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康为何输在起跑线上

作者: 六神磊磊

聊一个问题:少年的杨康和郭靖相比,无论天赋、家境、师资,各方面都要胜过不少,用俗话说就是赢在了起跑线上,为什么后来两个人的结局差距那么大?

杨康和郭靖两个人出身原本完全一样,都是普通的杭州远郊农民的后代。但因为一起偶然事件——丘处机路过牛家村,两个孩子拉开了差距,有了不一样的人生起点。

杨康的条件优越。他是大金国小王爷,父亲是大金赵王,物质丰裕自不用说,连私人武术老师都是丘处机、梅超风。这可是顶级的师资,江湖上在“五绝”级别之下就数他的两个老师最狠了,等于除了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玻尔、普朗克,物理老师他随便挑。而郭靖呢?一个草原上的小牧民,老师是江南七怪,不会教学生,只会打骂、体罚。两个孩子后来一见面,郭靖的武功比杨康差一大截。

成长条件天差地远的两个人,后来怎么形势完全逆转?先说一点,杨康很机灵。他从小就学会了怎么取悦大人,而郭靖不会。

当杨康还在少年时,就特别会投大人所好,哄大人高兴。他知道母亲富有同情心,喜欢救助小动物,便拿一只兔子来折断了腿,骗母亲说是自己救的。母亲果然甚是开心,连夸他好孩子。这样的事杨康不知干了多少。

杨康为何输在起跑线上0

注意这一句“好孩子”,杨康得来何等容易。再对比郭靖,要得到一句“好孩子”的夸赞,得付出多少努力?在蒙古,郭靖小小年纪勇救落难英雄哲别,哲别给他一只大金镯子,郭靖不要,哲别这才夸他:“好孩子!”如此急人之难、仗义疏财,才得到一句“好孩子”。

郭靖想要在师父江南七怪那里得到一句“好孩子”,也是极不容易,不知道练功要吃多少苦、挨多少打,才会被夸一两句。

其实江南七怪是有好哄的一面的。他们很爱听好话、要面子。郭靖假如乖觉一点,嘴甜一些,每天说几句诸如“七位师父义薄云天”“我辈以行侠仗义为本”之类的话,师父们一定心花怒放,小郭靖被表扬的次数会多得多,日子也会好过得多。可是郭靖不懂这些取悦大人的捷径,只会咬牙练功,辛辛苦苦当好孩子,不像杨康,在老妈那里做一场戏就成了好孩子。

孩子倘若太早学会取悦和迎合大人,“优秀”得太容易,习惯性地走捷径,往往就不肯再踏踏实实用功,自以为了解了成人世界“成功”的诀窍。杨康就从不好好练功,全真教的武功他不好好练,梅超风的武功也没好好练,一方面当然是吃不得苦,另一方面就是已经习惯走捷径。

光阴虚掷,这样的孩子不断地哄着大人,收获着“优秀”。直到某一天,他忽然发现自己成了大人,再没有“大人”可哄了,没人夸他好孩子了,世界露出了残酷的真相,它不再需要你的表演了,也再没有你老妈那样无私而好骗的观众了,杨康才发现自己一无是处。

此时郭靖早已一身本领,杨康却啥也不会。并且,杨康式的机灵还会带来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他满以为大人很好哄,哄得多了,长此以往便给他人留下一个滑头的恶劣印象。

杨康的口才确实是好的,他极善于找借口、找说辞,明明是耍赖不肯娶人家闺女,却编了一大套听来很合情理的说辞,上到国情下到事理,总之是各种难处,说得老江湖杨铁心都默默无言,连旁边郭靖都听得连连点头,觉得“很周到”。杨康大概也很为此自鸣得意,觉得大人都特傻特好哄,都被自己玩弄于股掌之中。

除了这些个人禀性上的缺陷,杨康还有要命的一点——资源来得太容易。 别人想见一个武林高手都难,他家的客厅里却常常一坐就是一串。所以他一方面不知珍惜,另一方面,当真正重要的顶级资源来了时,他也不知道该怎么争取。

比如遇见欧阳锋,原本是个学习顶尖武功、迈入真正一流的机会,他就错过了。

杨康很想拜欧阳锋为师,酒桌上提出之后,欧阳锋婉言回绝,理由是自己一脉单传,既已有了传人欧阳克,就不能再收杨康。这个理由不可全信。何况欧阳锋并没把话说死,而是留了很大余地的,说:“拜师是不敢当,但要老朽指点几样功夫,却是不难。”这已经够可以了,洪七公教郭靖不也是从“指点几样功夫”开始的?

可是杨康顿时很不乐意,“好生失望”“心中毫不起劲,口头只得称谢”,不爽之情溢于言表。欧阳锋一看会作何感想?你小子既然这么不识相,那咱别教了吧。一段罕逢的奇缘就此错过。对比郭靖,你看洪七公教他武功时,他多么珍惜,每多学一招都满怀感激。杨康却不懂珍惜机会。

综上,杨康的心态是:我是一个天才,别人都是傻蛋,我要什么就必须有什么。而郭靖是:我是一个笨孩子,别人都比我聪明,我必须好好把握每一个机会。于是他俩后来就逆转了,郭靖翻盘了。

上一篇: “优秀”有时是个坑
下一篇: 大写与小写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