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知识脉络 巧用动态资源

作者: 郑田妹

串联知识脉络 巧用动态资源0

摘 要:为了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好复习课,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发展学生思维,极为重要。在“双减”背景下,上好复习课,是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缺的环节。基于此,文章提出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有效策略:串联知识,生成网格;刨根问底,注重本质;联系生活,巧用解答。

关键词:串联知识;小学数学;复习课

复习是一个系统、建构、深化知识的关键环节,能够便于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知识点,提高分析问题能力。教师很多时候在复习课上只关注知识联系,从而忽略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复习效果不佳。因此笔者有感而发,探寻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有效策略。

一、串联知识,生成网格

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自主地操作、思考与整理,全身心地投入探究数学知识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各自的结果实行分析与综合的同时,使用比较异同这个思维方式逐步构建相同的结果,在学生体验、交流、反思、辩论中寻求一种最佳的结果。

【片段1】你能根据数量关系对下面题目分类吗?

2. 甲组有5人,乙组的人数是甲组的7倍,乙组有多少人?

3. 乐乐今天6岁,舅舅今年34岁,再过1年,舅舅的年龄是乐乐的几倍?

4. 一共有20颗糖,小明拿了2颗糖,妈妈拿的是小明的4倍,妈妈拿了几颗糖?

5. 盲盒里有10枚金币,正好是印章的2倍,盲盒里有多少个印章?

6. 买一个书包可以买3个笔盒,一个笔盒15元,那么买一个书包多少钱呢?

学生对以上题目分类,出现一些分类方案(表1)

师生共同梳理,将相关联整合知识网(下图)

通过“分类—整合—生成”的操作策略,学生的认知结构也得到充分发展,促使学生从“无序”思维到“有序”思维再到“科学”思维方式的发展。虽然学生在“求异”过程中所使用的方式和方法,可能是准确和简捷的,也可能是错误和无序的,但他们这种别出心裁的方法是独创的,是一种创新行为。

二、刨根问底,注重本质

复习课教学中,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不足,引导学生按把相关知识作纵向、横向联系归类、整理,使所复习的知识要点条理清晰,知识结构脉络分明。教给学生整理与归类的方法,使学生在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的同时,持续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例如在教学“分数、百分数的复习”时,先将题目类型进行梳理分类:1.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个数;3.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4. 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的数,求这个数。将学生分类答题情况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学生对第4类题型的掌握情况不佳,对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究竟是“1+几分之几”,还是“1-几分之几”理解不透彻,普遍存在套用“公式”的现象。

由上可见,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各个量间的数量关系,教师应抓住数量关系,“量”“率”对应,聚焦于典型题型,追究知识本质,可以发散思维,举一反三导向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主动回顾有关分数、百分数的解决问题相关知识。

【片断2】已知全班共有48人,女生比男生多[25],求女生有多少人?

学生根据题意画出如下线段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学生对题目中的单位“1”是不理解的。接着师生一起列出等量关系,画出准确的线段图并分析:

将等量关系与线段图对照理解:女生人数=男生人数×(1+[2/5]),再根据“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全班人数”等量关系式求出答案。此时,不管学生是用乘法列方程,还是用除法都可以得出相同的结果。

三、联系生活,巧用解答

数学学习要以一定的经验为背景,激发学生兴趣。复习课的设计应该提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情景,让学生通过感知、操作等活动理解数学。教师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数学情境,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复习“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可设计一道综合题:蓬江区有一块正方形空地,周长是200米。1. 如果要在这块空地上靠围墙边围出一个最大的半圆,并铺上草坪,这块草坪的面积有多大?2. 在这块空地旁设计一个水池,水池外面贴方砖,需要多少块?池内可以装多少升水?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把空间与图形的知识相联系,有利于考查学生综合水平及整体设计思想、优化策略、创新精神和审美意识。

四、拓展延伸,方式多样

在复习课中精心设计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的习题,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和协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复习课的梳理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可以让学生以办数学小报、写数学日记的形式,在课上互评,从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比如,高年级可根据单元知识或者是需要复习的知识,制作思维导图梳理知识,并内化为已有认知。如使用评价量规表(表2)来激发学生复习热情,并能及时反馈效果。

总的来说,复习课内容要“全”,形式要“精”,方法要“活”,时间要“足”。教师可以灵活选择方法进行知识梳理,教会学生复习整理的方法,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演练机会,为学生评价提供丰富的资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