具,探索高职学生自我管理技能提升路径。
(一)实践对象
实践对象为8个教学班级,其中6个班级循环管理跟踪16周,2个班级循环管理跟踪8周。管理实践阶段结束后,总计获取实践效果调查数据214份(实际参与实践人数不限于此)。文章以第二、三阶段实践效果调查数据为主,进行分析和阐述。
(二)研究方法
教师主要通过文献对比、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方法,持续跟踪管理实践过程并记录相关数据。以教学周为循环管理实践周期,召开绩效沟通例会,跟踪辅导提升学生自我反馈、评估分析、调整优化等管理技能。实践效果调查由初期的期末调查逐步过渡到初期、中期、期末的3期对比调查,即在初期开展管理需求调查和自我管理基础水平评估,在中期开展回顾和质问自我管理水平评估,在期末开展学期总结及自我管理体验、管理水平、管理环节影响效果调查评估等,并通过访谈、述职报告等方式收集学生关于管理实践过程的定性体验和效果,以及改进意见。
(三)问卷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