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开展“快乐读书吧”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作者: 陈结芳摘 要:统编版语文教科书设置了“快乐读书吧”栏目。每个学期,“快乐读书吧”都有一个阅读主题,并推荐阅读3-5本世界名著。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学经典,不仅能提升语文素养,还能联系课内学到的阅读策略,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统编版教材把课外阅读作为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布置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阅读,这显然是有违编者的初衷,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开展“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的阅读指导,让学生通过阅读收获快乐与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策略;课外阅读
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教师首先要做好文本教学解读,明确中心、重点,并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有所侧重地引导学生以愉悦的心情进行阅读,并在阅读中收获精神上的快乐,以及因阅读带来收获的满足感。只有指导得法,才能让学生越读越爱读,越读越快乐,从而喜欢自主阅读。学生在体验阅读乐趣的同时,还能联系课内学到的阅读策略,读出整本书文字背后的意义,甚至达到“读书得间”的佳境。
此外,教师还要合理制定“快乐读书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课外阅读的指导是需要持之以恒的,课外阅读教学的活动是滚动前进的,有连续性的,不是在一节课里完全体现的,有些阅读活动甚至要延续整个学期。
“快乐读书吧”的阅读指导,必须以生为本,借助开展有趣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阅读的快乐体验,激发他们课后持续阅读的积极性。就像在学生的心灵里播下一颗爱阅读的种子,通过各种趣味阅读活动,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
以下结合笔者在开展教学中的经验,试谈如何开展“快乐读书吧”所推荐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一、读前激趣,习得方法
“帮孩子阅读,要让孩子闻到书的芬芳,看到书的颜色”,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应该做到兴趣与方法并重。
(一)观察封面,获取信息
阅读一本书,首先阅读的是封面。在开始读书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像个侦探一样寻找封面上的“蛛丝马迹”,如,观察封面,看书名和作者,看封面图画里传达的信息,以及浏览一下目录等。
(二)巧用猜测策略,敲开好奇心之门
一般来说,课外书的封面都隐藏着大量的信息。教师可在指导学生阅读封面、发现信息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学生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自然而然地对阅读的兴趣就更浓厚了。
此外,教师还可通过制造悬念、开展读书分享会等来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如导读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推荐的《孤独的小螃蟹》时,可以引导学生读题目,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带着好奇进入阅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绘声绘色地读故事中的关键片段,也可以用动画的形式播放故事的开头,让学生猜测后面会发生的事,使学生被故事情节所吸引,从而引发自主阅读。学生通过读故事、探情节,从中感受读书带来的乐趣,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从“书名大探讨”的活动开始,让学生通过题目指出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问的。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探讨,引发阅读动机。教师也可以分享故事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借助故事展开神奇想象,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如三年级上册的《雪孩子》,可以这样导入:雪孩子和小白兔是好朋友,他们在一起嬉戏玩耍,非常开心,可是有一天,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而……此时教师故意停顿,不必继续往下讲,转而说:“请你自己走进故事的世界里,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对故事情节充满了好奇,便快速地进行阅读。
(三)制定计划,及时反馈
很多推荐阅读的书目一般篇幅较长,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学生无法一次读完。教师可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让阅读行为目标化。在开展阅读活动前,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合理制定阅读计划,把阅读计划绘制成自己喜欢的形式。此外,在阅读的不同阶段,可以开展读书分享交流会。在完成阅读后,还可以指导学生交流读书心得。阅读指导要有所放手,但又要有所“调控”,要定期组织各种读书活动,如“好书推荐会”“读书大家谈”等,给学生提供读书交流的平台。此外,还可以在课室提供空间让学生展示自己阅读成果的“半成品”,如“读书记录卡”“读书推荐卡”“自制小书签”“我绘制的阅读地图”等。
二、读中推进,一石激起千层浪
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快乐读书吧”所推荐的经典书目就是一把打开经典阅读世界的大门。教师要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引导学生走近大师,引领学生品味文学经典。
(一)小组交流,思想生花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读书亦如此。读书分享、共同交流会擦出更多思想的火花。教师根据读书活动的进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读书汇报会,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讲述自己读故事的过程。学生可以谈谈印象最深的或分享书中最不可思议的部分,也可以提出疑问,共同探讨。如三年级上册的《安徒生童话》,可以让学生谈谈在阅读《安徒生童话》时最喜欢里面的哪一篇,并且说出喜欢的理由。当然,也可以提出自己对书中某个人物的看法。通过分享交流,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发生碰撞,激发思考、交换意见,并习得一些读书的方法,从而激发阅读兴趣。
(二)抛砖引玉,问题带动
“快乐读书吧”经典书籍所散发的独有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激发学生讨论故事的兴趣,并进行全班交流。例如指导阅读六年级上册的《西游记》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提问:“你最喜欢《西游记》里的哪个角色?说说你喜欢的理由。”通过问题的引领,让学生充分思考,自由表达,感受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又如在指导阅读《红楼梦》时,教师可以这样提出问题:“《红楼梦》里出现了许多诗,你最喜欢哪一首?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除了发散性的提问以外,也要把问题指向“关键处”。如《鲁滨逊漂流记》读后分享交流时,可以以此进行交流:“说一说你对鲁滨逊的印象。”通过学生的分享交流,进一步体会经典中那耐人寻味的艺术意境,受到审美、情感和语言的熏陶,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三、读后拓展,提升能力
法国评论家罗兰·巴特曾说:“阅读一段故事,不仅仅只是逐字看过,它更是从一个层次进入另一个层次的过程。”
基于儿童立场的阅读指导,不仅要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更要引导学生热爱经典。学生阅读完一本书,并不是阅读活动的结束,阅读活动还需要延伸,让学生在文学阅读中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促进阅读思维的发展。
1. 好书齐分享,传递推荐卡。让学生通过做读书推荐卡的方式向同学推介自己最喜欢阅读的书。
2. 厘清脉络,绘制思维导图。在六年级下册“外国文学名著”单元中,语文单元要素是了解名著梗概、把握名著主要内容,以及学习写“作品梗概”。那么,在指导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和《爱丽丝漫游奇境》后,可以让学生画思维导图,或者带着学生画一画鲁滨逊生活轨迹图、尼尔斯的旅行地图,甚至把爱丽丝的行进路线做成飞行棋的棋盘等。完成了这些有趣的阅读笔记后,学生就在“玩”中轻松地掌握了概括名著主要内容和撰写作品梗概的方法了。
3. 绘声绘色,开办小小故事会。故事会能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复述经典故事,增强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还提升了综合素质。
4. 读读演演,举办开心小剧场。笔者在任教三年级时,曾经围绕“童话”主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安徒生童话》里选择一个故事在课外自导自演,并且要拍成小视频,在阅读分享会上播放。学生对这项活动特别投入,角色分工、准备台词、制作道具、配文字、配音、剪辑等一系列工作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家长偶尔从旁指导。这一个个童话小视频的质量也很高。学生在观看他们各组的表演视频时,发出阵阵的笑声,这就是最美的“花开的声音”!活动过后“余音缭绕”,学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在回味有趣的阅读体验,在潜移默化中会更喜欢阅读。这也在学生的心里播下快乐阅读的种子,透过经典文学,让学生的阅读之旅“走深”“走远”。
“快乐读书吧”要使学生读出快乐、读出智慧。教师要结合语文课程特点,通过创设有趣、可操作的学习情境,以整体化、情境化的任务探究式设计,引导学生深入其中理解和感受语文的快乐与神奇。在有趣、创新的阅读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语言运用等能力,还呈现可视化的学习结果,并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总之,“快乐读书吧”的经典文学阅读指导要“名副其实”,教师在阅读教学要注意教学的整体性、学生的参与性、活动的趣味性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1]陆德燕.小学高年级开展群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08).
[2]钱理群.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
[3]张佩华.小学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J].智力,2021(09).
[4]段鸥凌.小学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