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逝世

作者: 郭楠

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逝世0
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于2025年3月14日逝世,享年95岁。

据《财经》了解,金融改革先锋、金融教育家、中国证监会第一任主席刘鸿儒于2025年3月14日逝世,享年95岁。

刘鸿儒,1930年出生于吉林省榆树县,1947年参加工作被选入哈尔滨东北行政学院,1951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进修,就此与金融结缘。1955年,刘鸿儒作为中国首批公派留学生赴苏联莫斯科大学财政学院研究生班学习。

1959年回国后,刘鸿儒先后任中国人民银行处长、局长,1979年至1980年任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1980年至1989年回到中国人民银行任副行长,具体分管金融体制改革工作。

1989年,刘鸿儒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分管财政金融改革、住房改革和股份制公司研究试点。1992年,国务院正式成立证券委,下设证监会,由刘鸿儒担任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拓荒者,刘鸿儒推动建立了证监会的规章制度和法规体系,推动了B股和H股等一系列创新。

“刘鸿儒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拓者、奠基人和呵护者。”全联并购公会创始会长、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评价道。

1990年从广州回北京的飞机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与刘鸿儒谈股票市场的问题,他直言股票市场的试点不能取消,上海和深圳交易所才得以保留。1992年,借助邓小平南巡时机,刘鸿儒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关于我国试行股份制的几个问题》。

“早前交易所归地方政府管理,刘鸿儒多次亲自到地方协调矛盾。如果没有他,资本市场不可能取得这些成就。”王巍表示。

资料显示,1993年初,天津召开第一次全国性证券会议,刘鸿儒作了上任后的首次正式报告,主题是股票市场的风险与管理。刘鸿儒说:“有股市就有风险,想彻底铲除是不可能的,股票市场发展就是一个风险不断出现不断治理的过程,一定要立法,严格执法;一定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一定要发展机构投资者;一定要不断地规范市场运作。”刘鸿儒强调,上市公司的质量是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石。此后,“基石论”受到了广泛认可。

证监会主席一职被刘鸿儒称为“火山口”。他曾说,“这项工作(当证监会主席)是‘火山口’,实在要我做,时间也不能长。”

1995年,刘鸿儒准备卸任前夕,爆发了导致国债期货市场关闭的“三二七”事件。紧接着,刘鸿儒从“学者型官员”转变为“官员型学者”。

在周道炯接任证监会主席之后,刘鸿儒曾说道,他的继任周道炯不仅体会了坐在“火山口”的滋味,更是实打实当了两年的“救火队长”。

回忆起中国证监会的诞生和成长,刘鸿儒曾表示,“作为奠基者,第一届的任务就是开荒、修路、铺轨道。把这些事情做起来,任务就算完成了。其他的,后人来做。”

除了金融改革家,刘鸿儒还是金融教育家。1980年,在中国人民银行担任副行长的刘鸿儒主抓金融改革,在改革方案的研究、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人才问题。因此,他创立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即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1987年创办中国金融学院,并担任院长至1992年。创立至今,作为“金融黄埔军校”,清华五道口培养了一大批顶尖金融人才,遍布金融行业。

“刘鸿儒亲自推动学校设立,亲自授课,所有教材都自己来写,对清华五道口作出了重大贡献。”王巍回忆道,“此外,他不断写书、写回忆录,记录资本市场改革,这些也都成为珍贵的金融学习教材。”

作为五道口校友的王巍,在学校以及证券公司时期与刘鸿儒接触不多,但投身创建公益性质的金融博物馆之后,刘鸿儒给与了非常多的支持。“他对金融教育有深刻的理解,认为博物馆是办了一件大好事。”

此外,刘鸿儒热心推动公益事业发展,历任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名誉理事长。

上一篇: 从《伟大的博弈》看美股的震荡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