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把自己养成哀怨相

作者: 洞见·弓桥

千万别把自己养成哀怨相0

心理学中有一个很有趣的“自证预言”。

大意是我们会按自己曾说过的话行事,最终让预言真的发生。

面对不如意的事,积极的想法也许会帮你找到出路,消极的念头,可能会让你走入深渊。

正如余华笔下许三观的妻子。

她有炸油条的好手艺,丈夫也勤奋努力,夫妻俩养育了三个儿子,虽然谈不上富裕,但也算平凡幸福。

可她特别爱抱怨,只要和家人有摩擦,她就会坐在门槛上,抹着泪嚷嚷自己造了什么孽,才过成这般光景。

邻居刚开始很同情她,忍不住围上前安慰。

可时间久了,没有人再同情她,反而像看闹剧般旁观。

丈夫因此和她争吵不休,孩子也被吓得蜷缩在角落。

一脸哀怨的她,最终真如自己抱怨的那般,把生活过成一团乱麻。

生活从不会因为你的叫苦而收手,境遇也不会随着你的哀叹而好转。

四处兜售苦难,无异于给伤口再次撒盐。

真正的强者都明白,与其在自怨自艾中虚度光阴,不如咽下委屈,默默前行。

杨绛在《洗澡》中讲了姚宓的故事。

姚宓出身书香门第,自小家境殷实,备受宠爱。

可读大学时,父亲却意外离世,母亲也中风瘫痪。

为了救治母亲,家中已债台高筑,她也不得不退学。

生活对她重拳相击,她却没有怨天尤人。

从小养尊处优的她,一边将家宅抵押来筹药费,一边努力赚钱补贴家用,得空了她就给母亲按摩,帮助她恢复。

最后,姚宓不仅还清了债务,母亲也奇迹般地恢复神智。

成年人的世界,处处是险滩,步步是难关。

少有人鼎力相助,多的是苦乐自度。

哭诉哀怨于事无补,悲时不宣,难时不诉,才是应战的最好姿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