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下饭,才是做人的硬道理

作者: 叶春雷

古代五言诗选辑《古诗十九首》里有一首《行行重行行》,描写一个女子深深思念远行异乡的丈夫。到什么程度?“衣带日已缓。”一天瘦一圈。这是很可怕的。柳永词写因相思而消瘦,有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也就是“衣带日已缓”的意思。这样消瘦下去,怎么得了?那小女子也意识到了,“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整天沉浸在相思当中,人老得太快。怎么办?“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我很欣赏《行行重行行》中这个小女子的态度。她懂得珍重自己,“努力加餐饭”,这是自我安慰,更是自我劝勉。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饭都得吃,还得吃得香。饭是什么?小时候我不想吃饭的时候,奶奶总是温言劝慰:“人是铁,饭是钢。”吃得下饭,这才是做人的硬道理。

没有胃口是很可怕的。《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有一曲《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这简直是味同嚼蜡了。

同样,在《红楼梦》中,有一首《红豆曲》,其中有句:“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吃得下饭,才是做人的硬道理0

一个人心思不在吃上时,吃啥都不香。那些贵家公子日日锦衣玉食,日子也不一定比寒家小户过得舒坦。《红楼梦》中,元春省亲,到处喜气洋洋,欢天喜地,及至亲人相见,却没有一个人喜气盈腮,倒像是在办一场丧事。你听元春的父亲贾政怎么说:“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贾政这番话,是“热极而冷”,点破世人。人人都向往泼天的富贵,但那些出将为相的,又有几人能睡上一晚安稳觉,吃上一餐安稳饭?倒是穷家小户,粗茶淡饭,儿女绕膝,那日子,倒也过得有滋有味。

从某种意义上,一个人吃饭和睡觉的质量,决定了他生活的质量。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钱多和权重,实在和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关系不是很大。“齑盐布帛”的简淡生活,因为有“天伦之乐”的汇入,那日子就像蒸熟的糯米一样,飘着浓香。我不反对富贵荣华,但是,因为对富贵荣华的执着追求,而吃饭不香,睡觉不稳,那就是本末倒置,或者说,买椟还珠,舍本逐末了。

东坡被谪黄州时,居然还有心思兴致勃勃地研究美食并亲手加以实践。所谓“东坡饼”“东坡肉”,食材都很普通,味道其实也很一般,但在东坡,那是人间至高的美食。为什么?一是那时实在是穷,吃不到什么好东西;二也是更要紧的,是东坡有一颗旷达的心。一个人在穷愁潦倒的时候还能有如此旺盛的胃口,只能说明一点,除了死亡,这世间已经没有什么能把他打败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