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学伴驱动精准教、自主学、一体评的案例实践研究
作者: 黄洪带 黄铭亮摘 要: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场景是课堂教学转型。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课改在数字化技术支持下,要将传统经验型的课堂转变为数据驱动的智慧课堂。文章探讨以智能学伴为技术支持,落实大单元任务下的教学评一致性,实现精准教、自主学、一体评,落实“双减”,赋能教学提质增效。
关键词:智能学伴;精准教学;自主学习;一体化评价
一、案例研究意义
1. 基于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2.0的战略思考和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教育融合发展,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支撑教育强国战略与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2. 基于落实新课程标准,实施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3. 基于义务教育学校落实教学质量提升,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的需要。
二、智能工具应用目标
1. 以学情数据驱动精准教学,实现课堂的提质增效。通过智能学伴的智能平台实现课前导学、课中导探、课后导练的数据反馈,落实教师的精准教,突破知识难点,以人工智能助推课堂精准决策。
2. 以学伴平台助学生个性学,探究生本化的素养课堂模式。
3. 通过智能学伴的伴随式,多元化评价工具,推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评一体化评价的实施。
4. 通过智能学伴的教学应用,以学科教学质量分析辅助学校的科学管理,同时以教学智能工具的应用推动小学教师的智能素养提升。
三、重点任务
1. 通过智能学伴工作坊等多技术的综合应用与研训,推动教师智能素养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 探索智能学伴与学校融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应用,让教师精准教、学生个性学、施一体化评,实现学校科学管理,不断提升学科的教学质量。
3. 探索基于智能学伴平台下的促进学生导学、导练、导评的个性化学习、分层学习的实践。
通过课内课外智能学伴的实践应用,为教学管理提供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学质量、教学评价方面的数据统计与分析,落实教学管理的精准调控。
四、创新实践
(一)智能学伴实现精准教、自主学、一体评,辅教学管的智能应用
1. 平台连通了家长、学生、教师、教学端,精准动态了解学生的学情数据。精准教学平台基于大数据和智能学伴,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精准把握学生发展实际,精选教学内容与形式,精准测量学习表现,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可度量、可调控,实现针对性、差异化教学。智能学伴收集课堂数据即时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精准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双减”政策下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定制学习。
2. 智能学伴与平台的主要功能:课前导学,开展个性化学习,产生数据,让教师了解预习学情。课中通过智能学伴的精准数据分析,教师能实现掌握学生的学习难点,与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个体,开展共情问题,分析讲解突破,个性问题进行精准辅导的效果,让数据驱动教学的实施。课后可以通过分层的个性化作业,进行练习巩固,提升教学效能。
(二)基于智能学伴的融乐课堂精准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
应用智能学伴的模式建构。本教学模式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抛锚式”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产生学习问题,引发学习思考与动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构建技术赋能的新授课堂。“融乐课堂”模式应用翻转课堂理论,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为目标,基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提出研学问题(问题导向),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开展“自主研学”“合作展学”“拓展悟学”,促进学生乐学、善学、活学。
应用智能学伴精准教学的路径。精准教学是基于智慧课室环境下,利用智能学伴等多技术应用,开展课前的预习任务推送,课中知识内化后的练习测评。通过智慧平台诊断学情与数据分析,教师精准地获取学生的学习状况与习得,让数据驱动课堂教学的精准化,进而开展后教策略,实现教学的提质增效。
五、实施成效
(一)促进深度研学:通过智能学伴产生的问题难点,开展聚焦问题化的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教学模式以智能学伴应用数据中学生的问题为起点,以学科的问题为基础,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聚焦学习目标达成的大单元教学与课时内容的核心问题,通过“问题导向、多元导学、深度导练”,在探究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二)形成数据驱动:实现融乐课堂精准教学模式,可观可测,提质增效
教学中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情进行快速、精准的诊断与分析,使教师可以实行精准的教学干预,落实后教策略,为全员发展提供保障,用数据驱动课堂教学,可观可测,提质增效。
(三)关注达成:以学习目标为导向,教学评一体化实施
教学模式立足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主动学习、主动提升、全员发展。在融乐课堂的探究学习中,教师设计好研学任务单,学生学习目标明确,研学任务分层递进,落实全过程评价。通过智能平台对学生数据的精准分析,对于学习难点的共性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同时在拓展悟学环节,通过教师精准的导与练的巩固,落实了全员发展的目标。
(四)教学模式的实施成效显著
1. 推动了教学方式的变革
多技术融合的精准教学模式应用翻转课堂理论,以提升小学生学科素养为目标,基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提出研学问题,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融合多技术,分别通过教师推送任务、收集数据、诊断学情、获取调整的问题导向,推送微课、知识内化、练习评测的多元导学,分层作业、分层拓展、答疑辅导的深度导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研学”“合作展学”“拓展悟学”。让技术赋能,实现精准教学,实现学习方式变革,促进学生乐学、善学、活学,也促进教师的乐研、乐教、活教。
2. 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学校应用智能学伴与精准平台,促使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专业成长,促进教师不断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上深耕,并立足于课堂教学,形成了“多技术融合的精准教学模式”,落实“双减”,提质增效。
3. 促进了教师数字化转型和专业成长
通知智能学伴的课堂教学实践,一是促进了教师数字化转型,如生成性智能教学工具的更新更加多样化、灵活化,同时促进了教师数据驱动的教学决策的能力提升,通过课堂生成性数据,以教定学,以数据驱动实现精准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二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拓宽知识视野,激发生成性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创新思维,增强教师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教师信息素养、数据素养、创新素养等职业素养,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唐彩斌,史宁中.素养立意的数学课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22(06).
[2]臧卫东,卫力祥.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指导策略[J].家长,2024(11).
[3]张小虎,王健.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学习目标的精准落实——基于数据驱动精准教学及学业质量评价[J].汉字文化,2023(23).
[4]尹纪平.智能“学伴”促进差异化学科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来自上海市金汇实验学校智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2024(11).
[5]邓国红.精准教学细节讲解——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分析[J].读写算,20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