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者: 宋莉

摘 要: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好的音乐可以引发听众的兴趣。同样,音乐也可以抒发感情,使人体会到丰富的情意。在小学学习阶段,音乐教育是非常关键的一个课程,而音乐教师更承担着音乐教化的重担。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将有助于培育学生的良好品质与情操,推动教育任务的完成。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渗透;教学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习得相关的知识,也要有意识地渗透德育,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能够正确认识到德育渗透的必要性,以此更好地发挥音乐学科的作用,引导学生具备健全的道德品质。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一)提升审美、艺术修养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德育进行渗透,可以让学生习得相关的音乐知识,能够强化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也能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习得相关的德育知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对情感、思想进行表达的一种方式。在音乐教学中对德育进行渗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习得和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形成情感层次的共鸣。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需要学生在合作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表演。通过对其进行德育渗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合作的重要性,以此对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行培养。音乐学科也是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化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在音乐表演中能够掌握有关礼仪,并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二)强化文化自信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德育进行渗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内容,发挥音乐学科的作用和价值,进而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在音乐教学的开展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体验不同国家、地区中的文化传统,以此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化所具有的魅力,提升自信心。此外,可以让学生融入多样化的音乐艺术形式中,如西方的古典音乐、非洲鼓、印度音乐等,拓宽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视野,强化学生对文化的尊重以及认同。如可以在一些表演中,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规范,或者了解其中的历史背景。通过引导学生系统化地学习相关的礼仪以及文化,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这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三)塑造完善道德品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习得相关的知识内容之外,还要让学生能够深层次地剖析其中的情感、思想以及文化等,以此塑造学生具备完善的道德价值观。基于音乐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情感,让学生在音乐的欣赏中体验其中美好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热爱。此外,小学音乐中的合唱、乐队等相关的活动,需要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参与其中,以此完成目标,让学生习得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团结协作意识。此外,音乐教学中也会以表演或者演出的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才艺或者成果,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也让学生有更强的价值感。此外,在音乐教学中,学生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付出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练习和学习。这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自律性以及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完善的道德品质。为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能够正确认识德育渗透的必要性,以此塑造学生具备完善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措施

(一)基于音乐教学,渗透集体主义精神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将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通过小组交流、合作表演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团结合作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比如,在教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稻草里的火鸡》的课程中,教师让学生分组演出,一些学生按照乐曲的旋律,一些学生则按照乐曲的内涵和旋律,开展人物演出,“同心协作”地合伙捉火鸡,让他们在无形中提高了团体精神。

在音乐课程中,可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要求学生进行合唱、演奏、音乐演绎等活动。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从游戏中深刻感受到协作互助的力量。例如,在教学音乐二年级上册《我们都是好朋友》这首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他们喜欢的游戏环节。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可以创设生日会的情景,并引导学生开展游戏活动,给好朋友们做生日贺卡,说一些祝贺的话语。学生通过游戏,能够感受朋友间的友情。之后在音乐的情景中,学生手拉手绕了一个圆圈,并随着乐曲共同演唱、舞蹈。在游戏中,学生可以感受团体的温馨,也自觉形成了对团体的归属感。

(二)基于民族音乐,渗透爱国情感

音乐作品是艺人经过了大量的音乐创作后的成果,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如在教学《长城谣》时,首先,要能够为学生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并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在了解了歌曲的创作背景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歌词当中所表达的主旨,要深入解析歌词的创作意图,解读出中国人民的威武不屈、斗争到底的精神,以及对日寇暴行的控诉,以此培养学生具备爱护故乡的感情,要关注民族的兴旺以及国家的发展,为了国家的振兴而不断的努力。让学生采用合唱的形式融入歌词的学习当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当前音乐教学中,包含着很多积极向上以及健康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题材。

在音乐教学中,为了提升音乐学科中德育教育的效果,需要教师充分发掘音乐知识的德育作用。如在教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的《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兴趣,直观地认识到王二小在面对敌人时所体现的英勇无畏、沉着冷静、不怕牺牲、机敏勇敢,从而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当时侵略军的残暴以及无情。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融入音乐的演唱当中,进而表达自己对于英雄的敬仰,以及对敌人的憎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便于学生升华对音乐知识的体验,也能够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责任意识。在知识学习之后,要能够基于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挖掘其中的资源,进而营造其中的学习环境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知识学习当中,培养学生具备宝贵的品质,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基于音乐,培养民族情感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利用音乐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并培育学生喜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刻感情,厚植家国情怀,加强学生的民族情感教育。在教学《鼓浪屿之波》这一曲目时,学生要认识到这是一首歌唱祖国统一的作品。因此在听歌的过程中,学生要深入体会游子离开家乡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父母的关怀思念,以及迫切希望与亲友尽早相聚的真情实感,从而更加理解“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些情感的“渗透式”教育,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小树立了高尚的民族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激发学生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德育进行渗透,能够对学生构成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将教学理念运用于音乐课程当中,通过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喜爱一切美好事物的热情,洗涤学生的灵魂,熏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赵丹.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J].吉林教育,2022(22).

[2]杨杰.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山西教育(教学),2022(07).

[3]刘志.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J].教师,2022(19).

[4]张燕.德育工作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渗透路径[J].智力,2022(1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