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多媒体数字信息化技术”提高小学民乐团训练效果策略研究
作者: 李梓晴摘 要:小学民乐团的建立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及提高审美情趣,但在常规训练中乐团演奏能力水平不够稳定,难以保证质量。为了增强小学民乐团学生的学习兴趣、演奏能力,从而提高小学民乐团整体训练效果,笔者将“多媒体数字信息化技术”融入小学民乐团常规专业训练,从开发专业师生示范教学微课、线上线下作业打卡模式、利用“一墙多屏”终端设备形成良好学习氛围三个方面形成教学策略,以此提升团员训练效果,从而提高民乐团整体演奏水平。
关键词:多媒体数字信息化技术;小学民乐团;提升训练效果
一、笔者所在小学民乐团专业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所在小学民乐团在进行常规训练时,民乐团课程主要分为专业课与排练课。专业课为每周安排1节,每次45分钟,以进行专业教学训练。排练课一般每周安排1节,每次80分钟,通常前60分钟以作品排练为主,后20分钟以分声部针对问题单独辅导。乐团成员普遍以中低年级学生为主,该年段学生注意力常常不能够长时间集中,在各专业自主学习以及乐团排练课布置练习任务上不够重视,常有懈怠。而且课后自行练习时间较短,家长无法进行督促,自练效果较差,演奏水平长期难以提升,对民乐团训练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在排练课上,教师关注学生训练时,学生学习积极性会明显提高。但毕竟排练时间有限,专业教师单独辅导时间较短,课后难以时刻跟进学生自练效果。当被关注度降低后,学生的自主练习兴趣下降。这样学生的演奏水平并未得到有效增强,组建高水平的民乐团更是十分困难。
二、提高小学民乐团专业训练效果策略研究
(一)开发专业教学微课
音乐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数字信息化技术开发专业教学微课,在课前或课后对每个乐器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5~8分钟视频的录制,形成教学精华。专业教学微课内容主要以乐器专业的注意事项、学习要点、教师或学生示范、曲目演示等学习、对比示范教学、要点分析等内容为主,从初级入门循序渐进形成专业学习课程,层层递进,有效地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学视频存于共享库,与家长、学生资源共享,这样学生课后可以对每次的专业课程进行学习,或者在掌握知识点后,对新知识点进行预习。
课堂上有些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有些专业技巧难度较大,学生无法在专业课上立刻完成知识摄入,还需要课后反复练习领悟。微课就可以让学生反复观看学习,还可以进行拉动停顿学习,解决难点问题。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微课自行学习,即使没有上过专业课也可以接受教学内容,并根据微课教学正确地进行陪练监督,为高效训练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二)线上线下作业打卡模式
为了有效解决课后跟进学生自练效果问题,学生要进行线下打卡,即每周专业课堂上进行回课,以及线上即利用家校通讯软件进行两天1打卡,每次1分钟,一周三次作业打卡模式。对一些难度较大的课程,在课堂上不能立刻掌握,还需学生在家拍摄练习视频上传,教师线上进行简单的作业批改,对每次的训练都及时跟踪,这样能有效地避免学生重复错练,及时纠正错误演奏。
录制视频打卡会让学生较为重视。教师一对一作业打卡批改,对学生作业给予鼓励并进行关注,会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同时学生对教师的关注较为重视,乐于练习以获得教师的赞扬。录制过程中家长也需要配合,关注并拍摄孩子的演奏情况,关注孩子的练习效果,着重观察孩子录制中出现的错误,能给予纠正并提出相关要求,从而拍摄更有质量的打卡作业,无形中也形成了监督、督促的良好作用。
(三)利用“一墙多屏”终端设备形成良好学习氛围
随着民乐团的演出活动、学生作业打卡视频资料积累达一定数量后,校园中利用“一墙多屏”智能终端开展民乐团专栏。专栏内容主要以民乐演出活动、学生优秀示范、学生演奏欣赏为主。移动智能终端具有多媒体功能的支持音频、视频、可视化、数据等多功能终端设备,专栏宣传效果良好。通过定期进行“小小演奏家”评选,并且将当选者个性资料、演奏片段形成宣传视频在校内智能终端播放,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增加团员的自信心、自豪感、成就感,让团员热爱民乐,从而更加努力地进行学习,加强演奏水平,形成良好学习氛围。此外,利用智能终端进行民乐的宣传,也使家长、外校人员对学校民乐团更加了解和关注,也使得民乐团的招生得到顺利开展,获取更多的生源。
三、结语
小学民乐团的建立,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审美情趣,是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在民乐团训练中,笔者利用新时代信息技术,以开发专业师生示范教学微课、线上线下作业打卡模式、利用“一墙多屏”终端设备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进行学习,这样多元化结合的训练模式目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使得学生参与民乐团训练自主能动性有所提高,从而全面提升小学民乐团训练效果,提高整体演奏水平,并形成固定模式。
总之,在小学民乐团训练活动开展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效率效果,并做到长效监控,融合多方资源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参与民乐团训练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提高学生民族乐器的演奏能力,培养其演奏技巧而努力,让民乐向更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春琴.探析学校民族器乐教育的人文价值[J].音乐天地,2014(12).
[2]宋倩雯.浅谈民族器乐学习在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J].音乐天地,2015(06).
[3]陈宁岚.浅谈少年民乐队的组建与训练[J].大众文艺,2013(22).
[4]田晓凤.“微课”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4(02).
[5]林菲凡.浅析如何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J].时代教育,2016(22).
[6]陈青.“微课教学”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运用——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