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分析

作者: 周焕冰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落实到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端正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地理作为学生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一门基础学科,蕴含着许多思政元素。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元素融入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落实地理课程思政。

关键词:初中地理;融入分析;思政元素

初中地理在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利用地理的特点,响应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号召,牢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充分融入思政元素,以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增强,塑造正确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初中地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也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的发展。

一、初中地理教学发展现状

我国对地理学科十分重视。随着我国初中地理课程的发展,初中地理知识逐渐向着系统化、具体化发展,摆脱以往较为分散的缺陷,有效消除了学生在地理教学学习中存在的障碍。目前,初中地理教材内容主要侧重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其主要包括亚洲大陆,东、西半球其他国家基础状况,我国整体自然、经济发展等知识。同时,又对我国大陆进行了十分详细的介绍,教材内容的安排比较合理,且学习知识难度适中,与初中生学习认知特点十分贴合。

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性

从社会层次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目标应为:对社会发展、进步提供前进动力。在新时代发展形势下,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十分有必要。同时,为响应党的十九大精神号召,教师也必须重视初中地理教学,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并在教学中将这些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不仅是为我国社会培养高水平人才、促进青少年政治素养提高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教育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育部门颁布相关纲要后,国内各个学校也开始逐渐对在课程教学中挖掘、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考核指标,并在校园内开设关于课程思政的调研、座谈会议。

广州市内各个初中校园在全面落实课程思政后,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等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地理成绩相较之前也有所提升。由此可见,只有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开展更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初中教育的改革。

三、地理教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及其融入方式

(一)世界观教育

在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自然地理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了地球面貌、中国自然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等。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将世界观教育与自然地理的内容相结合。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中,学生通过对这一学期的学习,可以了解地球的主要构成以及大致发展状况,便能够初步形成唯物史观;并通过了解各大洲和地区的自然环境,拓宽自身视野,丰富自身世界观内涵,端正科学世界观。同时,学生对自身世界观进行培养,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树立起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

(二)政治观教育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政治观教育主要通过人文地理进行。在初中地理教材内容中,人文地理相关的内容主要有各个国家的地域差异、政治差异、文化、经济水平差异等。因各个国家内部均具有不同的人文特征以及特殊、具体的发展模式,通过对各国的分析比较,学生便能够进一步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与变化,增强自身政治敏锐性,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并使自身爱国主义思想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自然资源的分配,提高学生对世界环境的理解和掌握,积极关注世界重大事件,增强学生自身责任感以及学生政治素养,了解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环境构成和未来发展路径,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有益且可行。

(三)人生观教育

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关于资源、环境、人口等内容的介绍是能够培养学生自身人生观的重要思政元素。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资源以及世界资源、国内外环境以及人口发展实际,便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纠正学生以往不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地理学科中蕴含的人文关怀与地理学科开展的可行性。例如,初中地理教材中针对我国产业格局进行分析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对我国各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家未来发展前景有着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帮助学生对自身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更为细致的规划,制定下真正符合自身成长发展的规划,这同时也是学生端正自身人生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为学生列举生活实例

教师要想在课程中寻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知识的思政元素,并让地理课程教学能够在思政元素的辅助下提升开展成效,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各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对思政元素有着更加深刻的感触。例如在八年级上册《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这一课程教学中,为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抗战精神”,教师便可以在教学中针对这两点思政元素展开教学。因此课程中涉及白云山这一地段,教师可以在讲解过程中针对白云山地段内所发生过的真实事件让学生了解我国当前和平时代的来之不易,使学生心中具备爱国精神。在白云山上曾经发生过著名的“抗美援朝”战争,将士们在白云山上死守防御阵地,面对酷寒也不退缩的精神,正是值得学生学习的良好榜样,让学生具备优良抗战精神。而针对白云山这一战役中的“酷寒”因素,教师便可以继续这一课程的讲解,让学生明白白云山的地形地貌,并对这一知识点有着更为深刻的记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主体思维和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此,学校和教师应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视野、优化教学方法,将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和价值观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殷文韬,叶宇萍,陈山山.初中地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03).

[2]张丽.在地理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及方式[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20).

[3]陈意,王松杭,孙莎莎.合成革方向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J].皮革科学与工程,2020(05).

[4]段莉彬,江涌芝,郭程轩等.春风化雨,践行德育——谈谈初中地理课程中的“思政性”[J].地理教学,2021(09).

[5]薛维峰.“管理学原理”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策略分析[J].海外文摘·学术,2021(0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