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策略
作者: 何嘉慧摘 要: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内在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活动应注重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核心素养。基于此,文章从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数学开展情境教学的必要性出发,对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有效策略展开探究,以在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同时,激活其内在活力。
关键词:五育融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一、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一)基于五育融合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五育融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提升学生道德、智慧、体育、艺术和劳动等各方面能力。“五育融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挑战。例如,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智力培养,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锻炼;五育没有全面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对五育的学习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注重五育的均衡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基于小学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
在数学教育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促进思维发展是核心原则,其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尤为重要。学生在掌握基础数学知识之后,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理解这些知识,以增强他们的熟练度。这种教育理念与情境教学法的目标不谋而合。数学以其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应用性而著称。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可能难以理解复杂的抽象概念。因此,构建情境式教学模式,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合理的形态呈现,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探索和理解数学,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思维逻辑和数学技能。
(三)基于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现状的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情境教学”这一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种变化推动了教学模式的革新,但在看似充满活力的课堂背后,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首先,教师对情境教学的理解存在局限性,他们常常质疑:“情境教学的效果真的可靠吗?”“所谓的情境教学是否仅仅是让学生看视频、玩游戏?”这些问题表明,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此外,教学策略的不当也引发了新的问题。由于教师对情境教学的理解不够全面,他们创设的教学情境与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严重削弱了情境教学的效果。无论是考虑到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还是基于数学学科的核心特质,抑或审视当前情境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情况,探索五育融合下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具体策略探究
(一)创设故事情境,融德育于课堂教学中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以“观察物体(一)”一课为例,可通过我国运动员在巴黎奥运会中比赛的视频创设真实情境,自然揭示课题,并观察及探究真实情境中的金牌、熊猫玩偶等物体,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是不一样的”。此外,这可以让学生体会奥运文化内涵,发现奥运会中的数学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还融合生态文明教育和爱国教育,即渗透德育教育,利用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二)创设直观情境,融智育于课堂教学中
情境教学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以及提供丰富的情境体验,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广泛应用价值,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图形的旋转”一课为例,可结合信息技术教科书的“开心游乐场——图象的旋转与翻转”内容,设计一个信息技术课程,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情境来学习和体验图象的翻转和旋转操作。具体来说,这个课程将包括以下几个操作的直观展示:图象向左旋转90度,图象向右旋转90度,图象旋转180度,图象进行垂直方向的翻转,图象进行水平方向的翻转。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图象翻转和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联系信息技术教科书内容及图象编辑技术,运用数学知识进一步掌握旋转操作,感悟旋转的性质和特征。这样不仅简化了数学知识,还将抽象知识形象地体现出来,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最大程度激活学生兴趣。
(三)创设生活情境,融体育于课堂教学中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创新且富有成效的教学策略。特别是当这一主题与体育运动相结合时,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引导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学习,并在体育实践中获得数学体验,从而感受数学课堂的快乐与魅力。以“小数的大小比较”一课为例,可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比较他们在校园运动会上成绩,如跑步、跳远、跳高等,引导学生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的知识点。通过设计体育与数学相融合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享受体育乐趣的同时,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设操作情境,融美育于课堂教学中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如对称美、简洁美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数学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展示,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和创造力。以“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一课为例,可结合二年级下册美术第15课“有趣的剪纸娃娃”,利用学生在美术课的剪纸作品,让学生观察剪纸作品,从而认识对称现象,然后创设操作情境,通过操作教学认识轴对称图形,分析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最后,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合作探究中发现用对折的方法可以判断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本课把两个学科融合起来,创设了操作情境,融美育于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与数学素养。
(五)创设活动情境,融劳育于课堂教学中
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融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图形的旋转”一课为例,可结合五年级下册广州版《综合实践活动》教科书第六单元的“变废为宝”一课进行教学。本节课通过创设变废为宝创意秀情境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从生活中善于发掘的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创意物品,激发劳动热情,感受劳动创造美的真谛,培养创新精神。
三、结语
五育融合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表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未来,我们也会继续探索和实践五育融合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