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机制下“弘雅德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作者: 梁韵茹摘 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居于“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首位,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基础。在新形势下,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小学以“弘雅德育”为愿景,对德育教育实施的途径进行新的探索,以落实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培养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新时期国家层面对学校德育的期望。
关键词:三全育人;德育教育;弘雅德育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小学(简称二师番禺附小)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上级要求,落实“双减”政策,大力提升德育品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培育现代君子”办学思想,以“弘雅德育”培养学生成为知规守矩、明理共情、身心两健、博学通达、乐艺风雅、创新智慧的少儿君子,实现学为君子、求真向善、尚礼臻美,又能成为具有国际视野、民族情怀的社会主义好公民。
一、全方位挖掘课程内涵,开展“弘雅德育”课程
二师番禺附小借助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和地方大学城优质的教学资源,在课程上挖掘学科和实践活动中蕴含的德育因素融入教育教学当中。
1. 国家学科课程:在学科教学中不断渗透德育教育,道德与法治是开展青少年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制定了《新时代思政教育实施方案》,并通过思政课题——《对话教学在小学品德课堂中应用的策略研究》开展思政课堂改革。
2. 地方德育课程:班会(队)课、隔周的心理课,都涉及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文明礼仪、诚信、环保、心理、安全、中华传统文化等德育教育。
3. 特色课程:学校开展“美丽人生课程”,每一个学生通过六年时间的学习,他们能为自己的“美丽人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围绕“志趣”模块,学校结合实际以及地方文化特点,分别有广绣、十字绣、少儿曲艺、篆刻等共48个活动项目。
4. 少儿君子养成教育课程:在学校“君子”文化理念下,以培育适合小学生年龄身心发展,通过微班会的形式组织开设的“微课程”。课程包括六大系列——知规守矩、明理共情、身心两健、博学通达、乐艺风雅、创新智慧课程。学生通过感受、体验、领悟、实践,得到思想上全方位的发展,改变学生的思想行为品行。
二、传承文化底蕴,推进“弘雅”育人
二师番禺附小创建于1923年,革命志士黎松隐(黎耀汉)在新造镇礼园乡创办礼园国民学校,以开启民智、崇德立人。故学校以“弘雅德育”打造书香校园、智慧校园、文明校园以及平安校园的校园氛围,营造德育环境,提升学生精神境界和文化品位。
1. 书香校园——每学年,学校通过加强阅读内容、阅读方法的指导,进行“每月阅读之星”“书香班级”的评比,开展“手抄报制作”“读书卡制作”“读书征文”“读书小标签制作”等系列读书活动和硬笔、软笔书法比赛。学校也主推智慧阅读功能,营造智慧型“书香校园”,以书长智、以书养德。
2. 智慧校园——学校紧跟时代脉搏,积极将“互联网+教育”理念全面融合教育领域,打造网络校园。智慧校园包括云平台、云教研、云阅读、云评价四个方面。
3. 平安校园——学校充分利用“人防”“物防”和“技防”等多种手段,建立以实现校园的平安、避免各种事故发生为目的的一体化防范体系。此外,校园内时刻开展防溺水、禁毒、防火、防传染病、防校园欺凌等教育。
三、全过程多形式活动,拓展弘雅德育空间
二师番禺附小搭建培育现代小君子载体,用活动拓展弘雅德育空间。
1.“好诗书”活动。为了不断提高学生课外经典阅读的兴趣,学校开展“课前一分钟说话”“作家进校园”“图书博览”“阅读之星评比”“小小藏书家评比”“亲子阅读”“优秀经典诵读”“读书征文”等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经典阅读活动。
2.“知方圆”活动。学校利用特有的“斑马线文化”资源,将“规则”教育融入整体教育体系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少先队员进行不同“规则”教育。
3.“有雅致”活动。学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如校园艺术节、校园歌手比赛、才艺展示、现场书画比赛、校本活动课程等,其中曲艺、广绣的设立具有代表性。
4.“当敏行”活动。学校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每年定期开展体育节、校园足球文化节、科技节和心育节。
四、落实研学、劳动政策,创新弘雅德育实践育人
学校整体构建弘雅德育“实践育人”课程框架,设置了红色主题类、研学探究类、劳动实践类及特色类等四大类实践育人途径,并将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涵盖到课程之中,力求文化行走实践活动能够行有所思、行有所悟、行有所得。
(一)红色主题实践活动
学校位于的新造镇古有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为“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美称的屈大均;近代有革命先烈黎炎孟、抗日八烈士等。通过红色实践活动,广大的青少年能够认识新造镇历史人物、了解新造镇红色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革命精神,提升爱家乡、爱人民、为家乡做出贡献的高尚情操。
(二)研学探究实践活动
主要包括本土文化、区域文化两类实践探究活动。研学探究活动采取行前有引导、行中有指导、行后有辅导的实施策略。每一次实践活动前都要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单、课程手册、探究性学习项目等内容;活动中除了班主任,还有专业的研学导师引领陪同,随时给学生讲述专业知识,解疑答难,以丰盈研学活动的质量;活动后还设置了研学手册交流、活动心得分享、活动摄影比赛等延伸性活动。
(三)劳动实践类实践活动
主要以校内劳动课程和校外劳动课程组合而成。校内劳动课程以学校的“乐耕园”为主要劳动基地,每班一块责任田,学生轮耕轮种,体验松地、翻土、播种、除草、浇水、施肥、收割等劳动技能。校外劳动课程主要包括“自我服务”“家务劳动”“社会实践”等低中高三个年段的校外劳动,通过班级自管会和家校合管会实现家校融合,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生活基本技能和知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特色育人实践活动——“中医药学入校园”
一年来,学校自主开发了中草药种植基地,种上了近百种学生身边常见的中草药物。综合实践课上,学生到中草药园进行各种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认识各种常见中草药的样子、了解中草药的疗效,学习中草药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在“双减”政策下,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小学更注重与时俱进,实现全方位、全员、全过程育人的机制构建,实现德育一体化。弘雅德育策略将通过挖掘学科与实践活动中蕴含的德育因素,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灵魂主线,有机地将语文、心理、思政,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相结合、互渗透,每个学段有不同的养成目标,联合家庭、社会资源力量,推广智慧评价,形成系统化的弘雅德育育人体系,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打破传统德育培育的传统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君子风范”以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秀军.用“君子文化”促进德育特色发展策略研究——以吉林市龙潭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为例[J].中国培训,2015(20).
[2]查颖,刘小柳.小学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问题、举措与实践经验——基于典型案例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