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内蕴 共通的深情

作者: 肖陟

关键词:中学语文;兼爱;仁爱;慈爱;文化传承与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17-0054-03

【设计依据】

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对中国文化史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兼爱”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整体把握其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是本节课学习的目标,也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具体落实。

【设计思路】

设计课前预习,分别从文学常识积累和语言文字积累两个角度设置学案,文学常识部分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墨子、《墨子》、墨家等相关知识;语言文字积累部分引导学生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通假字、活用、句式等,积累文言阅读经验。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之上,本节课从文化的角度切入,深入思考墨子“兼爱”的思想主张,并在与儒家“仁爱”、道家“慈爱”的对比中体悟诸子思想不同的内蕴和共通的深情,在具体情境中思考其当代意义,逐步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实施】

一、情境设置

学校模联将于“国际和平日”举办一场以“爱与和平”为议题的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你作为模联会员,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给出可行性建议,拟写出发言稿。

二、“爱”的意蕴

活动一:

从墨家言说看墨子之“兼爱”

(一)察“爱”(品读文章第二、三段,思考“兼爱”的内涵)

文章第二段列举了子不爱父、弟不爱兄、臣不爱君等下级对上级的不孝和父不爱子、兄不爱弟、君不爱臣等上级对下级的不慈,然后扩展到盗贼、大夫、诸侯,他们不爱异室、不爱异家、不爱异国。正是因为这样彼此的不相爱,才导致天下纷乱。第三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的解决之道。具体来说就是视父兄与君若其身、视弟子与臣若其身、视人之室若其室、视人身若其身、视人家若其家、视人国若其国,如此则天下治。

(二)析“爱”(结合补充资料分析墨家“兼爱”的内涵)

补充资料: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兼爱中》

“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墨子·兼爱下》

“厚不外己,爱无厚薄。”

——《墨子·大取》

说明:墨家的“兼爱”超越血缘关系,这种爱无尊卑、无亲疏、无贵贱,是平等爱、博爱。

活动二:

比较墨家“兼爱”、儒家“仁爱”、道家“慈爱”的异同

(一)从儒家言说看儒家之“仁爱”

补充资料: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礼记·中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尽心上》

说明:儒家的“仁爱”是基于血缘关系的爱,有先后、有等级,分亲疏、分厚薄,由近及远。

(二)从道家言说看道家之“慈爱”

补充资料:

“齐同慈爱” ——《度人经》

“爱人利物之谓仁”——《庄子·天地》

“慈爱一切,不异己身。”——《洞真太上八》

“德惠之普,人虫草木,一视同仁……则慈惠以及昆虫,岂虚言哉。”

——《虚皇天尊初真十戒文》

说明:道家的“慈爱”是对众生的慈悲精神,心怀万物,利济一切。这种爱是自然而然的爱,是出于本能的爱,是无私的爱。

(三)不同的内蕴(图示法)

每个圆代表个体,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真心换真心,这叫兼相爱。

圆心代表自己,半径代表爱,圆弧上的点代表由亲到疏的人。兼爱就是自己的爱向外辐射,半径的长度不会因为亲疏而有所增损。

仁爱是建立在宗法等级制度、血缘关系基础上的有差别和等级的爱,即要求以对父母兄弟之爱为同心圆的圆心,层层外推,逐渐扩展到对宗族、国家和社会的爱。

道家的爱是对众生的慈悲精神,是一切生物的天性,是无私的、无条件的、自然而然的。

(四)共通的深情

三者都体现了爱的普遍性、广泛性。在主张人人相爱,关爱民众,反对以强凌弱上显然是相通的,都有对和谐社会的期望,都怀有一份对天下苍生的深情,其中流露出的伟大的智慧和崇高的救世精神,都异常震撼人心。

三、“爱”的传承

先圣大师们提出的这些爱的理念、特点虽各有不同,但实际上都是为了矫正人们在纷乱和残忍的社会中爆发出来的身上的兽性和动物本能,尤其是兼爱思想虽然有些理想化,但是能够在等级分明的时代大胆提出“爱无差等”,是非常先进的,可以说散发着神性的光辉。

我们学习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请思考: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墨家兼爱思想,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补充资料1:2020年全国II卷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补充资料2:

在新形势下,中国将继续履行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做出大国贡献,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添砖加瓦。我们愿同世界一道,坚持和弘扬多边主义,共同推动联合国重整行装再出发,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关于联合国成立75周年立场文件》)

说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世界各国援助中国,中国也用药物器材援助国外。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之间共同协作,共渡难关。中国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一体化,都凸显“视人之国,若视其国”的思想。

除国家层面的兼爱之外,也可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如重庆山火,武汉大哥参与一线救援,他说:“我们武汉有句话叫还情,你曾保护了我的家园,现在你的家园我来守护。”四川龙槽沟突发大水,30岁的爸爸情急之下先救起别人家的孩子,而自己的孩子在被冲走几米之后才获救。他说:“这孩子当时就在我身边,他和我家孩子差不多大小。”可见,兼爱思想就在你我身边熠熠生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会变成最美好的人间。

四、“爱”的表达

从“兼爱”思想的角度对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发展提出建议,并拟写出发言稿参加模联活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