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研究 多复变复几何 扩充未来光管猜想 中算史论 高端科普教育 博大精深深入浅出

作者: 王渝生

数学研究    多复变复几何    扩充未来光管猜想 中算史论    高端科普教育    博大精深深入浅出0

今年57岁的周向宇,1965年3月出生于湖南省郴州市,籍贯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1985年20岁本科毕业于湘潭大学数学系,1990年25岁从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8年在俄罗斯科学院斯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获俄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2003年,38岁的周向宇开始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前后2届共4+5=9年。2013年,48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周向宇主要从事基础数学中多复变和复几何等领域的研究。他在该领域长期探索,创立自己的方式解决了一些困难和著名问题,比如长期悬而未决的扩充未来光管猜想——扩充未来光锥管域是全纯域。该猜想由博戈留波夫(Bogolyubov)和怀特曼(Wightman)学派从研究量子场论及希尔伯特第六问题中提出并在苏联编纂的《数学百科全书》中列为未解决问题。周向宇的这项工作被俄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分别写入《20世纪的数学大事》《数学的发展:1950—2000》,被认为是“数学发展的亮点之一”,被作为例子说明“数学如何帮助物理获得隐藏在公理中的新知识”。对轨道连通的一般紧李群不变域,周向宇给出了全纯包为单叶的判别准则,解决了全纯包单叶性这一多复变基本问题。周向宇与他人合作解决了最优L2解析延拓问题,作为推论解决了40年前提出的著名的Suita猜想。

周向宇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陈省身数学奖、陈嘉庚科学奖数理科学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并于2002年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邀请报告。

日前,在第九届全国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周向宇作首场报告。他首先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的重要讲话,认为此次学术研讨会也是弘扬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欣赏数学之美的平台。

周向宇为大会作的题为《中国古代数学的贡献》的报告,是他刚刚在《数学学报》第65卷第4期(2022年7月)发表的同名长篇学术论文的普及版。中国古代数学可谓“言约旨远”,而发在《数学学报》的这篇文章透过其“言约”,首次多方面揭示其“旨远”,十分精到,意义非凡。全国数学史学会原理事长李文林评价“本文是继吴文俊《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的贡献》之后又一关于中国古代数学史的有影响的力作”;徐泽林理事长评价“在很艰难的先秦数学史领域获得新进展”。

周向宇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高足陆启铿的再传弟子,他说:“中华民族是擅长数学的民族,华先生对中国数学史有深刻见地。”“学习与研究数学,应该重视数学概念和思想的来龙去脉、源与流,强调数学精神和数学文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注重从中西、古今的角度思考问题。”

多年来,周向宇在研究专业数学之余,对中国国学、历史、地理、中外数学史颇有兴趣,并坚持学习与钻研。他把自己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数学的心得体会与研究成果在许多场合作过多个科普报告,如“数学之魅力”“筹算与国学”“从复数谈起”“中国古代数学的贡献”等。

我听了周向宇的报告,他下台入座,正好同我毗邻。我们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我觉得像周向宇这样的科学家,作高端科普有两点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一是内容要博大精深。在《中国古代数学的贡献》这个科普讲座中,周向宇引用了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愚公移山》,华罗庚、苏步青《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卷》,吴文俊《对中国传统数学的再认识》,李文林《数学史概览》,卡尔·博耶(Carl B. Boyer)、尤塔·梅兹巴赫(Uta C. Merzbach)《数学史(修订版)》,以及《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中的《周易》《老子》《墨子》《列子》《庄子》《孟子》《荀子》《管子》《韩非子》《左传》《淮南子》《贞观政要》等书,对古今中外典籍深入阅读研究,融会贯通,言必有据,文必有引,学术之严谨,令人可信。

二是形式要深入浅出。在《中国古代教学的贡献》科普讲座中,周向宇认真做了几十张PPT,古文原文的今译、外文的中译、人像和书影、图形和表格,配合生动有趣的演讲、提问互动,使在场听众精力集中、全神贯注,收效甚佳。例如,周向宇讲愚公移山的故事,智叟嘲笑愚公不自量力,愚公则回答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的回答其实蕴含了深刻的数学思想,前半部分定义了自然数,并且认识到了自然数的加法及其运算规律,有穷与无穷、常量与变量的辩证关系;后半部分则是同于古希腊阿基米德原理。所以说,愚公的移山决策不是主观决策,而是基于数学原理的。这真是用数学家的眼光看寓言故事。

有趣的是,今年高考前夕,周向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我的个人经历来讲,不能因为高考就把自己的一生都圈住了,高考失利不但没有击垮我,还鼓励了我。我觉得不应该使年轻人把压力集中在高考上。学习要‘坐得住’,还要有目标,我比较幸运,在初中就已经确定了目标。但现在的学生在中学时期可能因为高考的原因,不太有机会去想人生应该怎么安排。建议同学们到了大学之后,一定得先把目标想清楚,奔着这个目标努力,真正做到有真才实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