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导读课教学设计

作者: 陈丽玉

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导读课教学设计0

一、课时目标

1. 通过阅读封面、了解作者、出示经典评论等方法,激发阅读小说的兴趣。

2. 通过阅读片段,感知人物形象,关注小说情节,学习阅读的方法。

3. 制订个人阅读计划表,自主阅读《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这三本小说,了解小说内容。

二、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谈话导入:从我们呱呱坠地起,就踏上了成长之旅。很多作家的作品讲述了成长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有的是和我们同龄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有欢笑和喜悦,也有磨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本学期的“快乐读书吧”(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读一读成长小说。

2. 板书课题:成长的故事。

3. 引导交流:同学们都读过哪些成长小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先生的《童年》。(补充板书:《童年》导读)

【设计意图】选择贴近学生的内容与话题,拉近学生与书本的距离,激发学生读成长小说的兴趣。

板块二 阅读封面,了解作者

1. 阅读封面,初知内容。

(1)观察封面的插图,猜猜这本书可能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板书:封面)

(2)学生交流。

(3)阅读“快乐读书吧”。

课件出示:《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故事的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病逝后,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外祖父粗野自私,经常毒打孩子们,曾把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除了脾气暴躁的外祖父,这个家庭里还有两个为争夺财产整日争吵、打架的舅舅。阿廖沙经常惊惧不安,还好有慈祥善良的外祖母安慰他、保护他。

《童年》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给这个充满伤痛的故事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

2. 了解作者。

(1)谈话:对于《童年》的作者高尔基,你有哪些了解呢?(板书:作者)

(2)学生交流。

(3)教师介绍高尔基的相关资料。(课件出示)

(4)教师小结:《童年》这本书记录的就是高尔基4~11岁时的童年生活,这是一段怎样的经历呢?我们看了书就会知道。

3. 出示著名作家对《童年》的经典评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板书:评论)

【设计意图】通过看封面猜测、介绍作者、补充评论资料等方式,既让学生对《童年》这本书和作者有初步的了解,又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产生阅读期待。

板块三 共读片段,习得方法

1. 回顾本单元阅读小说的方法。

(1)思考:本单元我们读了三篇小说,想想我们是怎样阅读这三篇小说的。

(2)学生交流。

(3)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读小说要关注人物描写、情节和环境描写,以此来感受人物形象。短篇小说是这样读,长篇小说也是这样读。读长篇小说,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呢?我们来听听学习小伙伴是怎么说的吧。(板书:方法)

课件出示:很多小说中人物众多,理清人物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故事。如《童年》中出现了数十个人物,不容易分清楚,但他们都是围绕着主人公阿廖沙塑造的,弄明白他们和阿廖沙之间的关系,就不难分清了。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会给我们留下较深的印象,这些情节让我们记住了一个个性格各异的人物。

2. 关注策略指导,明确方法。

(1)关注人物。

①引导:《童年》这本小说中有很多人物,但这些人物都是围绕主人公阿廖沙塑造的,这些人物和阿廖沙是什么关系,又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人物记录表来整理。(板书:梳理人物关系)

课件出示:

②阅读阿廖沙和外祖母第一次见面的片段,填写人物记录表。

③思考:这一片段写了什么内容呢?你发现外祖母有什么特点?

④学生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填写人物记录表。

⑤运用方法,填写人物记录表。学生自读第七章写外祖母的片段,想一想:这个片段写了什么事?从中你又读出了外祖母的什么特点?

⑥小结: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还会读到很多的人,你可以把读到的主要人物、发生在这些人物身上的重要事例以及自己对这个人物的评价写在人物记录表中。

(2)关注小说情节。

①过渡: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往往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童年》这个故事中,你将读到主人公阿廖沙的一路成长,我们可以将成长的关键情节理一理,形成一条情节链。(板书:梳理情节)

②引导概括。刚才这个片段写的是阿廖沙生病了,我们可以概括为“生病”。同学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梳理其他情节。(学生归纳、整理)

课件出示:

③学生尝试概括小说结尾的情节。课件出示小说结尾片段。

④小结:在高尔基4岁到11岁的童年生活中,还发生了很多的故事,我们读小说时,可以关注这些故事情节,与主人公一起分享欢笑和喜悦,经历磨难与痛苦,从中汲取成长的智慧和力量。

3. 拓展迁移。

(1)初知内容。成长的故事各不相同,却同样带给我们感动。教材还向我们介绍了另外两部成长小说《爱的教育》《小英雄雨来》。这两部小说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呢?我们读一读教材上的简介。

(2)引发阅读期待:读了简介,你对哪些内容特别好奇呢?

(3)学生交流。

(4)迁移运用。点拨:刚才我们用两种方法试着读了《童年》的片段,我们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来阅读《小英雄雨来》和《爱的教育》,理一理人物关系,画一画情节图,相信你们一定会读出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整本书阅读指导,应该做到兴趣与方法并重。通过借助人物关系读懂内容和理清小说情节等方法的指导,并创设阅读平台让学生实践方法,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板块四 制订计划,指导记录

1. 制订阅读计划。

(1)教师引导:大家准备怎么读这三本书,准备用多长时间阅读完呢?

预设:我会先读《童年》,再读《爱的教育》《小英雄雨来》。每本书大约需要二至三个星期。

(2)出示表格。

课件出示:

(3)小组讨论:每天看多长时间,一周看多少章节,小组多长时间开展活动以及活动的内容。

(4)填写表格,展示交流。

2. 布置完成阅读记录的任务。

(1)教师引导:为了方便读完后的交流分享,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写好记录,记录可以写写当天所读的内容、读后的感受、产生的联想和疑问,还可以摘抄。

(2)出示表格。

【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阅读前制订好阅读计划,阅读过程中写好阅读记录,做到读有计划,读有任务,使学生读得更深入,养成读读记记的习惯,方便开展读后交流活动。

三、板书设计

成长的故事——《童年》导读

封面      作者      评论

方法:梳理人物关系、梳理情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