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乐”课堂教学案例
作者: 麦珏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围绕“童话”主题进行编排。围绕这一主题,本单元编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棉花姑娘》《咕咚》和《小壁虎借尾巴》。《棉花姑娘》是一篇童话故事,寓生物常识于形象的故事之中。通过棉花姑娘请求小动物给自己治病的故事,介绍了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不同种类害虫的科学常识。
我们学习这篇经典童话,要引导学生读出祈使句请求的语气,读好文中角色的对话,并了解不同的动物能消灭不同害虫的科学常识。
二、学情分析
(一)识字教学
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学生已从半年多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在本节课中,笔者同样注重了学生自主识字,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随文识字。将识字教学与理解意思相结合。
(二)课文理解
本篇课文文字浅显,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非常有趣生动。课文中有些词语对理解文本内容至关重要,理解这些词语意思既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也是指导朗读的关键。在教学本课时,适当地使用图片、多媒体等,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阅读教学
朗读指导时,一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读好句子,二是要在抓住重点词语的同时,补充蚜虫、七星瓢虫等资料,指导学生感悟棉花姑娘前后不同的心情变化。
三、学习目标
1. 认识“棉、娘”等9个生字;会写“病、医”2个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通过比较,初步体会“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的表达效果,并进行拓展说明。
四、情境任务
结合大单元主题“猜猜它是谁?”,用棉花实物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设计思路
本单元从选文来看,倾向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在大单元学习任务的驱动下,笔者选择这次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思路:大情境为“身边的问号”与本单元的主题“童话”相契合,在这个大情境下设计了“猜猜它是谁?”“找找它有什么作用”“想想为什么会这样”三个活动项目,每个项目设计了三个子任务。
其中这节课就是以“猜猜它是谁”活动项目创设的子任务。
六、评价任务
七、学习支持
课件
八、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九、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 展示棉花,让学生感受真实的棉花。
2. 认识棉花,出示棉花生长过程图。
3. 揭示课题,识记“棉”和“娘”。
(1)让学生自由分享记住“棉”的好方法,引导学生词语拓展。
(2)教师提醒学生:“娘”本来读第二声,但在“姑娘”这个词里读轻声。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真正的棉花,感受棉花的触感,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瞬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认读课题的时候,顺理成章地学习其中的两个生字,并且通过讲解女字旁,让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已知与未知融会贯通,学生易于接受且印象深刻。
板块二 聚焦病情,读好开头
1. 棉花姑娘遇到了什么大事?(出示第一自然段第一句)
2. 随文识记生字“病”。
3. 认识“蚜虫”。
(1)出示蚜虫图片和音频,认识蚜虫的危害。
(2)对这些蚜虫,你有什么感受?
(3)棉花姑娘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出示第二句)
4. 识记“医”和“治”。
5. 朗读第一自然段,师生评价正音。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本,学生通过把课文读通顺,大致明白了课文的内容,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生字词。根据反馈,大胆取舍,有选择地讲解难认难记的生字,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板块三 梳理课文,把握内容
1. 自由朗读课文。
读: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圈: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位动物医生帮忙治病?
2. 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位动物医生帮忙治病?(板贴:燕子、青蛙、啄木鸟和七星瓢虫)
3. 识记“燕”“瓢”。
4. 填一填,说一说。
课件出示:棉花姑娘生病了,她请了( )、( )和( )给自己治病,可是他们都无法帮忙,最后( )治好了她的病,她咧开嘴笑啦!
5. 根据课文插图,对比棉花姑娘生病了和病好了的区别。
(1)学习偏正短语:碧绿碧绿的叶子、雪白雪白的棉花。
(2)识记“碧”。
(3)比较朗读:碧绿的叶子——碧绿碧绿的叶子;雪白的棉花——雪白雪白的棉花。
(4)你还见过哪些事物也能用这两个词语来形容呢?(课后练习第二题)
课件出示:
碧绿碧绿的______雪白雪白的______
(5)拓展延伸。
______的______ ______的______
6. 学习第6自然段。
(1)识记“啦”“吐”。
(2)同桌互读第1和第6自然段,并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本,学生把课文读通顺,大致明白了课文的内容,将生字词的学习放在具体的语境中。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偏正短语,如碧绿碧绿的叶子、雪白雪白的棉花,根据图片延伸相关短语,拓展学生思维。
板块四 巩固生字,规范书写
1. 复现生字,游戏巩固。
(1)游戏“帮小姑娘摘棉花”,学生齐读。
(2)小组互相评价。
2. 学写“病”“医”。
(1)观察字形。
相同点:都是半包围结构。
(2)病:一笔点,横短撇要长,点提紧挨撇,丙字里边藏,还要露出小肩膀。
(3)医:这个字笔顺很特殊,一笔短横,矢字藏中央,并且不出头,最后是竖折。
(4)学生描红练写。
(5)展示评议与修改。
【设计意图】游戏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通过奖励棉花宝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后面的写字学习打好基础。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写字训练重在常态化,在坐姿、握笔姿势方面,需要教师时时关注和提醒。
板块五 总结学习,带出悬念
小结本课学习。
【设计意图】此环节巩固并总结课文内容,并提出“棉花姑娘如何治病”的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十、教学反思
该教学亮点立足于新课标,遵循了“融·乐”的教学课堂理念。在目标确立上,制定了多维度的教学目标,从语言知识和技能、审美、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教学内容上,体现了五育融合,做到了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课堂内容坚持了“以学生为主体”,在此基础上,在导入部分和读开头时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真切看到棉花,真实地触摸棉花,不仅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启发学生学习基础文字,还拓宽学生眼界,积累对日常事物的认知,激发好奇心。又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在梳理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拓宽思维,产生对生活和自然的兴趣。课堂还设计了“帮小姑娘摘棉花”的游戏环节,在巩固书写的同时,该主题蕴含着友好帮助的美德与乐于劳动的内涵。课堂内容真正做到了五育并举,互相渗透,促进学生成长。
在整个课堂内容中,也巧妙利用了多媒体拓宽空间。在新课标背景下,信息化时代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其对教学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节课利用多媒体出示棉花生长过程图,以及蚜虫的图片、音频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直观感受到语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通过激发兴趣,推动学生自主认知,乐于认知。
在本节课堂中,教学过程全部围绕制定的教学目标展开,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在实施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时候,学生融入课堂,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同时,在每一个环节之后,都有过程性评价环节,达到“教—学—评”一体化。
这节课实现了“融·乐”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创设真实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乐思”“乐学”,主动思索问题,乐于为解决问题而投入学习。通过图文结合展示,立体化的感知,乐于研究识字方法,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并且延伸组词,激励学生乐于创新,拓展思维。游戏巩固,形式新颖,寓教于乐,使学生乐于动脑。本节课在强调“融·乐”六要素的过程中,营造了良好氛围,提高了课堂效率,落实了育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