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探究

作者: 魏偌凤

摘 要:“双减”政策出台后,学生的书面作业要求做到控量减负,这无疑是学校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因此,通过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获学习的成就感,进而实现减负增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数学教师务必改变教学方式,优化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文章探讨了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提出扎实课堂、贴近生活、分层设计、合作探究、学科融合等方法,以实现既减“量”又提“质”的效果,进而引导学生向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道路前进。

关键词:“双减”;减负增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和掌握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提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双减”政策的提出,更有必要优化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以实现减负增效效果。

一、扎实课堂,让数学作业有保障

数学单元作业设计贯穿整个教学内容的始终,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要保障作业设计质量,就要教师不断提升课堂效率。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感受互助分享的乐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三角形的特性”重难点是不同三角形底和高的表示。小组合作模式下,教师在黑板画出相应三角形,再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该三角形对应的底和高,然后学生分享和交流,从而让班级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高。教师也可引导学生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画出底和高,然后小组互相检查交流,高效课堂得以实现。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生动有趣的课堂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学生在课堂上理解透了知识点,学会了解题的方法,再去完成课后作业就有了信心,数学作业的完成自然也就有了扎实的保障。

二、贴近生活,让数学作业有温度

我们常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因此,在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应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思维及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从而了解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完成作业的质量。

例如,在学完“位置与方向(一)”单元内容后,教师在课后作业设计时寻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对数学问题进行研究。首先请学生自主完成整个单元知识点思维导图,清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接着设计第一道练习题,让学生根据一幅广州市地图,回答番禺在南沙的什么方位、增城在番禺的哪个方位、番禺在花都的什么方位、从化在花都的什么方位上等问题。学生带着十足的劲头完成这道题,从而对本单元的最基础知识点有了巩固和强化。

接下来,设计第二道与学生游玩娱乐息息相关的有趣题目。题为:我是小小设计员,要求:请你用箭头画一画,帮老师设计游览路线,并标上方向。根据练习题上番禺区各个景点(长隆欢乐世界、余荫山房、大夫山森林公园、老师家、宝墨园、莲花山)的位置,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游览路线。这题开放性强,不同的学生会画出不同的游览路线,而且同一个学生也会设计出多条游览路线。在这道题中,学生仿佛带着游玩的心情,快乐地完成了题目,同时对这个知识点也有更深入的理解。

然后,进入第三道提升训练题:根据题目的描述,请绘制出游乐项目位置的示意图。题目为:我们走进长隆欢乐世界的正门,往西北方向走,先玩了垂直过山车。然后往东走,继续玩十环过山车。再往东北走,去玩超级大摆锤。再往东南走去玩了U型滑板。最后往西走,回到正门,我们度过了愉快的一天。这道题是学生根据文字描述画出方位图,更具挑战性,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第四道题为:请你以主题“我是小小导游员”绘制学校周边到家的地图。此题目不仅有开放性,更是具有挑战性。整个单元的作业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深化,起到巩固新知、拓展升华的效果。

本单元设计出来的题目都围绕着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兴趣浓烈、积极主动,数学作业就显得有“温度”了。

三、分层设计,让数学作业有梯度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和特别的个体,因此在大单元作业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分层设计作业,遵循“面向全体学生,兼顾特长发展,照顾学困生”的原则,给所有学生发展和进步的机会,做人人都有发展的数学,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例如,在三年级“倍的认识”作业设计中,可以进行这样的安排:先设计基础题目,如先出示几道有图的两个物体,说出倍数关系,再设计纯粹文字题目,让学生理解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后,再设计一道提升练习:三角形的个数和圆圈的个数是3倍的关系,请你思考如何理解三角形的个数和圆圈的个数是3倍的关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这道题有多种做法,解法更是各式各样,能发散学生思维。接着是迁移拓展环节:出示上下两行图形,第一行两种颜色的圆形各有若干个,请学生回答红色的圆形是蓝色圆形的几倍;第二行是空白的圆形,要求学生给第二行的圆形涂上两种不同的颜色,并根据涂色结果,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同时,还设计了一个数的几倍多几的问题和一个数的几倍少几的问题。最后一道题是学生根据本单元知识点画思维导图。学生在完成这些题目时,进行了脑力风暴,既巩固知识,又得到拓展提升。作业进行分层设计,数学作业就有了梯度,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进步。

四、合作探究,让数学作业有深度

合作探究式作业主要指学生合作挑战完成一些有研究性的作业,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安排预习等来启发学生探究,在研究新知识时,要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而解决问题。

例如,学习“鸡兔同笼”的内容之前,教师先设计小组合作的探究作业,让四人小组合作搜集内容,自习书本和参考书,遇到不懂的问题四个人一起讨论,或请教老师家长。理解之后,小组一起制作课件,再请代表讲解知识,并录制成微课。教师收齐微课作业后,在班上交流展示,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同时也让数学作业更具深度,更利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五、学科融合,让数学作业有广度

数学学科学习若融入和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可与科学、美术、信息技术融合,如布置七巧板绘画作业、单元知识点的思维导图、主题手抄报、数学周记等形式的作业,可用文字、表格、图画,甚至课件或微课的方式来表述,既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借助数学作业发展情感。例如数学与语文融合,阅读数学绘本后在班上交流分享,开展讲数学故事的活动等,使学生在数学阅读中丰富自身的知识。教师确保课外作业的丰富多样性,用“生活状态”呈现数学知识,再融入各学科的特点,拓宽数学作业的广度,助力学生综合发展。

总而言之,要切实发挥“双减”政策的价值,运用该政策的力量引导学生高效快乐地学习,就要在控量减负时,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必须钻研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改革优化之路探索到底,并保证其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实现人人学数学、人人有发展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宝江.“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多元作业设计与实践[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2(13).

[2]李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周刊),2022(15).

[3]张李春.双减背景下,大单元作业创新实践研究——以小学数学为例[J].今天,2022(04).

[4]孔繁晶.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2021(0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