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点滴探索

作者: 于洪青

在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自主发展意识的培养,即在实行数学求解时,不再是以教师课堂讲授教学内容为主,而是致力于学生课下对于数学作业内容的自主研习、自我理解,创新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要从课本内容的解读中出发,注重挖掘每个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意识,并根据其课下表现,促使学生从课本内容的观察与思考中正确理解数学以及众多公式、几何求证等知识点,不断获得进步。

一、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分析

在素质教育推进中,我们越来越注意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倡减负增效,明确初中各学段课后作业的要求,不让学生作业负担太重。我们要分析,如果是学生贪玩导致的,我们就加强他们行为规范的教育,对他们的预习、上课和课后作业加强检查的力度,让他们将学和玩和谐起来。而对于那些学习思维跟不上的,我们则应重视他们的基础,引导他们在多做、多思考中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数学作业主要是课后的家庭作业,但是也包括一些基础知识的预习,课堂的巩固和检测提升的作业。这里的分层作业我们一般分为三类,优秀的完成最高级的、难度大的。中等生在完成基础和提升题的基础上,也可尝试做一些思维训练和拓展的题目。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要他们完成基础题和一些简单的提升题,至于思维要求高的、能力强的题可以忽略。

二、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

(一)课中巩固提升分层作业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般是以问题单、任务群进行学习的,这里虽然算不上作业,但是在学生问题解决中,我们也要关注,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判断。当堂作业设计和推进要关注学生新知获得情况。如果学生整体上接受得比较好,那么,我们当堂巩固性作业可以少些,多些提升思维的练习;否则,可以基础训练和简单运用题多些。

(二)合作式作业设计,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

初中学生大多都缺乏合作学习意识,由于自身数学基础薄弱,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改善,自主发展与合作学习模式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前期将学生进行分组之后,教师可先进行一个摸底的测试,测试的方式就是关于一些数学基础知识的快问快答,考查学生的基础差异性。毕竟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是不一样的,基础不一样,在组内发挥的作用也就不同。在进行完摸底测试之后,各小组对于自己组内成员的数学知识掌握水平就有了大致的了解,根据每个学生基础的不同,在数学作业以及其他任务的布置上可做不同程度的区分,可以按照课本内容的学习主题,引导学生自由选择伙伴、自主学习。

(三)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分层

分层教学是基于学生不同的个性、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教师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区别性教学的方法,总体来看学生可以分成三类:一是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二是基础知识掌握尚可,但是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三是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都达到标准的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仅仅依靠成绩来划分和判断。正因如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再加以分层。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将分层的情况告知学生,允许学生提出意见,根据学生实际学情来进行分层,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