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魅力的有效评价
作者: 曹领芬 邓莹 张敏摘要:课堂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中肯的即时性课堂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维度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恰当的评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发展;多层次的差异评价有助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关键词: 课堂评价 适时 中肯 多维度 差异性
多维度中肯的激励性评价语,对于提高小学生主动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的兴趣、激发积极思维、发挥主体作用、提高教学实效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教学时,要结合课堂实况、学情,有策略地运用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中肯、科学有效的即时性评价,关注教师评价语在教学中的作用。那么,在课堂上我们应怎样来操作才能使课堂评价鲜活有力,才能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将教师的评价信息内化为自己的心灵感悟,让课堂真正活跃起来呢?
一、即时性中肯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倡导激励性评价,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运用即时性评价鼓励学生时,要把握好“度”,教师要注意评价恰如其分、中肯、适度。一味夸大其词地表扬会给学生虚假的感觉,长期以往可能会导致学生“知”与“行”不统一。《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真实的体验,学生只有内心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与共鸣而产生的道德情感,才能形成道德认知并转化为外显行为。
例如,在教学《我和我的家》(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时,课前学生收集了关于自己家庭各方面的信息,小组讨论后有代表在汇报时,有的孩子们听得便没有什么兴趣了,教师适时评价说:“这个小朋友做了充分的准备,这种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的态度值得学习。如果能在汇报时声音更大些、更加生动有趣些就更好了!”入情入理、切合实际的中肯的地评价,学生听了觉得教师讲的是对的、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可让学生更多感受到参与课堂活动的乐趣。
二、多维度的激励评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小组合作、创新精神培养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即兴点评,适时反馈、激励、调控,形成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可更好地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心理认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评价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习习惯和态度的积极性评价有利于学生认真听讲、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自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例如,在教学《分享真快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个教学环节“分享的魔力”时,学生交流自己的有趣的分享经历和分享的办法,教师说:“你的发言很完整,表达得很清楚,在自己开心的时候和别人分享,把快乐传递给大家 !如果当众发言时声音再响亮些就更好了!不信你试一试!”教师用甘甜的话语引导学生在公开场合大胆表达,助长孩子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动力。
“分享快乐”教学环节教师这样评价:“这位同学分享了在滨湖岸上草原游玩的快乐,很好!他刚才听课非常认真!善于倾听是个好习惯,这会使我们越来越聪明!”教师在看似不经意间正面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倾听好习惯。长期以往 ,教师通过激励性的评价语从细微处入手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二)小组合作过程和效果评价
小组合作探究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科学合理的激励性评价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对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效果作适时跟进评价,能够调动全班学生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和民主意识。
例如,在教学《人大代表为人民——人民选出的代表》时,要求学生分组合作,探究问题。教师一边到各小组巡视了解学生课前资料收集情况,一边对小组合作氛围作出评价,如:“第三小组讨论得非常热烈,不仅每个组员都参与了讨论交流,而且进行了分工合作。有记录员、报告员、观察员、提问的、总结的、解释的、说明的,还有噪音控制员提醒同学讨论的声音不要太大以免影响其他人。各尽其责,非常好!”教师切合实际的激励性评价,使各组成员参与小组活动时态度端正、信心倍增,充满成就感。
(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价
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贯穿教学活动始终,这就要求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闪光点进行激励性评价。如在教学《可爱的动物》(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一课时,对于学生设想怎样才是真喜欢的方法时,教师这样评价:“你有勇于创新的意识,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讨。”对于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时,这样评价:“对于事物的发现采用辩证的态度,试着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观察思考,这有利于我们接近真理,了解真相。”教师通过简要精练的评价语,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了肯定的积极性评价。
三、多层次的差异评价,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有效性,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多层次激励性评价,保护学生的差异性思维。
在评价范围上,有时是面向全班同学进行集体评价,有时面对小组进行团队合作评价,有时是面对个人进行指导激励性评价;有的是口头语言评价,有的是体态语评价。
要使评价真正能够促使学生的发展,就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社会背景,为他们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全发展。
总之,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评价地探索与实践是无止境的。教师的评价是智慧生成的,需要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力与精彩的课堂语言。好的评价往往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民主、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观察、探究、思考、表达、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激励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体验快乐、建立信心、愉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