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规划“课间10分钟”?
编者按:
一些地方“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的问题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这已不仅是教育领域的热点,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其实,早在几年前,“让学生回归操场”就已引发全社会讨论,但时至今日,“课间10分钟”这个难题仍未得到很好地解决。2023年11月,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公开回应,应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的课间活动限制。
中小学生正值精力充沛的年龄,若是被“困”在教室,其学习效率低、运动量不足、视力下降、沉默寡言等身心健康问题发生的概率可能会加大。现实有难题,但不能因噎废食。释放学生天性,重燃学生的“课间10分钟”是教育的当务之急,当然,这也考验着社会、学校和家长协同育人的能力。
本期“班主任‘新’三十六计”栏目就“班主任如何规划‘课间10分钟’”话题展开探讨,让我们来看看班主任都是怎么做的吧!
省内视角:
哈尔滨市铁岭小学张雁群
划分学段乐享课间
小学低段:用智慧引领,创设快乐“10分钟”
这个年龄段课间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热爱校园、喜欢学习、乐于运动的品质,是学生发展交际能力、提升认知水平的重要方式。这个阶段的课间10分钟规划可以从“动态———体育游戏”“静态———益智游戏”出发,最大化发掘“儿童课间游戏”蕴含的教育价值。户外课间,学生们走出教室,动起来,跳起来,教师带领学生到操场开展“萝卜蹲”“扔沙包”活动,将学生童真活泼的天性释放出来,让学生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每周选择一两个课间,组织班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五子棋、跳棋、绘画和手工活动;每周五下午课间可以举办“谁是五子棋小能手”竞赛互动;将学生们周内课间的绘画作品展示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让学生们遨游在艺术的海洋。
小学中学段:让健康向上、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常驻校园
这个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旺盛、思维形式由具向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开始想要独立。因此,课间活动可以培养其细心、独立的品质。第一,开设植物种植区域,为学生准备一盆多肉或者仙人掌、龟背竹等植物,给学生们科普植物的生长特性、习惯以及养护要求,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养好植物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耐心、独立的品质。第二,设立图书阅览区域,提供科普知识类读物、经典读物、科学历史类读物,长期读好书的习惯让学生的知识储备、审美情趣、道德素养也随之提高。第三,冰雪是我们的核心特色,冬季开辟一处供学生们打雪仗、堆雪人的安全位置,在玩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感受家乡的冰雪魅力。让学生在课间收获健康和快乐。
小学高段:欢歌笑语充盈走廊,运动步伐填满操场
这个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得到发展、竞争意识增强。因此,课间活动可以注重培养其坚韧的性格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第一,结合北方地域特点开展活动,如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还可以举行抽冰尜、打滑梯、速滑、冰球等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第二,可以举办“诗词比拼”“速算小达人”等竞赛活动,师生一起吟诵与雪有关的诗词歌赋。第三,开设科技探索区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动手动脑,探索科技的神奇魅力。
哈尔滨市铁岭小学许莹莹
“舞、玩、动、跑”样样不少
作为一线班主任,如何在遵守学校整体安排的前提下,平衡好学生安全和最大自由度的玩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我校将小课间调整为大课间,大课间的户外活动分为两种:分学年的户外间操活动和集体自由活动。当本学年不进行户外活动时,班主任需要选择合适的室内活动让学生进行休息放松。
班级的课间活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设计与开展的,我利用主题班会时间,针对课间活动内容及要求在班级进行讨论,学生可以自主推荐适合的课间游戏,同时约定好,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游戏时一定要注意遵守规则。
室内间操,“舞”出精彩。第一节的课间是室内操时间,内容不仅包括广播体操,也包括一些学生们比较喜欢的课桌舞及韵律操。课桌舞及韵律操的选择也十分重要,比如我们加入了《登鹳雀楼》《江雪》等古诗新唱,让学生在放松中学习,有效地将教育延伸。
智慧游戏,“玩”出未来。第二节的课间定为智慧游戏。班级有多种游戏玩具,这些玩具放置在班级固定位置且有小管理员进行保管。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游戏玩具,比如魔方、飞行棋、五子棋、跳棋、七巧板、汉诺塔、知识能量卡等。每组游戏人员不要超过5人,不同游戏人员尽量平分。教师需要对每种游戏玩法进行必要的指导,避免出现因“不会玩”而“不想玩”的情况。
内外皆宜,“动”出欢笑。班级设置了一些室内外皆宜的游戏,我为学生们购买了室内跳格子垫,在班级内也可以进行跳格子,手脚并用等游戏,类似的游戏还有套圈等。即使在室内,也可以让学生们小幅度动起来,教室充满了学生的欢声笑语。
户外放松,“跑”出安全。除了室内活动,室外集体活动时,我也会带领学生们组织一些特色游戏,比如让丢手绢、丢沙包、跳绳、踢毽子等老游戏有更多的新玩法,组织合作,鼓励创新,奖励进步。但由于户外人数较多,所以必要的安全需强调。我们班级的“公约”包含:不攀爬课桌、窗台、护栏;不在教室、楼道、楼梯等追逐打闹;同学间要友好相处,不吵架、打架,不推人、撞人。
哈尔滨市风华中学孙兰岚
初中生也需要“课间10分钟”
我会先利用班会课向学生明确两个问题:上课和下课有什么区别?上课时学生们认真听讲,本质是学习;下课时各自活动,本质是放松。但是放松的方式直接决定了教室的氛围和下一节课的状态。为什么课上要40分钟,而课间只有10分钟?课间10分钟的安排是根据人的生理特点决定的。上课学习时,大脑中思考区域的细胞一直处于兴奋的工作状态,时间久了就会产生疲劳感,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每学习40分钟,我们就需要休息一下,但又不宜休息过长时间,10分钟刚刚好。
那么该如何合理度过这重要的10分钟?对于不同学年的学生我会提出不同的建议:
初一学年,只要天气允许,我会建议每节课间由体委组织学生出教室活动,生活委员负责留两位值日生在室内开窗通风并打扫卫生。初二学年,我会鼓励学生自由安排课间10分钟,有的学生出去活动,有的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写作业,有的学生在教室聊天……于是我利用班会课总结,表扬合理安排课间时间的学生。进入初三学年,每天的作业量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内容更丰富了,我发现出教室的学生少了,留在教室内研究问题、写作业的学生多了,还有的学生会在下课后向教师请教问题,或者是找到课代表进行背诵检查,课间10分钟似乎成为了课堂的延续。
起初我很担心学生们这样会过于疲劳,得不到充分休息,但是在和学生们交流沟通之后发现他们非常需要这10分钟进行研讨或是背诵。不仅可以及时解决课上没理解的问题,也能够利用在校的碎片时间完成背诵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于是我和学生们约定,课间10分钟的安排要量力而行,并且每天上午和下午要至少有一节课间走出教室活动。
初四毕业班,随着中考的临近,学生们的压力也随之增大。我和学生们一起商议后,约定好,每天的课间10分钟由以下内容组成:讨论问题、室内自习、伏案休息、出教室跳绳(中考体育考试科目)或者自由活动。学生们通过课间10分钟的合理规划和休息,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上课状态,同时也提高了在校的学习效率。
大庆市万宝学校段晓慧
“四个”维度唤醒课间活力
缓解课堂压力,倡导课间“戏闹”10分钟
班主任结合班会定期开展“畅玩游戏我来推荐”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推荐多种游戏,丰富课间活动。班级建立《我的课间游戏集》,其中不仅包含了跳格子、剪刀石头布等传统游戏,还囊括了少先队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传统游戏的基础上大胆创造的新游戏。“新式石头剪刀布”“一轻二重三不动”“古诗跳方格”等新游戏在课间更受欢迎。课间“戏闹”,压力全消,课间校园变成了学生欢乐的海洋。
增强身体素质,注重课间运动10分钟
通过设置25分钟大课间,跑步和《向快乐出发》韵律操,让学生的四肢真正地伸展开来,增强身体素质。班主任在策划课间运动游戏时,还应和本校自身特色优势相结合。以本班为例,正值寒冬临近,结合东北天然的地理优势,利用校园冰场组织精彩的“雪地拉力赛”“堆雪人比赛”“冰上轮滑赛”等多项冰雪运动,深受学生的欢迎。让学生在“运”中增智,“动”出精彩。
加强人际交往,构建课间互动10分钟
课间10分钟学生自主交往互动,选择和自己喜欢的朋友探讨感兴趣的话题,提高了他们的活跃度。自愿组建兴趣小组,构建自己的社交圈,减少孤僻、冷漠、自私等社交问题的出现,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课间,学生自主组建了“植物劳动”“环保卫生”等小分队,以“植物劳动”小分队为例,队员们欣赏观察教室窗台、楼道走廊的植物,自主浇灌。课间他们走进学校“菜园劳动基地”,感知农作物的成长,浇水除草,自由表达着劳动丰收的喜悦,养成爱劳动、愿劳动的好习惯。
学会自主管理,打造课间安全10分钟
班主任梳理班级常规事务,借助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能够心中有规则,形成安全、有序的“课间10分钟”。当出现突发事件,特别是安全事故,班主任及时召开“少先队5分钟”小会议,和学生共同制定和完善课间规则。不仅处理了当次安全事故,更为课间安全打了预防针。师生在会议上共同制定了下课口号:“上下楼梯别着急,一步一阶需记心”,一条条课间规则在会议中诞生、执行,学生逐步自主管理,课间逐步安全和谐。
大庆实验中学刘伟琦
学生室内“微运动”
微运动,重点在“微”,作用在“动”。所谓“微”,即身体动作幅度微小、运动时间微小、运动场地微小。所谓“动”,即利用有限时间和有限场地,进行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活动,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手指操,最简单的微运动形式。班干部集思广益,模仿弹钢琴、孔雀舞的动作,设计编排了四节手指操,命名为“指尖流年”。每个课间,都有班干部带领大家,跟随音乐,一起轻松愉悦活动手指。
课桌舞,实现跨界融合。学校音乐组、体育组和班主任联合教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研究设计了课桌舞。用学生们喜欢的流行音乐,例如《早安隆回》《孤勇者》《白月光与朱砂痣》等,也有以古诗为词所做的音乐《琵琶行》。课桌舞要求所有的动作尽力舒展———伸手伸臂动作,就要使劲伸直伸远;点头扭头动作,就要点、扭到最大限度;击掌拍桌动作,就要节奏鲜明有力度;举肩扭腰回头动作,就要尽量拉伸做到位。在桌椅方寸之地,学生们跟随音乐,拉伸筋骨,放松心情。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再配合手臂、头部的运动,让运动、娱乐和心理放松融合到一起。每天中午午休后,随着音乐活动一下,一边跟着音乐高声唱,一边跟着领舞同学活动,身心同时得到放松。
无绳跳,有氧微运动。在过道上进行原地无绳跳,则是室内微运动的一项有氧运动形式。利用班级过道和讲台空地,进行虚拟跳绳,即手中无绳,模拟跳绳的动作,脚尖点地,随着播放的音乐,跟着节奏,做跳绳动作。在运动期间,可以双脚跳,可以单脚,也可以自己做各种花式动作,比如开合跳、伸手跳等。此时的教室里,充满运动的快乐,阳光的味道。
后来,有的学生为了在跳绳过程中不显得枯燥,从家里带来了无绳跳绳计数仪,这样,学生们又增添了一项可以竞赛的内容,每天跳完之后,比一比各自的数目,获得心理上一个小小的刺激。
运动形式微小,运动时间微少,但是,微运动带来的效果、意义却很大。
班级整体精神状态悄悄改变。从前一下课,几乎是卧倒一大片。而现在,值日班干部口令一起,或者是课间操音乐一响,同学们就开始“动动手呀动动脚呀,勤做深呼吸!”在做这样简单运动过程中,同学之间说说笑笑,或者互相纠正动作,或者研究创新,总之,情绪很放松,心情很愉悦,精神面貌自然振作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