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支架,激发低段孩子的写话兴趣

作者: 马岚

依托支架,激发低段孩子的写话兴趣0

一、以绘画为支架,激发写话兴趣

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习的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久的。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就是学习的动力,而在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由于年龄小、识字量不多、会写的字少、理解能力比较低、注意力又难以持久等原因,读书很费力,更别说要写话了,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写,长久以往,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开口表达了。为了激发孩子的写话兴趣,我们在孩子初识写话的时候告诉他们可以以画代写,用画面来表达你看到的、想到的东西。孩子们一下子兴趣盎然,各自挥洒自己的画笔画下自己的世界。在绘画的过程中我们要为孩子设置一个个阶梯,让孩子有意识地进行说句子的爬梯训练,也就是加上一个比一个更高的要求,让孩子能不断挑战自己的能力,从而让孩子的语言向书面语靠拢,为写话奠定基础。

在二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中国美食》的识字课中,文中讲到了许多中国美食,孩子们听得兴趣盎然,有些孩子看着美食,听着美食的介绍都垂涎欲滴。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告诉孩子们,我们的家乡崇仁也是一个美食之乡,有美味的炖鸭、鲜美的豆腐皮、香喷喷的小笼包........学完后,要求孩子把自己觉得最美味的家乡美食画下来,在孩子绘画的过程中,孩子们边说边画,兴趣盎然。其中再指导介绍“炖鸭”时,我运用了这样的阶梯式:

自由创作:  双休日,奶奶炖了两只美味的炖鸭。炖鸭色泽光亮,香气扑鼻,让人直流口水。我三次跑进厨房去闻、去看,最后我实在抵挡不住了,拿起筷子夹了一只鸭腿。一口咬下去,软软糯糯的感觉,回味无穷。

加上色泽: 双休日,奶奶炖了两只美味的炖鸭。炖鸭色泽光亮,香气扑鼻,让人直流口水。

加上时间:双休日,奶奶炖了两只美味的炖鸭。

原句: 奶奶炖了两只美味的炖鸭。

随着不断的引导,画面越来越丰富,孩子的语句也越来越充满想象力。

我们可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看看、听听、摸摸、闻闻。低年级的孩子更多的就是要遵循这一直观性的原则,用绘画这一工具帮助孩子实现想要表达的欲望,同时在过程中运用爬梯式的引导,帮助孩子边画边学表达,为下一步的写奠定基础。

二、以视频、图片为支架,掌握写话技巧

小学低段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这一点也同样体现在写话实践中。很多孩子光有丰富的想象力,但句子之间严密的逻辑关系缺失,描绘的段落缺少一定结构的把握,这就对今后写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以视频、图片为支架,让孩子进行仿写。古镇中有许多特色的建筑,如:老台门、古刹、古井,这些都可以是孩子写话的题材,写话前我会先让孩子们先观看图片、视频,给孩子加深印象。

(观察有序)观察有序,才能思之有序,言之有序。如,参观古镇玉山公祠前,我先在课堂中播放了由我们学校小导游社团中方“小导游”介绍的视频。孩子们听后,有了大致的印象。在参观时,我刻意引导孩子们可以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进行去观察,比如:可以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由东到西或由西到东,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这些顺序进行观察。经过这样的指导后,孩子们在讲的时候自然会有条不紊,头头是道了。当然,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不必统得过死,顺序可打乱。

(观察细节)观察我们不仅要了解全貌,也要必须找出重点(即抓住最能反映事物特征的部分)。我们带学生去参观玉山公祠,把观察的重点放在了古戏台上的精美雕刻,回来后,学生对这些栩栩如生的雕刻记忆特别深刻,在写话课上说得最多,最好的就是古戏台上的木雕。

因此,在日常观察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把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结合起来,把握住事物的特征,这样我们的观察才会细致到位。

、以古镇景观为支架,丰富写话内容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学习,重视知识获取的过程。在教学二上课文《黄山奇石》时,通过图片观察黄山的奇石,让孩子感受石的“奇”,奇在哪里?当学生被黄山奇石的美所吸引时,紧接着我就让学生来观看崇仁瞻山神石,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在课前我让学生去观察瞻山顶上的两块“棋石”,再想想石头名字的来历并通过查资料或向他人请教等途径去解决问题。学生表现了浓厚的兴趣,“棋石”的传说有一致的,也有不完全相同的。通过孩子们前期的参观、资料的搜索和课堂中《黄山奇石》写作方法的学习,让孩子们模仿黄山的写作特色,对“瞻山神石”的描写。孩子把瞻山描写得活灵活现。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不仅了解了许多人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了自主探究的意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