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作者: 周东

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很好的加以引导和培养,如何有效提高初中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果,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值得我们好好深思与探索。笔者认为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合理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中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每一节课都有教学的重点,整节课的教学过程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教师在讲授重点内容时,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多媒体技术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从而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领悟知识,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我们在教学初中数学“一次函数”时,其教学重点:对于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条件求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在学习了函数这个概念以后,要学习一些具体的函数,教师提问:“谁能根据一次函数这个名字,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能举出一些一次函数的例子?”学生完全具备这种类比的能力,叫几个同学回答就可以了。教师将学生的正确的例子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函数的共同特点,归纳出一般结果。不难看出函数都是用自变量的一次式表示的,可以写成 (  是常数,  ),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教师还要特别强调:当b=0时,一次函数  就成为 (  是常数,  )。接着板书并讲解例题,也可以先抽学生做后再评讲。

三、善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因“材”施教,

每一堂课都有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教学中,我们还时常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四十五分钟的内容在四十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临近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可能的话,教学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在教授三解形全等时,先让学生用纸剪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同时运用投影仪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三解形全等的判定,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屏幕上,有利于学生理解并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四、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五、精讲,多练,注重实践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作准备。

六、及时鼓励课堂上表现好的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七、及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

尽管教师对每一堂课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但有时也可能遇到一些预料不到的事情,如学生突然生病,学生之间偶发事件,我们都要及时、灵活、适当地处理。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探索、多准备,充分做到熟悉学生、备好教材、做好教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机智,真正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附言:

请贵刊老师批改,指教并及时发表,感谢!

本文章作者姓名:伍达刚 联系电话:13909071010

通讯地址: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龙岭小学

邮政编码:63795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