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与他评双视角下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与提升策略
作者: 高宏钰 许文洁 刘昊 邱雨桐
【摘要】为了解并提升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采用教师自评与研究者他评双视角的方式对北京市987名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自评与他评存在一定偏差;(2)幼儿园教师对观察结果的分析评价能力相对薄弱;(3)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受学历、教龄和职称的影响。基于此,应重视教师观察能力自评与他评的有机结合;重视提升教师培训的针对性,着重提升分析评价能力;重视教师理论素养、经验和专业素质的综合提升。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自评;他评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23)09-0030-06
对幼儿的观察能力是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持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教师应“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已有研究表明,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能力指教师在特定活动情境中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解释与支持帮助的能力,包含对幼儿的观察记录、分析评价及教育策略支持三个关键要素。〔1〕其中,观察记录是指教师能够围绕观察目的,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客观描述,较为完整地呈现幼儿行为发生的前因后果;分析评价是指教师依据观察结果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多元且深入的分析,准确描述幼儿下一步发展方向和具体目标;教育策略支持是指教师在分析观察结果的基础上,为促进幼儿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提出具体、可操作的策略建议。因为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普遍需要完成观察记录工作,每份观察记录通常都会包含“观察记录”“分析评价”和“教育策略支持”三部分,所以教师的观察记录水平直接反映教师的观察能力。
对教师的评价是了解教师能力现状、促进教师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已有研究多采用自评或他评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师自评可以发挥教师主体意识,提高评价参与度,实现自我督促,但往往客观性不足,容易产生主观片面性。例如,王纬虹等人的研究表明,教师自评结果明显优于专家评价结果,有“向好”倾向,建议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综合考察教师专业水平。〔2〕他评能够有效提供外部支持,弥补自评缺陷,但如果仅依靠他评而忽视自评,会使评价失之偏颇。郑肖文指出,因自评容易产生主观片面性而忽视自评,只注重他评,会影响教师参与评价的主体性和自觉性,挫伤教师通过自评进行自我督促、自我教育、自我改进的积极性。〔3〕罗尧成等人指出,由于教师自评和他评缺乏有机结合,使得教师评价结果反馈的时效性差,导致教师自评时缺乏外部依据支持,影响自评有效性。〔4〕因此,本研究从教师自评与他评双视角出发,对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为提高教师观察能力提供建议。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面向北京市幼儿园教师发放《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自我评估问卷》。问卷共10道题目,每道题目均有A、B、C、D、E五个选项,代表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在10个指标上的五个等级水平,选项A—E分别代表1—5分,得分越高,说明教师在该指标上的表现越好。具体评价指标见表1。
本研究共回收自评问卷1006份。每一位填写自评问卷的教师都要提交至少1份符合自评水平的观察记录。研究者将这些观察记录收集起来,组织经过专门培训的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作为他评人员,依据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评价指标,对教师所撰写的观察记录一一进行评分。打分采用5分制,最低为1分,最高为5分。由于部分观察记录存在文本无法打开、乱码等问题,最后共回收自评与他评共同有效的数据987份。本研究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2.0和Amos 24.0)进行数据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自评与他评总体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3个维度的得分均为2—4分。自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教育策略支持(3.64)、观察记录(3.59)、分析评价(3.55);他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观察记录(3.87)、教育策略支持(3.47)、分析评价(2.70)。可见,分析评价维度不论自评还是他评得分均是最低的。
(二)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自评与他评差异比较
1.总分差异分析
本研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考察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自评与他评总分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教师自评与他评总分存在显著差异(t=7.68,p<0.001),自评总分显著高于他评总分。
进一步考察各维度自评与他评得分是否存在差异,发现3个维度自评与他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观察记录维度他评得分显著高于自评得分,分析评价和教育策略支持维度自评得分显著高于他评得分。具体见表2。
2.各维度具体指标的差异比较
本研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考察观察记录维度4个指标的自评与他评得分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观察记录的目的性、客观性、完整性和细致性指标的他评得分均显著高于自评得分(t=-4.98,p<0.001;t=-10.12,p<0.001;t=-6.46,p<0.001;t=-2.84,p<0.01)。对分析评价维度4个指标的自评和他评得分的差异分析表明,分析评价的依据性、多元性、深入性、发展性指标的自评得分均显著高于他评得分(t=2.62,p<0.01;t=25.31,p<0.01;t=18.78,p<0.01;t=24.07,p<0.01)。在教育策略支持维度,差异分析表明,具体性指标的自评与他评得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8.51,p<0.01),自评得分显著高于他评得分;连贯性指标的自评与他评得分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t=-1.70,p>0.05)。具体见表3。
(三)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自评与他评得分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在学历方面,不同学历教师的自评与他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在自评得分上,本科学历教师得分显著高于大专学历教师;在他评得分上,大专学历教师得分显著低于本科、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得分显著高于中专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在教龄方面,不同教龄教师的自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他评得分差异不显著(F=1.58,p=0.18)。对自评得分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发现,0—2年教龄的教师的自评得分显著低于其他教龄教师,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的自评得分显著高于3—5年和6—10年教龄的教师。在职称方面,不同职称教师的自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他评得分差异不显著(F=5.70,p=0.68)。对自评得分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发现,未评职称教师的自评得分显著低于二级和一级职称的教师。具体见表4。
三、讨论
(一)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自评与他评存在一定偏差
本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自评与他评得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教师自评总分显著高于他评总分。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自评与他评存在一定偏差。一方面,教师自评虽然具有诸多优势,如有助于教师重新审视自我价值,充分发挥主体性,〔6〕是促进教师自身可持续专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内在动力,〔7〕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教师自评容易存在“光环效应”(倾向于过分强调自己的优点和积极表现)和“仁慈效应”(倾向于给自己过于宽容或过高的评价)。〔8〕另外,教师自评容易受到个人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的制约,可能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9〕因为一些行政性教师评价体系往往与奖惩挂钩,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奖金、职称等切身利益,〔10〕所以部分教师在自评过程中会有所顾忌,影响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他评存在有效性问题。他评者由于能力有限,可能存在对被评教师的教育理念不理解等情况,造成评价偏差或无效。〔11〕总之,幼儿园教师的自评和他评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自评与他评得分存在一定差异。
(二)幼儿园教师对观察结果的分析评价能力相对薄弱
本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在分析评价维度的自评与他评得分都是最低的,在观察记录维度的他评得分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对于幼儿行为的描述水平较高,而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相对薄弱。本研究发现,教师的观察记录中经常出现脱离观察证据、对幼儿行为依据主观印象进行过度解读的情况,教师分析评价的依据性有待提高,而且分析的多元性、深入性、发展性得分均不高。其原因可能在于,教师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析幼儿行为的能力欠缺,在分析观察结果时缺少以科学理论作为支撑的意识和能力。〔12〕部分教师虽然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过于倚重经验容易忽视相关理论的指导作用,在结合观察记录进行分析评价时容易出现单维关联分析,即局限于利用一种特定理论或特定思维进行分析评价,陷入解读视角单一的困境。〔13〕部分教师虽然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等政策文件,但学习比较浅显,理解不够透彻,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的知识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14〕致使在基于观察记录进行分析评价的时候不够深入,普遍存在无法找到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问题,继而导致提出的教育建议比较宽泛,不够具体,缺少针对性。
(三)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受学历、教龄和职称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无论是自评还是他评得分,均受学历影响;教师的自评得分在一定程度上还受教龄和职称影响。已有研究表明,较高学历的教师相对较低学历者,运用观察方法的能力更强。〔15〕随着经验积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的学历优势会逐渐显现,对其观察能力等方面的专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16〕本研究发现,教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的观察能力显著优于教龄在2年以下的教师。这与黄程佳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7〕这可能是因为教龄长的教师处于专业发展的自我完善阶段,积累了较丰富的教育经验,能更有效地观察评价幼儿的行为,提出适宜的教育建议,而新手教师正处于职业发展的生存适应期,在观察记录方面通常缺乏经验,对于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得不够透彻,其观察能力具有较大提升空间。职称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可视化表现,职称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专业素质的强弱。与无职称的教师相比,有职称的教师往往具有更强的专业素质,更加善于观察幼儿,能够更好地分析幼儿行为并提出适宜的教育支持策略。
四、建议
(一)重视教师观察能力自评与他评的有机结合
“评价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科学有效的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改进、提高与发展的依据和动力。〔18〕本研究发现,教师自评和他评存在一定偏差,只依靠自评而忽视他评容易使教师高估或低估自身的能力,只依靠他评而忽视自评则难以触动教师的自我反思机制和激发教师的内在发展动机。因此,将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自评与他评有机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评价主体单一而造成评价的片面性。〔19〕
要实现教师观察能力自评与他评的有机结合,首先,教师需要养成客观进行自我评价的习惯,〔20〕将自评作为自我反思与自我提升的有效方式。教师应当明确,评价的目的不是评判和鉴别,而是通过评价了解自身观察能力所处水平,发现不足之处,基于此进行查漏补缺,通过读书、教研、线上学习等方式加强专业学习,以推动自身观察能力的持续发展。其次,幼儿园应当关注教师的情绪感受,将尊重、平等、理解纳入评价体系中,尽量消除“不安全”因素,把对教师的评价转化为教师自我发展的途径,努力使每一名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获得动力,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21〕再次,他评者应当提升自身评价能力和专业素养,在评价过程中尽量保持公正客观,不夹杂个人偏见,增强他评的科学性、准确性。最后,推动他评整合到自评体系之中,形成自我评价—他人评价—自我评价的良性互动与促进机制。例如,幼儿园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观察能力自评与他评教研活动,幼儿园教师作为自评人员,高校专家、教研员和业务园长作为他评人员,共同探讨教师观察幼儿时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反馈,不断调整,以促进教师观察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