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价的艺术

作者: 孙惟微

小说《镜花缘》里有个君子国,该国人人以“自己吃亏、别人得利”为乐,以至于市场上卖家力争少要钱,买家力争付高价,往往争执不下,难以成交。“君子邦”乃乌有之乡,现实世界的交易报价往往是“狮子大开口”,倘不忍杀价,被宰的只能是自己。

鲁迅说,中国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有“学者的良知”和“市侩的手段”。类似地,如今生活在一个商业社会里,就要通晓梁实秋老先生的杀价艺术——要有杀人的胆量、钓鱼的耐心、政治家的脸皮。

杀价的艺术0

货比三家,瞅见欲购之物,要处之淡然。瞧他缺什么,你就说要买什么,店家没货,顿感惭愧。漫不经心地问及欲购之物,卖家已惭愧在先,价钱自不敢高叫。

对欲购之物,尽量用比较内行的话挑毛病,卖家出货心切,你自然又赢得杀价主动权。

杀价要狠。拦腰一砍,心慈手软。有些卖家早就预料到买家会拦腰砍,报价里的“虚头”更高,对此要灵活拿捏。

狠得下心,还要说得出口。讨价还价是耐心的较量,双方互有妥协,卖家一分一文地减,你就一分一文地添。在商言商,无须恪守义无反顾、计不旋踵的气节。还了价,店家不答应,你大可掉头而去。若他请你回来,必是有妥协的意思;若不请,你又志在必得,就应有回头的勇气。

俗语云:“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买卖双方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锚定效应,试探、妥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