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作者: 柴会淋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学的一门应用性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活动的一般理论及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手段、方法、设计以及教师的指导等问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活动的理论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态度、基本知识及技能,为将来开展从事幼儿教育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有必要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此,笔者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改革予以探讨。

一、转变课程教育理念

要想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一定要贯彻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实现五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学会做人。(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研究学生怎样学。(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乐学”。(4)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5)由教材的接受和传递向教材的开发和创造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开发者和创造者。

二、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2012年9月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而这“五大领域”的整合与灵活生成内容即《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主要内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涉及幼儿园健康教育、语言教育、社会教育、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五大领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为了避免原教材与“幼儿教育学”在内容上的重复交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重构,以“总—分—总”的课程体系构成基础性、技能性、拓展性三大模块。基础性模块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基础理论模块;技能性模块包括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指导和评价。在技能性模块,要补充五大领域不同类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如语言领域要补充谈话活动、讲述活动、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听说游戏、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音乐活动要补充歌唱活动、韵律活动、幼儿打击乐活动、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等,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各领域不同类型活动的设计、指导的基本程序与策略; 拓展性模块包含周计划的制定、半日活动计划的设计和专门的说课训练等。拓展性模块也是增补的内容, 可请本地幼儿园骨干教师参与指导,让学生掌握当前本地幼儿园关于周计划、半日计划及说课的最新要求。经过整合与重构后的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传授框架,紧紧围绕幼儿园领域活动指导的工作任务来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突出了实用性、可操作性,利于学生达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写、说、授、评”(即写教案、说课、上课、评课)四会的综合教育教学能力。

三、重视课程教学方法的优化

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劣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注意改变“一讲到底的满堂灌、一练到底的满堂练、一看到底的满堂看”的单一教法,要重视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和多元化。(1)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学习“任务”,以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为引领,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解决学习任务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实践训练操作,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一是设计任务,在学习设计教育活动方案之前,学生进行该类活动的设计理论学习和案例学习。二是实践任务,即要求学生进行试教活动和说课展示。三是评价任务,即要求学生评教和互评设计方案、说课稿。(2)案例分析法。如在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这一节时,要让学生理解“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方法效果不同”,选择案例《美丽的春天(中班)》的不同设计,从观察法、谈话法、欣赏法的三种不同的设计方法的运用上启发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分析思考,得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水平和经验灵活的选用不同的方法”的独立结论。又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利用见、实习的机会观摩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利用这些直观的实际案例, 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现状,了解最新的幼教动态, 分析各类教学活动的优缺点,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减少在活动设计中出现问题。

四、构建以实践能力考核为重点的评价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期,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也就是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一般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外, 还应具备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特殊职业技能,这些技能主要不是在课堂上学会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只以闭卷分数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指标, 就显的不合理。应更多的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查为主。于是在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中把实践能力考核做为重点,占总成绩的30%—40%,甚至50%。包括每节课前5—10 分钟的教儿歌、讲故事、简笔画、折纸、儿童歌曲、幼儿基本舞步等分批进行的基本技能训练; 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设计的试教(贯穿说课、听课、评课环节的训练);两周一次的小组学习信息交流以及环境设计展示,基本体操创编,教、学具制作等项目的考核。甚至学生的课堂发言及考勤。这样才能使学生高度重视每一次的实践,珍惜在实践中充分表现和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