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教育戏剧培养初中生英语语言能力
作者: 郄利芹 郭锐摘 要:语言能力是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想象、表达思想,从而提高英语语言能力。通过一节绘本阅读课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运用教育戏剧范式唤醒故事场景、回顾故事情节、升华主题意义,从而培养初中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促进核心素养落位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育戏剧;阅读教学;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17-0049-06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对于初中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有着明确的要求。语言能力指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以及各种策略,参与特定情境下相关主题的语言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提升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语言能力学段分项特征要求7~9年级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和协助下,围绕相应级别的主题,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语言材料,具备一定的获取和归纳特定信息或关键信息的能力,抓住要点,分析、推断隐含的信息;运用所学语言与他人交流,描述现象与经历,介绍熟悉的人和事物,表达观点和情感态度等,表达基本准确、连贯、顺畅。《课标》同时也提到,教师要指导学生坚持开展课外阅读,注重培养和发展阅读素养,要注意选择并补充符合初中阶段学生认知发展需求和语言发展水平、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国内正式出版的英语(分级)读物,教师需要辅导并支持学生开展如持续默读、阅读日志、故事会、戏剧表演等活动。
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降低,英语语言能力的提升效果不佳。因此,寻找一种能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发展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等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成为了当前英语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一节绘本阅读课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借鉴教育戏剧活动,培养初中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教育戏剧的内涵与价值
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教育戏剧来源于英文Drama in Education(DIE),是运用戏剧与剧场的技巧,从事于学校课堂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人性自然法则、自发性的群体及外在接触,在指导者有计划与架构之教学策略引导下,以创作性戏剧、即兴演出、角色扮演、观察、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让参与者在彼此互动关系中,能充分地发挥想象,表达思想,由实作中学习,以期使学习者获得美感经验,增进智能与生活技能;是在教育中融入戏剧元素,用戏剧的方式或有剧场性质的活动来进行的教育模式。教育戏剧范式是一种将戏剧元素融入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教育戏剧的范式有很多,例如,热身类的范式:太空漫步(space walk)、定格画面(still image)、whoosh棒(whoosh)等;回顾放松类的范式有:我记得(I remember)、同心圆(we are together)、音乐放松(music relaxing)等;主题探究类的范式有:墙上的角色(role on the wall)、声音地图(soundscape)、坐针毡(hot seating)、角色写作(writing in role)、内心独白(inner voice)、良心巷(conscience alley)等。该教育形式重在“教育”而非“戏剧”,它可以让学生在互动与合作中充分发挥想象、表达思想、提升语言能力。近年来,教育戏剧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许多研究表明,教育戏剧范式能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作为一种起源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教学法,在英国得到了大量的实践和发展。这一教学法强调用戏剧的方法去学习和展示,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课例背景介绍
(一)教学内容
绘本Jungle Shorts选自典范英语七级,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故事属于虚构类文本,讲的是一个叫Lenny的男孩计划穿着正规运动裤去上足球课,却只买到了丛林短裤,由起初的尴尬、不开心到之后的适应,到他与球队全都穿着丛林短裤夺得冠军的故事。主题为:参加运动的意义,重要的不在于穿什么衣服,而在于衣服里面的人是谁,以及他是怎么做的。故事结构是很典型的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组成的结构,学生容易掌握。通过故事阅读,学生能够感悟运动的意义,以及学会在参与运动过程中解决遇到的问题,也就是本故事所传递的主题意义:重要的不在于穿什么衣服,而在于衣服里面的人是谁,以及他是怎么做的,才能实现自我成长。故事使用一般过去时进行叙述,但以对话形式居多,大部分学生容易读懂。故事分四个场景展开:Lenny得到要上足球课的消息,Lenny和妈妈在市场买球服,Lenny在更衣室,Lenny和伙伴们赢得比赛。故事结构清晰、语言丰富生动,能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
该绘本是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Sports 的补充资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主题范畴属于人与自我(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与社会(社会交往与运动精神)。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用英语邀请同伴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树立良好的运动观,学会和朋友共度愉快时光,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本节课为学生自主阅读后的交流研讨课,旨在进一步深化主题意义,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需求,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能够学会运用相关的词汇与表达;学生学会使用含有实义动词have(has)的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学会使用let’s来表达建议;学会梳理故事类文本的基本故事情节;学会使用品质形容词来表达观点与感受。本课作为单元的第5课时,教学目标定为:1. 通过教育戏剧范式回顾主要故事场景,通过每个学生的声音表演,实现基础词、句、意的复现;2. 依靠语言支架,借助 “故事山” 来实现小组表演故事片段任务,互评的评价方式以two stars, one wish(说出两个优点、一个不足)的方式呈现,培养听、说、演的能力,提升团队合作精神;3. 小组合作完成朗读剧场的创作与表演并进行自评与他评。
四、运用教育戏剧范式培养初中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教学实践
《课标》指出,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为学生设计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学习活动。王蔷和刘润清教授也提到,教会学生读书是语言教师的第一要务。语言教育要从有意思、有意义的内容出发,用内容盘活形式。要努力做到每周完成一部作品,围绕作品内容开展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因此,根据阅读文本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授课教师设计了三个步骤:声音地图助力回忆唤醒故事场景,定格画面帮扶整合呈现故事情节,读者剧场和内心独白鼓励内化探究故事主题。以此来开展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有意思、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助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声音地图助力回忆唤醒故事场景
王蔷教授认为“语言学习的过程不应是一个脱离语境、孤立记忆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在语境中理解、探究、构建语言意义的过程。以戏剧方式开展语言学习不仅为学生习得语言提供了丰富的语境,也为学生提供了整体习得语言的良好机会。”本课一开始,教师使用了声音地图(Sound Scape)开展教育戏剧活动,带领学生唤醒故事场景,回顾故事内容。声音地图是以学生的声音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它是教师通过图像、影像等混合素材向学生介绍角色生活的地方,学生凭借记忆力和想象力、通过声音重现角色生活的空间。这种活动综合了视觉、听觉和情感的体验,能够使学生对所处的故事场景有更深的理解和记忆,尽快进入情境。本课中,教师根据故事场景,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故事场景,发出自己对于该场景理解的声音,用声音构建场景。
教学片段:本节课一开始,授课教师给全体学生播放故事场景片段,之后每一位学生随机得到如下场景指令,并轮流表达自己的声音:in the classroom, when the teacher has good news, at the school gate, at the table, talk with mother, when lying in bed awake, when boys kick balls, in a market, when meeting a salesman, when someone pulls a face, in the changing room, play with friends on the street, win a game, when teacher gives suggestions, wash shorts, clean boots,feel good,并用声音配合构建故事场景,感知故事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想象力,提高学习效果。
(二)定格画面帮扶整合呈现故事情节
阅读探讨课的主要目的是基于学生的自主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戏剧表演成为语言教学手段的一部分,将语言设定在丰富的剧情中。戏剧教学通过模仿和记忆台词,为学生发展语言智能提供了平台。戏剧教学使语言学习的过程不仅成为学生整体感知语言和理解意义的过程,还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多元智能,增强了自信和自我表现的过程。”教育戏剧范式定格画面(still image)类似于视频播放器的暂停功能,是指在表演戏剧的过程中,教师让某一个瞬间静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理解人物情感和当下情境。定格经常被用在戏剧性或是意义重大的情境,它使参与者能更加细致、深入地研究事物,理解表述以及回应情境。教师给出既定的几个主题,学生根据相应的主题进行表演,然后用肢体搭建出静态的画面,搭建好画面之后定格展示,学生用肢体语言展示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其他学生用语言表述看到的内容。定格画面可以帮助学生激活大脑中的相关画面,理清并内化故事情节,增强自信,为之后的主题探究打好基础。定格画面能运用于绘本教学中,加深学生对故事人物的体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戏剧活动来内化语言,为学生最终的语言输出做好铺垫。
教学片段:学生通过小组抽签领到不同的场景任务:Lenny得到要上足球课的消息,Lenny和妈妈在市场买球服,Lenny在更衣室,Lenny和伙伴们赢得比赛。学生组内分好角色,依靠语言支架,借助故事山的提示开始戏剧表演任务,实践、内化、呈现主要故事片段。本课中,以场景三为例,Scene 3: Lenny hid behind the door in the changing room.
Narrator: Lenny wants to cry!
Lenny: I want real ones, not jungle shorts. Mum…mum…(跺脚)
Mother: Jungle shorts are the next best thing. Son, you know, we have no choice.(悲伤地)
Narrator: Lenny came to school, but he did not want to put the jungle shorts on. He just sat at the back, very sadly.
Mr. Cox: Boys, come on, get your boots. Now! Get changed! Be quick! Everyone!(手势)
Narrator: Lenny got changed in a corner behind the door. Quietly……He did not want anybody to see his jungle shorts. But, to his surprise, big surprise…he found…
学生表演的具体语言支架有:want to,I want… not …,we have no choice,put on,get changed,to his surprise。学生可借助的故事山上的问题有:Where did Lenny get changed? Why did Lenny hide behind the door? 然后教师发出指令“still”定格画面,将生活中的画面凝固,学生运用肢体形态集体复制一个凝固的视像画面,从中具体地呈现生活及事件。表演结束之后,小组之间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讨论表演的片段内容然后集体打分。并依据评价标准帮助小组实现PK任务(互评),获得自信与荣誉感。评价方式以two stars, one wish(说出两个优点、一个不足)的方式呈现。评价参考标准包括:全员参与、大方自信、声音洪亮、语音语调合适、表演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