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风的探究之旅

作者: 张书琴

一场关于风的探究之旅0

小男孩戈贝托讲述了自己和风一起玩的故事。风时而温柔可亲,时而调皮淘气,时而大显身手,时而又乱发脾气……风会为戈贝托送来好吃的苹果,会帮戈贝托的小船扬帆起航,会和戈贝托一起转风车、放风筝、吹泡泡、在草地上奔跑……这就是戈贝托和风的故事。

当风的科学知识与绘本相遇,生硬教授的难题得以化解。借助绘本《风喜欢和我玩》,我和孩子们开启了一场与风相遇、相识到相拥的探究之旅。

相遇:发现自然界的风

户外活动回来,张屹说:“今天风很大,吹得我都快喘不过气来。”小艺说:“风把我的帽子吹掉了。”

我说:“风真调皮,和你们玩游戏呢。风还和你们玩过什么游戏?”

于是孩子们七嘴八舌讲述自己曾经与风的相遇:

“风很大,会把脸上吹得都是灰尘。”

“风会把气球吹到天上。”

“风很坏,会把小朋友吹感冒。”

大自然真的是活教材,我及时抓住契机和孩子们讨论关于风的话题,然而孩子们的讲述口吻更多停留于对风的“批判”和“指责”,我决定把绘本《风喜欢和我玩》介绍给大家。

相识:探究绘本里的风

第二天,我带来《风喜欢和我玩》,和孩子们开启了风的探究之旅。

1.读懂风的“游戏”

孩子们一边看画面一边听我朗读。第一遍共读后,孩子们争相陈述,流畅表达他们对绘本内容的理解——

“他们一起玩风车,风会吹小男孩的风车,小男孩教它怎么吹,风车一下就转起来了。”

“风帮他吹纸船,纸船就在水里游。”

“风还帮忙把苹果吹下来给小男孩吃。”

“风会和小男孩玩跑步比赛的游戏,每次都是风赢,因为风速度很快。”

“风也会捣乱,它把小男孩扫的树叶弄得到处都是,还把灰吹到他脸上。”

“风喜欢和小男孩的雨伞玩游戏,它想抢雨伞,结果把雨伞弄坏了。”

“风把大树吹倒了,很吓人,小男孩都不敢出去了,我不喜欢这个风。”

“风和小男孩玩游戏都玩累了,就不动了。”

……

我一边倾听孩子们的陈述,一边用简笔画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和孩子们梳理故事内容,让他们看见自己的思维。孩子们的表达告诉我,他们读得懂绘本,他们的世界和“小男孩”、风以及绘本是相通的,我只需要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倾听、尊重、信任他们对绘本的独特解读。

2.揭秘风的“个性”

孩子们一边听着同伴的发言,一边不停翻页、讨论。翻到“有时候风变得很强壮”,吓得小男孩跑进屋里的画面,风的特点成了孩子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他们用“温柔”“调皮”“强壮”等词概括风的“个性”——

“之前的风都很温柔,吹气球、风筝、树叶。”

“风有的时候很温柔,有的时候脾气很大,风总是变来变去的。”

“风变得强壮了,小男孩就害怕了,他躲进屋子,不让风进来。”

“当风温柔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跟它玩,生气的时候就会变成龙卷风。”

“风很调皮,把小男孩刚扫好的树叶吹跑了,我觉得小男孩有时候也调皮,他和风有点像。”

他们还读懂了风是有方向、有声音、有形状的——

“风跑到小男孩的后面,就会把伞吹坏。”

“我看风是乱乱的,它把大树吹得乱七八糟。”

“风把小男孩的小船吹跑了,你看,风是一条一条的。”

“我觉得风是圆形的,因为它一直在吹风车,一圈一圈,速度很快。”

“风没有颜色,平时我就看不到风。”

“风有时候声音小,是‘嘘-嘘’的,有时候声音大,是‘呜-呜’的。”

“风有时候声音大,有时候声音小,就像我一样。”

到这时,孩子们对风的态度由“指责”转向中立和接纳。我问:“你喜欢和风玩吗?”孩子们说——“我有时候喜欢风,有时候不喜欢它,我喜欢和听话的风玩。”

“我也想要风这个好朋友,明天我要和风玩!”

“我去麦田里放风筝,但风筝飞不起来,因为没有风,但我的无人机能飞起来,它有电。”

“我喜欢风把叶子吹起来,叶子像雪花一样飘落在地上,很好看。”

“我害怕龙卷风,它会把我吹到别的国家回不了家了。”

和孩子共读绘本,我本着答案不唯一的原则,倾听他们不一样的想法。孩子的经验不同,对绘本的理解也不尽相同。面对同一个问题——“为什么风把小男孩的风筝弄坏了?”不同孩子有不同答案——“风和小男孩还不熟悉。”“可能风筝戳到了风的眼睛,风生气了。”面对孩子们的不同想法,我回应“这是你的想法”“有道理”,受到鼓励,孩子们会畅所欲言并认真倾听别人的表达。

相拥:表达生活中的风

松居直说,绘本不是用来学习知识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即使是科学绘本,也是为了激发探究欲望的。可见,这本绘本的核心价值不是认识“风”,而在于激起探究真实的“风”的欲望。于是,接下来我将绘本内容与孩子的生活打通。

1.诗意地描述生活中的风

我通过开放性问题在绘本与孩子的真实生活之间搭建桥梁,让孩子们的绘本经验与生活经验对话。“你和风玩过吗?生活中哪里还有风?生活中风帮我们什么忙?怎么阻止那些搞破坏的风?”孩子们唤醒经验,用绘本中的诗意语言表达——

“我和风一起玩过放风筝,它帮我把风筝吹起来了,它喜欢和我玩。”

“我吹过泡泡,风一吹,到处都是泡泡,我和小朋友们追泡泡,很好玩。”

“我放过纸飞机,风会把纸飞机吹上天。”

“我玩过风车,风一吹风车就转,我跑得快,风车就转得快。”

“我跑的时候,风会把我的头发吹得竖起来。”

“爸爸开车带我出去玩,在高速路上打开窗户,风吹进来,我的耳朵呼呼响。”

“我见过大风车,风一吹大风车一转就会产生电。”

“热的时候,风可以让我们变得凉快。”

“洗完手,风可以把我们的手吹干。”

“拖完地,风可以把地板吹干。”

“今天的天气就是有风的,妈妈说要围上围巾,不然吹风会感冒。”

“我在电视上看到台风,台风脾气很大,能把房子吹倒。”

“如果遇到坏的风,和它说别搞破坏了。”

……

读了绘本,孩子们关于风的生活感受被激发出来,当关于风的书本经验和生活经验打通,孩子们就会用两者相互阐释,建构新的经验。

2.创意地记录生活中的风

我请家长利用周末带孩子们到野外去感受风,拍摄各种各样的风,画和风玩的游戏。

星期一孩子们到了幼儿园,争相展示自己感受和记录的风,有语言表达,有图画展示,有肢体动作模拟,也有照片和视频记录。我把孩子们画的风装订成一本新的绘本,把孩子们其他的创意表达用手机记录后再呈现给孩子们,极大地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风的欲望,科学区“阻止搞破坏的风”的活动开始启动……

整个共读活动,孩子借助绘本探究风,我通过共读探究孩子。共读过程中孩子的想象力令我敬佩。如一个孩子表达想和风玩游戏时说:“我想和风一起玩转圈圈的游戏,我希望风把我吹起来,我想飞,我想风把我吹到外太空玩,再把我吹回来。”正如鲁迅说:“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常常想着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好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我会带着敬佩的眼神继续陪伴孩子们开启新的探究之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