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劳动实践 体验茶文化内涵
作者: 何靖仪
一、课标要求分析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初中学段的目标:学生应学习茶艺文化,辨识茶叶种类,正确使用茶具,掌握烹制技巧和方法,练习茶道礼仪,通过品茶活动体会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的“五境”之美。因此本课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从了解茶文化激发学生兴趣,再到认识茶种类提高积极性,接着泡茶技能习得突破难点,最后教学茶礼仪使学生充分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根据教材内容,可以结合“茶艺师”的培养进行适度迁移和整合,从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劳动知识与技能水平。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安全常识。对于泡茶,学生虽然熟悉,但是缺少必要的实践经验。由于学生的能力和经验存在差异,需要教师启发思考、指导方法以及强调安全常识,部分学生因生活条件优越或家庭教育对劳动的忽视,需要教师通过课堂进行正向引导。
三、教学目标
1. 劳动观念:通过参与劳动实践,体验茶文化的内涵,形成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2. 劳动能力:通过劳动实践体验,正确使用茶具,学会掌握日常的泡茶技巧及其基本方法,并在掌握泡茶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喜好,研制出不一样的健康茶饮。
3. 劳动习惯与品质:通过参与劳动实践,养成尊重珍惜劳动成果,乐于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及欣赏他人的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同时在评价中获得成就感,乐意坚持不懈地继续探究。
4. 劳动精神:在劳动实践中,形成开拓创新的精神。
四、三融体现
1. 融合五育:在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学生感悟茶文化的内涵,体现以劳树德;通过掌握正确的泡茶方法及技巧,体现以劳增智;在劳动实践中实现以劳强体;通过学习茶礼仪,达到以劳育美;运用本课所学知识研制创新饮品,从而实现以劳创新。
2. 融通技术:本课内容通过运用多媒体,插入微课的方式,实现技术的融通。
3. 融汇四评:在劳动操作过程及劳动成果展示的环节,让学生和教师都参与其中,既有结果性评价,也有过程性评价,并将增值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
五、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了解中华茶文化,学会安全、正确、规范地冲泡茶叶,有礼貌地敬茶。
2. 教学难点:在掌握泡茶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研制不一样的茶饮品,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茶文化。
六、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
七、教学实施
(一)激趣导入,初识“茶文化”
1. 猜谜导入。
师:我们班的学生都特别聪明,老师有一个有趣的谜语。你们愿意挑战一下吗?
(PPT出示)幼时山中发青,大时锅里翻身,干在箩中发闷,湿在水中浮沉。
学生抢答:茶叶。
师:你能说明白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吗?(学生解答,师板书主题)
2. 讲解说明,分享归类。
初识“茶文化”。
师:同学们对于茶叶的了解还真不少!你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吗?
学生畅所欲言。
师:中国是茶树的故乡,中国是野生茶树发现最早、最多的国家。因此我们国家具有非常浓厚的茶文化。我们作为中华文明的继承者,一定要有所了解!(播放茶文化相关视频)
(二)实践操作,多感并用,趣品“茶文化”
1. 小试身手来分辨。
师:从视频中,你们收获了哪些有关茶的知识?
学生发言。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茶叶。(龙井、毛尖、普洱、大红袍和白茶)
学生尝试分辨,并说明方法。(闻一闻、看一看、尝一尝)
2. 闯关答题会分辨。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分辨茶叶的小技巧:一看、二闻、三细品。接下来,我们将进行茶艺师的第一项技能比拼——茶叶分类我会辨。(PPT展示)
学生小组回答。(预设:不同的茶叶具有不同的口感和功效。我们要根据客人的喜好来选择合适的茶叶)
教师:我们的小小茶艺师,学习茶文化的热情很高。恭喜你们,获得晋级“茶艺师”的资格。
(三)模仿学习,晋级“茶艺师”
师:各位小小茶艺师,接下来我们就将进入晋级之路。准备好了吗?
1. 认识工具,微课演示要求。
师: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接下来,我们就分别来认识这些茶艺工具。(微课演示)
学生试说,并演示功能。
2. 模仿学习,反复强调安全。
师: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泡茶呢?有什么讲究吗?请翻开书本,找到里面的流程图,试着弄懂其中的步骤。
学生对照泡茶流程图,采用空壶演示的方法进行实践。
师:老师已经为大家泡好了茶,哪位小客人想品尝?同学们试着当客人,先闻再浅尝慢细品。
师:所谓品茶先闻香,端起茶杯闭上眼睛闻一闻,你闻到了什么?
师:结合自己的实践和老师的示范,你们觉得有什么需要提醒?
生:注意开水不要烫到自己或他人;开水壶很重,如果拿不牢最好用毛巾托住底部;要注意安全(避免摔破);要注意卫生(用茶则、茶匙)。
(教师出示安全提醒)壶嘴要靠近杯子;水壶不要拿得太高;水不宜太满;东西要放好。
师:接下来请准备好的同学上来拿好开水壶,试着泡茶。
师:看了这些茶艺师的精彩表演,老师通过小客人的表情,鉴定发现这些同学已经掌握安全泡茶的技能,恭喜他们晋升为“一级茶艺师”。
3. 相互待客,“三点”促成礼仪。
(1)温顾留“情”。
师:茶道礼仪与中华礼仪一脉相承,中华文化中,“礼”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泡茶这个动作当然也饱含礼仪文化。请说说,刚刚同学的示范中,哪些待客动作让你特别舒服。
(2)浅杯有“情”。
师:我国历来就有“浅茶满酒”之说,茶不斟满表示对客人的欢迎。
师:咱们有句谚语叫作“七分茶三分情”,表现中国人内敛谦让的品格。所以,我们斟茶一般为七分满。
(3)三点重“情”。
师:中国茶道还讲究待客有礼,如果能够学会这招“凤凰三点头”,客人会更加感恩于你。
4. 考核验收,晋级促成落实。
(1)出示茶艺师考核标准:了解茶叶种类;学会冲泡方法;规范安全泡茶;热情招待客人。
(2)学生相互考核。
(3)班级宣布晋级名单。
(四)课外延伸,作业布置
师:请同学们运用课堂所学,跟家人一起共同协作,为家人制作一份健康又养生的茶饮品,和家人一起填写好家庭综合实践作业的评价表,下周上交。今天的这节课就先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
八、板书设计(见右上图)
九、教学反思
(一)将“三融”贯穿课堂教学,增强课堂实效
本课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直观地展示了丰富的茶文化知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组织、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和交流。通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不局限于劳动知识的学习,更渗透了教育理念,回归育人本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都乐在其中,能在课堂内完成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对茶文化有了充分的理解,对泡茶的过程和方法有了充分的认识,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劳动技术,而且激发了学生进一步传承和弘扬茶文化的热情。
(二)突出“六乐”,提升劳动素养
本节课在“融·乐”课堂的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中融入互助、竞争的乐趣,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教师合理地安排每个小组人员,让不同劳动基础的学生相互合作。学生之间更有共同的语言,能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讨论,融入教学中去,最后找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更顺畅有趣,更易理解,更能起到带动作用。在分组学习中,融入了互助和竞争乐趣的学习过程,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也让学生了解更多茶知识,更深刻地理解茶文化,对于劳动素养的提高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