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学生,增强学生法律意识

作者: 孔小君 周劲尹

关爱学生,增强学生法律意识0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虽然心理、生理方面都不够成熟,且社会经验不足,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有限,但其心智已经有很大发展,对很多问题已经有自己的看法,对家庭事务已经有了参与的愿望和初步能力。大多数的六年级学生内心向往成长,并勇于尝试从家庭、社会、学校这类首属群体和个人性较强的生活空间走进公共生活空间,开始对公共生活感兴趣并有一定的参与意识,但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不明晰,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未成年人相关法律知识教育,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义务的同时,学会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

二、课时目标确定

1. 感受家庭、学校、社会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并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2. 尝试用资料调查、讨论等不同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3. 培养关心法律、尊重法律的情感,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三、学习重难点

1. 重点:感受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2. 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暴力;面对家庭暴力如何应对。

四、教学评活动设计

(一)对对子游戏 谈话导入

1. 教师活动

游戏导入:

①“对对子”小游戏。

②出示课题——第8课“我们受特殊保护”。

③师引导:你从这些照片中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班上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开心画面)

④小结,点明活动主题。

2. 学生活动

学生回顾学习,观看图片,感受关爱。

3. 评价活动

学生在分享感受时,教师适时评价。

【设计意图】创设游戏情景,通过“对对子”游戏导入,轻松回顾所学内容,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能更好地学习。

(二)家庭关爱 助我成长

活动一:家庭关爱分享会

1. 教师活动

(1)故事分享会——家人的爱温暖着我

①考考你: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家是我们最温馨的港湾。你知道国际家庭日是哪一天吗?为什么要设立国际家庭日?

②展示一名学生家庭关爱的生活照片。

③交流中引导学生表达自己感恩之心。

④小组故事分享,师相机板书:家庭关爱。

⑤小结。

(2)“司法”保护我

①过渡:但是,社会上还有一些人认为“孩子是我的,我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样的观点对吗?我们结合案例来探究探究。

②出示新闻链接和图片。(家长殴打、谩骂孩子)

③结合案例,小组研学。

(学生阅读书本79页“知识窗”阅读后研学交流)

研学问题:a. 什么是家庭暴力?

b. 如何面对和制止家庭暴力?

④法律小锦囊。

相机利用书上介绍的该法规定,讲解该法的重点法律条文,让学生明白何为家庭暴力。

⑤保护自己我有招。

如果你碰到这样的家长,你怎么办?

⑥师小结。

(3)小小辩论,明晰是非

①讨论交流:有孩子说:“以后你们家长别动我,打我一下就是家庭暴力,犯法了!”

你赞成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

②交流中,引导学生区分家庭暴力与惩戒教育的区别,知道严厉惩戒也是一种教育方式。

2. 学生活动

(1)学生认真阅读书本78页“阅读角”并结合课本插图发言。

(2)讲述自己感触最深的故事,表达自己感恩之心。

(3)结合案例交流研学。

①什么是家庭暴力?

②如何面对和制止家庭暴力?

(4)学生利用“知识窗”学习相关法律条文,知道利用法律保护自己。

(5)学生交流遇到家暴可以怎样做?学生展开辩论活动,感受司法关爱。

3. 评价活动

活动中学生自我评价自己是否感受到家庭关爱,是否学会互相关爱。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感受家庭对自己的关爱,让学生懂得感恩,听从父母的教导,孝敬父母。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学生知道设立《反家庭暴力法》的原因,同时懂得未成年人是受多方面保护的。

(三)来自学校和社会的爱

活动二:学校社会关爱调查分享会

1. 教师活动

(1)课前小调查。(学校社会关爱未成年人的具体做法)

(2)分享小调查: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了哪些来自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怀?

(3)利用“粤教翔云”平台,小组代表展示汇报小调查。

师根据学生汇报随机出示相关内容。

(4)汇报分享学校关爱。

①温暖分享——“学校里的温暖镜头”。

②小结: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们收获了很多。

③相机板书“学校”。

(5)汇报分享社会关爱。

①过渡:一个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态度,可以反映出它的文明程度。

②平台展现,播放社会关爱图片。(粤教翔云)

③小结:我们还要认真读书,做守法公民,来报答学校和社会。(凸显道德内涵)

2. 学生活动

(1)学生分享活动:课前小调查。(学校社会关爱未成年人的具体做法)

(2)学生利用粤教翔云分享课前小调查的资料。

3. 评价活动

台上台下互动评价小调查的成果,展示时能凸显社会各界关爱未成年人的做法,能说出自己的看法或感受,可得笑脸。

【设计意图】1. 学校关爱: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感受在校园所受到的保护。分享“学校里的温暖镜头”,让学生回想他们在校园生活中的美好时刻。2. 社会关爱:“社会保护我”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小组交流,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远离危险。“一起分享”活动让学生感受社会对他们的特别关怀,学会感恩,学会关爱他人。

(四)关爱“留守儿童”——我们在行动

活动三: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

1. 教师活动

(1)了解留守儿童。

①“阅读角”书本阅读后,提问:什么是留守儿童?让学生了解有关留守儿童的介绍。

②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留守儿童的状况:

a. 截至2018年,全国有多少留守儿童呢?

b. 他们面临什么困境?

c. 对比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2)关爱“留守儿童”——我们一起行动。

①阅读有关留守儿童现状的资料,讨论:从哪里看出我国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重视?(人数大幅度下降、政府关爱扶助等)

②出示视频“留守儿童社会关爱”,学生观看。

③小结: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2. 学生活动

(1)学生认真阅读书本78页内容,了解留守儿童。

(2)学生阅读资料,了解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

(3)讨论:从哪里看出我国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重视?对于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帮助,你看出了什么?

3. 评价活动

讨论分享中相机评价,及时肯定学生的建议可行。

【设计意图】通过对资料关键信息的提取与比较,学生学会用资料调查、讨论等不同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五)感恩关怀见行动

1. 教师活动

(1)过渡: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于心,多次寄语广大少年儿童,提出殷切希望。

(2)播放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的视频。

(3)感恩关怀,畅谈感受。播放《感恩的心》。

国家这么关爱,我们作为青少年儿童如何回馈感恩祖国对我们的关怀和爱呢?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

(4)小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学生表决心)让我们向国家、向党表决心: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2. 学生活动

(1)观看视频,心怀感恩。

(2)谈谈作为青少年儿童如何回馈感恩祖国对我们的关怀和爱。

(3)表决心: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3. 评价活动

(1)师生评价:老师喜欢你的回答,懂得感恩的孩子。

(2)生生评价:同学是否能说出如何感恩祖国关怀。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少年儿童的视频,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感悟对于关爱我们的人应心存感激,常怀感恩之心。

五、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家庭、学校、社会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都给予了许多特别的关怀,就像是为未成年人撑起了一把保护伞,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六、作业与拓展学习要求

活动作业:利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详细了解本课学习的法律法规,预习第9课。

七、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融入“融·乐”元素,强化融合,打造乐学样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条理清晰,大容量、快节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从现实社会生活,特别是学生自身的生活中寻找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认知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力求做到生活化。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构建相统一。注重合作探究,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加深对本课内容的认识和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懂得学以致用,运用法律武器实现自我保护。每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评价形式多样化,注重过程性评价,以及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综合评价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