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高中写作教学路径探寻与思考

作者: 周文韬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高中写作教学路径探寻与思考0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下册教材和选择性必修上中下教材,一共设计了28个教学单元, 其中“必修” 每册8个单元,上下册共16个单元,覆盖7个“学习任务群”,大作文写作主要集中在“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3个任务群。而选择性必修上中下教材,每册4个单元,上中下共12个单元,覆盖9个“学习任务群”,大作文写作主要集中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3个任务群。基于统编教材的编排特点,笔者立足学习任务群,整合、化用教材阅读写作资源,以教考衔接为桥梁,挖掘学生作文的增长点。

一、呼应单元人文主题与写作任务挖掘内容增长点。

统编版必修上下册和选择性必修上中下三册,涉及十三个写作主题,可谓是包罗万象,举一千从,堪称高考作文备考的知识宝库。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写作主题与近几年高考作文重点关注的讲好中国故事、家国情怀、命运共同体、文明互鉴交融、平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文化传承与创新、科学精神、五育并举、青年责任担当等热点话题一脉相承,高度吻合。由此可见,梳理教材中的写作任务,并从教材出发延伸话题,进行更高层次的整合化用,确定高三写作教学的增长点,建构高三写作教学的内容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写作任务做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和延伸,提炼出相关主题。同时,基于高三写作教学指导系列化、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的考量,对高考作文备考主题以及写作技巧做了整合,设计了高考作文训练系列化框架。内容详见表1:

以上表格中的十大高频作文主题,是结合教材的写作任务及当下的时政热点概括与提炼出来的。同时,在这十个母题的引领下,总结归纳了一些子话题,并把对应的统编教材内外的相关作文素材都进行了整合和汇编 。结合统编教材单元主题及写作任务,挖掘出的备考子话题及素材,与高考真题的要求高度吻合,以2023、2024年全国1卷作文为例,内容详见表2:

二、开展有序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寻求专题教学增长点。

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把项目化学习定义为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并指出:“它是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1]笔者认为聚焦于学习任务群的视域下,以项目化学习活动为载体,基于真实情境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群,让他们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对核心知识进行思考、探索和表达,可以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项目化学习主要聚焦核心知识,而核心知识概念比较宽泛,可以指向人文主题,也可以指向语文素养。我们开展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是由写作主题入手设计学习任务群。对于“责任担当,青春力量”这一写作主题,结合部编版必修上第一单元“青春的价值”与必修下第五单元“抱负与使命”的单元学习任务,笔者创设了以下学习活动:

任务一:致青春:(1)我最喜爱的“习言习语”:阅读习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摘录让你感触最深的句子。(2)我的“青年偶像”:你心目中哪些“青年偶像”具备习主席提到的青年优秀品质,请为他们编写人物简历。

任务二:话青春:中央电视台《开讲啦》是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每期节目由一位名人倾情演讲,分享他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给予中国青年现实的讨论和心灵的滋养。如果你是节目现场的青年代表,可以向演讲嘉宾提问互动,你想讲述青年最关心、最困惑的什么话题,请拟写一个发言提纲。

利用上述任务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将写作教学与社会实践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搜集素材、整合素材,并借助摘抄人物语录、编写人物简历、拟写互动发言提纲等方式,做到读写有机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同时,教师可合理利用教材(学习任务群中的课文示例)这一丰富的学习资源,对学生的写作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指导,在类比迁移中实现深度表达,让书面表达训练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素养和写作水平。

三、借用逻辑清晰的思维导图,催化思维提升增长点。

“思维导图”即教育者为学习者提供支援的辅助性手段。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水平之间存在差距。[2]教师适时、合理地创设思维支架有助于缩小这种差距,进而解决写作中的问题。下面以教材中袁隆平这一人物素材为例,谈谈思维导图在素材积累及运用中的作用,具体内容见表3:

将教材内人物素材的相关事迹展列成结构清晰、层级分明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积累和应用素材。而系统化、外显化、形象化的思维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筛选整合课内素材的关键信息,梳理明确应用素材的正确方向,实现论点论据有机融合,高度统一的写作目标。

2020年修订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新教材的编写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为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提供重要依据,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这表明教材与高考命题紧密衔接,所以从教材中的写作素材与写作任务中挖掘出作文增长点,可以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M].任伟译.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8.4

[2]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余震球,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84-39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