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职业教育研究》 总目录
卷首语
职业启蒙教育:涵育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多元人才的“孵化器”陈鹏(1.1)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新趋势耿洁(2.1)
技能型社会进程中职业教育发展的五个向度刘晓(3.1)
迈向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教育强国之路朱德全(4.1)
数字技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引擎赵蒙成(5.1)
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传播效能米靖(6.1)
“职教出海”需要强化职业教育宣导吉标(7.1)
做好产业资源转化,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陈建录(8.1)
以教育家精神涵育职业教育领域的教书育人大先生张金刚(9.1)
职业教育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矛盾论的思考梁卿(10.1)
拓展“技能”跨学科研究的理论维度王星(11.1)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技术”与“文化”维度唐林伟(12.1)
本刊特稿
试析鲁班工坊的布局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吕景泉 李力 张磊 赵文平(5.5)
习近平关于鲁班工坊重要论述的逻辑体系、价值意蕴和实践指向
吕景泉 赵文平 李力 张磊(6.5)
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精神 打造职教合作标杆项目
—— 兼论非洲鲁班工坊建设的进展、经验与走向
吕景泉 赵文平 李力(8.5)
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 培养更多中外友好事业接班人
——兼论中亚鲁班工坊的建设进展、重大意义与发展策略
吕景泉 李力 赵文平 米靖(11.5)
焦点
从量变到质变:应用技术大学建设鲁班工坊的创新实践研究
——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王海龙(7.5)
专题研究·职业启蒙教育
我国职业启蒙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基于2012—2022年CNKI期刊数据的分析
冯帮 邓心旖 黄岗(1.5)
职业学校支持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的现状调查
陆春庚 刘娟 王荣军 颜媛媛(1.11)
家校社协同推进职业启蒙教育刘欣宇 张凌(1.16)
职普融通背景下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建设研究王菲菲(1.22)
专题研究·职业本科教育
普通本科院校开设职教科研机构的特征研究吴秋晨 徐国庆(1.29)
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类型属性
向丽丽 石锦秀 周娟 包靓靓(1.35)
专题研究·国际化人才培养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的国际化:SWOT-PEST
模型分析与路径研究云蔚 李炜婷(2.5)
驻非中资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及对策研究
—— 以埃塞俄比亚中资企业为例张媛远 江绛 翟风杰(2.12)
“一带一路”倡议下贵州—东盟旅游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
贾彩霞 黄静 戎阳(2.18)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东省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情况探析程玖(2.28)
从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看广西高职的发展潘峰(2.30)
专题研究·技能型社会建设
技能人才德技并修的历史演进、生成逻辑及实践维度
刘晓莉 王香(3.5)
技能型社会建设中企业的功能承载与实现路径马露露 王珏(3.11)
聚焦技能型社会人才培养:校企协同实践教学的价值、挑战与路径
邓志远 朱山立(3.18)
职业教育制度供给赋能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内生逻辑与改革路径
郑立群 王佳凤 胡颖哲(11.12)
技能使用制度的理论探赜与构建探索王璐 张学英 张燕(11.21)
技术技能人才供需匹配生态系统构建
袁亚兴 贺媛婧 管梦媛 智勇(11.27)
技能型社会建设视角下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研究
孙涛 邵长兰 杜娟 谢清(11.35)
应对数字经济时代就业市场变革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贺书伟 刘湘(11.41)
专题研究·产业学院
共生理论视域下产业学院命运共同体构建探索秦凤梅 胡成丽(3.25)
产业学院产教科融合的创新教育模式探析
——以华为鲲鹏数字产业学院为例
龚斌 曾文英 程庆华 姜建华(3.32)
专题研究·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现实困境与路径指引
陈昌 赵志纯(4.5)
中国式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时代意蕴、逻辑遵循与行动方略焦笑丛(4.12)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意蕴与实践路向王柔怡(4.19)
专题研究·职业本科教育
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现状、问题与路径探索
—— 基于6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证调查
肖云梅 刘琼 陈小芹 袁旭宏(4.25)
科教融汇视域下职业本科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发展出路
杨琼威 彭光彬 张旭东(4.32)
专题研究·智能技术与职业教育
元宇宙赋能职业教育智慧学习空间构建研究
李可欣 余奇(5.12)
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增值评价的逻辑取向与路径探索
杨珍珍(5.19)
AIGC赋能高职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探索颜翔 吴庆华(5.26)
专题研究·鲁班工坊
马里鲁班工坊:海外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探索
张彦文 詹少凡 许有华 王德银(6.14)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鲁班工坊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黎志东 张仁峰(6.20)
专题研究·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概念谱系、理论框架与应用影响研究
耿洁(6.25)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的实践向度研究魏炳举(6.33)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赋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
杨荣敏(7.12)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在现场工程师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王珩安(7.17)
基于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理念的中医药职业教育国际化交流路径构建研究
—— 以天津市红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庄建军 李芸 何丹(8.13)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在“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崔凤梅 刘颖(8.19)
基于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专业课程建设
—— 以乌兹别克斯坦鲁班工坊建设为例
郭立娜 薄光明(8.25)
专题研究·工匠精神
高职思政课讲好工匠故事的价值意蕴、内容定位及路径选择
李晓敏 谭丹(6.38)
认知、情感、行为意向: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形成机制研究
成楚洁 许世建(6.44)
专题研究·国际化人才培养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实践样态与优化路径
赵岩 何思雨(7.23)
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
——以湖南省为例陈超群 胡伏湘 刘知文(7.29)
专题研究·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赋能省域职业教育专业集群:逻辑理路、行动框架与提升路径
周劲松 张晓湘 刘海妹(8.31)
教育强国视域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的动因、旨归与进路
谭君航(8.38)
政策工具视角下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政策文本研究
刘思雨 余秀琴(12.37)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内涵价值、问题表征及推进路径
张建平 孙会(12.46)
专题研究·中等职业教育
省域中职教研体系构建研究
——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陈一鑫(8.44)
智能化时代中等职业教育的时代挑战、特殊定位与应对策略
覃俭雪(8.51)
专题研究·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精神的“职教拼图”: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奖获得者的扎根研究
陆宇正(9.5)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职教援疆模式创生与特色彰显
—— 来自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实践探索李佰洲(9.12)
专题研究·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
农业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困境与推进策略
黄振 夏繁茂 崔涛(9.18)
新农科背景下农业类高职院校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构建
桂文龙 胡新岗 苏治国(9.23)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研究
——以贵州民族地区乡村为例杨丽芳 杨长友 胡晓鑫(9.29)
职业教育赋能脱贫农户共同富裕:自我发展能力的视角
刘渊(9.35)
专题研究·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
职业教育助推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框架与路径研究
吕栋腾 王津津(10.5)
职教类期刊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何与何为袁源 谢文亮(10.12)
数字时代背景下新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刘东 焦美玲(10.18)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意蕴与推进路径
刘菲菲(10.23)
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依据、现实需求与实践路向
唐高华(10.30)
专题研究·劳动教育
劳模精神引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杨淑萍 苏超举 朱星辰(10.36)
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发展探赜:应然之举、实然之境、必然之策
成琪 柳清(10.41)
高职工科专业课程与劳动教育融合的策略探析
——以工业互联网专业群为例夏天 王珩安 周兰菊(10.46)
专题研究·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辨析、实践样态与行动路径
赵福君 代洋磊(12.5)
高职院校教学数字化体系构建的驱动机理、现实困境与突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