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教评一体化视域下情景任务写作教学设计初探
作者: 黎晓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要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冯善亮老师将学生的学摆在教学活动的首位,转变学科课程实施“学教评一体化”,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学习主体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意识。
新课标有关“情景”的词语有多处出现,认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王荣生教授也强调“写作是特定语境中的书面表达,写作活动是在特定语境中构造语篇。”无论是课标要求还是专家都指出了在写作教学中,创设情景任务,提升写作的交际功能,对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笔者以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审题立意”为教学内容,以“江门美食”为写作素材,构建情景任务模式,体现学教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一、基于学情明确目标
(一)教学目标
“突出中心”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上第五单元的写作训练目标,而“审题立意”是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训练主题,是为第三单元写作训练主题“谋篇布局”作准备,遂与第三单元训练主题一脉相承。其中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突出中心”属于基础等级,而“立意深刻”则归为发展等级,中考作文一类文章要求我们在立意正确的前提下力求深刻新颖,正所谓意高文自胜,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学生围绕“美食”这个话题展开作文训练,能写出各有特色的美食,不少学生也懂得运用细节描写,使内容更加充实,但学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立意不够深刻,甚至立意不明确,没有挖掘“美食”的内涵,思想停留在“菜谱”的表层。对于初中阶段具备一定写作实践经验的学生,“‘美食’作文立意升格指导”可以定位为一次总结与提升,对三年来已完成的部分训练作一次回顾与评价。
(二)评价目标
通过作文初稿观察和对病文的判断、修改,诊断并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课堂观察、小组分享对《端午的鸭蛋》《我的叔叔于勒》《社戏》《春酒》四篇课文进行整合、分析、方法归纳,从而挖掘出“美食”的多角度立意,诊断并发展学生对于多元的、立体的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通过对结尾段表达的升格指导诊断并发展学生对作文情感态度、文化传承的认识水平。
二、依据目标设置任务情景
情境任务的设计基于目标而建构,核心的情景任务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达成学习目标。“学习情境的设置要符合核心素养整体提升和螺旋发展的一般规律。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这样的情景首先是能激发学生乐于参与、积极活动的“情”,并引导学生浸润于探索、思维和发现的“境”。因此,情境任务的设计还应该充满挑战性,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并能加强教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基于以上,笔者创设了《舌尖上的江门》班刊征集美食脚本,向学生征集文章的核心情景任务。美食,无疑是文化的传承者,是文明的书写者。所谓“我手写我心”,初中生在写作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做到情感真挚,美食的话题是学生感兴趣的,以小切口,见大立意,聚焦美食背后那一脉相承的文化,捕捉美食背后的乡愁,放大美食背后那明快敞亮的生机,了解我们江门的这张名牌,《舌尖上的江门》导演征集美食脚本的情境正是为学生搭建“情境支架”,提升写作教学的趣味性。这样,情境任务的解决过程,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并进行有意义的构建,从而促进知识、观念和思维的迁移,成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基于情景任务的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三、巧设评价建构学习
崔允漷教授建议“依据清晰的目标处理教材、选择方法;结合情境创设引导主动的、反思式的知识建构;依托学习过程开展参与式、嵌入式的即时评价,为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达成,指明清晰的实施路径。”传统的写作课分为写前导读、课中指导、课后升格三个部分,本文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进行拓展,借助情景任务巧设评价,优化评价策略搭建写作支架:创设核心情景任务贯穿整个写作教学过程,围绕真实情景设计学习任务,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以课程评价为导向,搭建写作支架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如创设美食脚本征集,搭建“情景支架”;利用教材资源提供“范例支架”提炼写作方法,形成表格搭建“程序支架”;赏析同伴作品,制作量化表搭建“同伴支持支架”。由美食到美文,由实践到写作,由生活到课堂,优化评价策略,实现学教评一体化。
(一)学习任务一:判断病文,明确立意
情景1:班上小美同学写了一篇《家乡的肠粉》,写完后她不是很满意,总觉得作文在立意方面有不足,你能根据《广东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指出立意的优点与不足吗?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广东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情景作文进行修改,小组探讨交流。评分标准分为五类:一类卷(50—45分),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二类卷(44—40分),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三类卷(39—30分),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四类卷(29—15分),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五类卷(14—0分),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1—3分(加至满分为止):1. 立意深刻;2. 构思独特;3. 语言优美;4. 富有个性;5. 文面整洁,书写优美。
【教学意图】以真实的任务情景引出作文要求,从学生习作出发,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根据中考评分标准进行判断,梳理、反思自己的语文学习经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二)学习任务二:依据标准,制定量表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根据《广东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以及病文的修改制定《美食》立意量化表。采用自评和他评的方式。立意深刻,3分;立意明确、集中,2分;立意正确、积极,1分;立意不明确0分。
【教学意图】回顾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帮助学生清晰地辨别立意的“高下”,分为不明确、明确与深刻,对评分标准进行理性解读,并设计量表,让作文评分标准深入学生心中。
【评价依据及方式】依据《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注意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冷静地思考问题。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问题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进而优化方案,主要诊断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初稿进行学生自评、同伴互评,进而优化方案,设计评价量表,主要诊断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散思维的能力。
(三)学习任务三:课文引领,方法生成
情景2:学习后,班上小吴同学对于“美食”作文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立意仍然有很多困惑,你能从书本中找一些例子来帮助他理解,并形成方法吗?
【学生活动】课文分析、归纳、整合,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美食”的片段,并且提炼出立意的角度。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鲁迅《社戏》
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琦君《春酒》
【教学意图】从课文出发,为学生提供“范例支撑”,并以表格的形式梳理例文,为学生搭建“程序支架”。
(四)学习任务四:发散思维,多角度立意
情景3:《舌尖上的江门》班刊负责人发现,还有一位同学写的是外婆的鸡蛋葱花面,他也同样出现了立意浅薄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帮他提升立意。
【学生活动】以“美食”为思维圆心,让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立意,并根据立意的评价量化表辨别给立意打分。
【教学意图】以课文范文为引领,有效的发展思维训练,展开头脑风暴,不断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并且根据立意的评价量表给立意打分,先通过立意的对比,让学生明白立意深化的方向,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评价依据及方式】依据《课程标准》中课程实施,(表达与交流任务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学习经验,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通过课堂观察、对话交流、学习反思等方式,依据学生对课文范文方法的生成,诊断学生初步对多角度立意、深化立意的把握,进而发展高阶思维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五)学习任务五:抒情范例,妙化表达
【学生活动】学生赏析优秀文段,同伴的范例指导为他们提供范例支架。并且指导学生对例文进行修改,初步学习将内部语言转换为外部语言,提升思维能力。
【教学意图】前面的经典课文的引领,同伴范例的示范发现,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写作基础弱的学生往往结尾处比较仓促,抒情不会表达,于是增设了进一步剖析抒情范例的过程指导,模仿《荷叶·母亲》的结尾卒章显志包含写作策略和程序,突破由物到人再到情的这个写作难点,促使学生更好地将内部语言转换为外部语言,进行第二次创作实践。评价量表的设计,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借助量表进行自我评价和提升,并主动参与到写作中去。没有运用抒情方式,物与情脱离,0分;初步运用抒情方式,物与情联系不紧密,1分;能运用抒情方式,物与情联系合理,2分;能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物与情联系密切,3分;能巧妙运用抒情方式,物与情完美融合,文质优美,4分。
课后,布置学生作业,由修改一段到修改一篇,通过两个习作片段修改,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关注材料和立意的联系,并能巧用方法连缀成文。
【评价依据及方式】依据《课程标准》中课程实施“要在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密切关联的交际语境中,考查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考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以及思维发展水平。”通过课堂观察、小组分享,收集和整理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表现;跟踪学生的作业评价,梳理学生作业的发展变化轨迹,诊断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
四、结语
写作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注重基于学情明确目标、依据目标设置任务情景、巧设评价建构学习,体现学、教、评一体化。创设情景任务写作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积极地融入生活环境,主动自觉地关注并思考时事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荣生,邓彤.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崔允漷,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01).
[*本文系广东省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专项课题“初中语文课程中的学教评一体化的研究”(课题编号:GDJY-2021-A-a05)和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校本教研建设基地蓬江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