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化作业”为桨,渡“减负增效”彼岸
作者: 麦少平
摘 要:文章以“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教育为背景,探索如何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并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以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为核心,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策略应用。经过深入的原因分析,并结合真实的案例研究,文章提出了一系列针对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作业设计策略,包括集中关注单元目标、构建多维度的情境、连接课堂与课堂、层次化的设计和评价改革。
关键词:“双减”政策;学业负担;核心素养;单元作业设计
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是基础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在最近的几年中,教育部和各级教育机构纷纷推出了众多的减负措施。而在“双减”的大背景下,作业的优化已经成为提高效率和减轻负担的主流趋势,这也意味着教育者需要能够科学地规划整个单元的作业内容。
一、研究:对小学生的语文作业进行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过大,这种压力主要来源于作业,我们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四个主要方面进行了总结。
(一)作业的种类过于机械地重复,与核心素养存在“冲突”
部分语文教师仍然沿用过时的教学方法,他们更倾向于布置简单和机械化的书面作业,如抄写和制作练习册,而口头作业如背诵和朗读则相对较少。这种类型的作业违反了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律,不仅无法让学生心中的词汇变得生动活泼,也无法实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更是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为了优化作业设计,我们需要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作业内容。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作业内容的重要性,明确其目标导向,追求内容的精确性,并避免重复和无效的训练任务。
(二)设计作业时缺少与日常生活相适应的基础,导致其与实际应用不同步
叶圣陶曾经指出,“生活即是教育,社会即是学校,教学与实践应该融为一体。”他反驳了学校主要依赖文字教育的错误观点,并强调学校教育应当是一种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教育方式。既然这样,作为教学内容的作业也应该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然而,如果细致地研究学校统一发布的语文相关练习,会发现这些练习内容很难与当前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也很难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中,我们需要突破传统书面作业的限制,采纳多种设计方法,增加实际操作和合作探索的任务设计与布局,更紧密地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深入体验。
(三)学生的作业设计存在层次不清的问题,与他们的实际能力并不相符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学生在智力和能力上因先天或后天的各种因素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学校统一发布的语文相关练习和教师的“一刀切”布置方式,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每一个题目,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某些作业对于某些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过于困难,这导致他们需要比其他学生多出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这不仅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还会影响他们的日常活动和睡眠时间。持续的负面循环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热情,并可能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灵造成伤害。
(四)评估作业的主体过于单一,而评价的方式也缺少新颖之处
在进行作业评价时,教师很少让学生参与其中,课外作业主要还是由教师批改,批改的主体过于单一,形式缺乏创新。尽管教师在作业批改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如果只依赖教师的批改方法,可能会使学生的任务仅仅停留在完成作业上。这种将作业批改视为教师职责的误解,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完成语文课外作业时敷衍了事,从而降低他们主动思考和自我检查的积极性。在作业评价的方式中,超过一半的教师偶尔会撰写评语,但他们提供的指导性评语和详细的批注相对较少。
二、战略方向:小学语文单元作业的设计应聚焦于语文的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涵盖了“语言的构建与应用”“思维能力的成长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新”以及“对文化的深入理解和传承”这四个关键领域。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变成了现代教师的主要教学职责。
温儒敏曾经指出:“许多小学的语文教学方法与教育的基本规律相悖,它们失去了教学的‘梯度’,盲目追求‘提前量’,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持续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对教育的担忧越来越普遍,而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也在逐渐减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集中注意力于语文的核心素养,并据此设计适合所有学生的单元作业,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策略。
(一)将焦点集中在单元的目标上,并对单元的作业设计进行整合
语文教学单元的整体作业是实现教学评价一体化的关键手段。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坚持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原则,确保作业目标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并将作业视为多种评价方法的一部分,从而确保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因此,我们可以整合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元素,提炼出单元的大概念,使作业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相匹配,将作业作为多元评价的手段,以实现教学评价的一致性。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我们为作业的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六年级下册的部编版第一单元为研究对象,经过重组的教学材料如下页表1所示。
(二)致力于培养多方面的素养,并设计多维度的情境作业
过去的作业大多是机械和单调的,这很难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李吉林教授指出:“情境教育的核心是为孩子提供翅膀,通过情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使他们的心灵飞翔,并愉快地迈向一个充满美丽、智慧和无尽光明的童话世界。”这一观点激励我们在设计作业时,不仅要考虑到教学情境的生活性,还需要在作业设计中融入多种与生活相关的情境。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学习中,单元的主题是“体验乡村的美景”。在学习了有关乡村风景的古诗词之后,我们创建了多维的情境,并以“穿越”作为学习的起点。作业中设置了“我是古代的小导游,穿越到宋代,为现代的学生讲述诗句中的情景”。在完成这一单元的学习之后,我们可以设计情境作业,记录下“成为古代优秀小导游的秘诀”,并总结如何准确捕捉主要景点的特点。
(三)将作业与课堂内外紧密结合,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
过去,语文作业在课堂内外被割裂开来,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该摒弃单调的教学模式,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课外生活,融入更具实践性和趣味性的材料,并在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例如,在四年级学习《爬山虎的脚》这一单元时,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主要目标是种植绿色植物和观察记录植物的变化,因此设计了课外实践活动作业。学生采用播种技术来种植植物,并通过文字、图表、照片和视频等多种方式来收集和记录植物生长和变化的相关数据。
(四)执行层次化的作业方案,并加强对多元评价体系的改革
语文课堂教学历来都强调体验和感悟,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本质所决定的,但缺乏对学生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关注和反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可以采用分层的方式,始终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从预习、学习到练习,关注具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确保学习目标能够真实地实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单元作业时也要尊重每个学习个体的差异,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设计适合不同学生的“跳一跳就能摘果子”的作业,以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
评价作业的主体和方式也应具有多样性。我们不只是进行定量的评估,更加重视过程中的评价,如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和学习兴趣的评估。例如在上述作业中提到的“古代小导游”的过程评价,如上表2所示。
优化作业设计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教育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聚焦单元目标、构建多维情境、层次化设计和改革评价方式等策略,我们可以实现作业的减负增效目标。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作业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不断探索更适合学生发展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为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