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课程改革探索
作者: 郑召斌摘要: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实现迈入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离不开中职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技能人才。为了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实训课程也要随着变化而改革。依据中职本专业的实训课程现状,分析了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此来推动中职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课程的改革进程,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实训课程;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05-0080-05
一、研究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1]。电能作为清洁能源已经进入到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电能也被广泛的应用到制造业。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许多电气控制设备,这些电气控制设备方面的问题需要中职电工类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来解决,在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实施背景下,中职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是目前发展前景好、应用范围广的电工类专业。2021年3月12日,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从中了解到中职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合并更名为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虽然专业合并更名,但是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训课程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电气技术行业必须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在生产、服务一线从事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以及供应电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的高素质电气技术人才[2]。
中职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实训课程是本专业实施技能教学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3]。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下,产业升级转型加速,经济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是中职应对人才需求变化的措施之一,期望通过对中职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课程不合理的地方实施改革来提高本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根据本专业实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专业实训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推动中职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课程改革进程,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中职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实训课程改革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
中职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课程应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而且有的专业实训课程变化特别大,像这类的专业实训课程不进行改革的话,就会被淘汰。对专业实训课程进行改革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实训设备更新速度快,中职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教学设备陈旧。例如,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中的PLC实训课程,PLC产品更新速度快,老产品停产退出市场,新产品大量普及上市,造成实训内容和专业实训设备的陈旧,实训内容跟不上现行实训设备的更新换代。之前中职学校使用的S7-200PLC已经停产,主流的产品是S7-1200和S7-1500,对应该课程的实训课就需要进行训练内容和设备的更新。中职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课程改革要重点倾向于这类实训课程,且实训课程内容的改革是主要方面。二是年长教师对新技术、新内容更新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善于学习新技术,而且在学习能力上没有年轻教师学得快,这成为影响专业实训课程改革的另一因素。
(二)毕业生职业技能水平不高,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学生毕业后多数是直接进入企业的工作岗位,用人企业发现本专业毕业生职业技能水平不高,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根据在岗位上的表象,发现技能水平并不高,有些技能忘记的如同从未学过、做过、接触过,对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无法自行解决,用人企业要求“回炉深造”,这是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一是中职学生学习奖励政策不到位,专业实训课程未形成良好的学风,许多中职学生学习倦怠,对专业实训课程没有学习兴趣,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专业技能实训课程达不到教学目标,实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严格;二是中职学校专业课程规划不合理,重视理论忽视实践,理论学时多实训学时少,有些实训课程一带而过,未形成熟练的实践经验;三是学生获得的职业等级证书与实际能力不符,有些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并没有达到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
(三)专业实训教师自身能力不足
中职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教师是从事专业实训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他们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训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者,专业实训教师的能力决定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中职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教师自身能力在专业实训课程改革方面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中职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教师不一定就是职业教育的专业,有许多专业实训教师是理工科专业,在教育教学理论方面并不是特别熟悉,尤其是教育专业理论方面。例如,“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设计”等教育学专业理论课程,这可能是导致本专业实训教师在教学策略、教学创新、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等方面有所欠缺的原因;二是中职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课教师招聘时多数是应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理论知识丰富,专业实践经验不足,这是目前新入职专业实训教师的特点,而且许多专业实训教师对企业的先进技术不了解,没有机会去学习,主要体现在中职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师资能力不足,专业实训教师平时的教学压力大,实训课程多,教学任务繁重,导致实训教师没有时间去企业考察学习,这些方面都制约了本专业实训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的研究发展。这里讲的中职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教师在能力方面是指既懂得教育理论知识、又精通所教专业课程,能够同时讲授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训课程,具备这样能力的教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职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教师,中职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缺乏“双师型”教师。因此,中职学校不仅培养学生,更要培养从事专业实训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四)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条件不够完善
中职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程存在很大的差别,最大的差别是实训课程需要大量耗材,实训用的耗材在实训课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耗材或者耗材准备不充分,实训课程将无法进行。有些中等职业学校耗材储备不充足且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购买耗材,或购买的耗材型号不匹配,都会影响技能训练课程,这些耗材包括电器元件、导线、电子元件等。例如,中职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中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实训课程需要许多电器元件,该课程的技能训练任务都需要对电器元件进行操作,电器元件使用频繁,接触器、继电器的螺丝触头等部件磨损较严重,许多学生上课操作后反映不能使用的电器元件较多,影响了技能训练课程的正常进行。学校购买的耗材有些型号不匹配或为了节约购买耗材的费用不得以选用淘汰的劣质电器元件,造成师生使用困难,达不到相应的技能规范标准,影响实训教师讲授技能训练课程。由此可见,中职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课程存在耗材不充足、耗材型号不匹配和电器元件更新换代落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条件。
(五)职业技能大赛对本专业实训课程改革的影响
近年来,职业技能大赛的兴起,在职业教育领域影响较大,职业技能大赛不仅仅是选拔高技能人才的途径,同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职业技能大赛被誉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4]。与本专业相关的赛项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气安装与维修项目,该职业技能竞赛具有先进的竞赛内容、先进的评价体系、对职业技能的高度凝练和对参赛选手科学的训练等,这些都是中职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课程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职业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所体现的这些优点,是中职相关专业的实训课程改革的依据。总结职业技能大赛对本专业课程改革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
1.实训课程内容不详细,落后于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
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是行业里面经过精心设计的,考察参赛选手的技能水平比较全面,使用的元器件都是近年来的最新产品,代表当前最新的技术,中职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实训课程里面没有涉及到这些新内容。例如,“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里面的电路接线练习,简单描述了硬导线和软导线的接线工艺,一些细节上的内容没有描述清楚,而职业技能大赛要求制作线槽、软导线连接、压接端子等内容,职业技能大赛电气安装与维修赛项里面这部分内容占有很大的比例。而该课程里面没有详细的线槽加工工艺,如线槽的分类选择、应用场合、如何加工、如何安装等,软导线接线工艺不太详细,像冷压端子的类型选择、应用场合、压接端子的工具和压接的方法等,甚至有学生上完实训课都不知道冷压端子的压接工具是什么,这些内容在职业技能大赛电气安装与维修赛项里面是参赛选手必须要熟练掌握的操作技能。从该举例的实训课程来看,中职学校有些实训课程的实训内容不详细,落后于职业技能大赛相关竞赛内容。
2.实训课程训练内容单一
中职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课程的训练内容单一,主要表现在课程训练内容和实训教师的教学安排,有些专业实训课程的训练内容一直没有改变过,实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一下训练内容,增加一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训练内容。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考察选手是全面的,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为任课教师设计实训课程的训练内容提供了借鉴。例如,中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实训课程,任课教师安排该课程的训练内容经常是经典电路的接线练习,由于经典电路反复练习,学生比较厌倦,训练效果不理想,而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要求参赛选手设计、绘图、接线、检修,由此看出该实训课程缺少设计和绘图方面的训练。
3.实训课程中的技能评价标准落后于技能大赛评价标准
技能评价是指评价人员(一般指裁判或实训教师)对技能操作者完成某一技能比赛任务或技能训练任务的结果的评价。有些技能评价标准是与某些工艺和器件相关的,如果现有的工艺发生变化或新的器件出现,都会导致技能评价规范的改变。目前,中职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的专业课程正在向新技术、新产业和新设备方向发展,原有的评价标准不详细,考核点不全面,有些评价标准适用于之前被淘汰的工艺或设备,不及时更新,这些评价标准将跟不上科技发展的趋势。职业技能大赛所采用的设备都是新设备、新工艺,当前最新的技能评价标准也是基于这些新设备和新工艺而设计出来的。因此,中职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的有些专业技能训练课程里面的技能评价标准落后于职业技能大赛的技能评价标准。
三、推进中职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实训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实训课程改革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新时代新技术新理念越来越多,各行各业突飞猛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保证实训课程改革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要适时更新专业实训课程的实训设备,更新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训课堂上接触到新技术,让本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始终保持与先进科学技术同步发展。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生产教学设备的企业逐渐增多,但是这些企业生产的设备并不一定适合本专业的实训教学,而实训教师知道需要什么样的设备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开发实训教学设备,来解决缺乏实训教学设备的问题;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和资源,实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学生可以在企业进行实习实训,而且毕业后也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实现从学校到企业工作岗位的过渡;技能训练课程实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老旧实训设备进行改造,在改造成为能够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教学设施,在改造老旧实训设备的过程中学生既学到了技能,又维护了教学设施。中职学校要多措并举加大教育投入,改善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环境和条件,建设一体化实训教室,为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供便利。
(二)加强实训课程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