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面(外一篇)
作者: 李立泰他正吃面条。朝面馆走来位老头儿,面容清癯,满脸沟壑纵横,胡子拉碴,雕刻着劳顿和艰辛。穿的灰夹克上沾着油渍、涂料、石灰,这是真正的劳动者,解放鞋已开裂。他就是跟下力的住一条街的老康,他攥着十块钱,到吧台,说:“老板,来碗面,打包。”
经理回答:“好嘞。大爷您早啊!”
“吃了好去上班。”
这时,老板刚要转身去后厨,身后一位轮椅姑娘喊住老板:“老板,买单。”说着姑娘给老板递过来十块钱。
老板接过,习惯地正反看,略一沉思,不好意思地说:“姑娘,你这十块钱,好像不对。”老板把钱递给了姑娘。
姑娘一边接钱一边惊讶:“不会吧,怎么会是假钱?我刚买东西找的。”这时老康扭脸跟姑娘说:“姑娘,你把钱给我,我看不像假的呀。”
老康转身,佯装看假币,把姑娘这十块钱跟自己的十块钱调个个。然后把钱递给老板,说:“老板这钱是对的呀!你看看对吗?”
老板接过老康递的钱一看,说:“刚才看花了,莽撞了,姑娘对不起。”
轮椅姑娘一笑,说:“没关系,老板,谁都有走眼的事。俺不怪。”
老板面露悦色,说:“谢谢姑娘理解,谢谢!走好。”
姑娘高兴地看看老康:“谢谢您,大爷。”摇轮椅去了。
老康说:“不用谢,姑娘。”转身对老板说:“老板,我那碗面不要了。”说完,老康离开面馆走了。
恰这时小伙子的面煮好了。老板打包提出来,说:“您的面好了。”递给小伙子。小伙子接过老板给的面,快步地追老康。小伙子紧走几步,追上老康,说:“大爷您的面,做好了。”
老康一看小伙子,挺面善,说:“小伙子,我的面退了。”
小伙子微微一笑,对老康说:“大爷,刚才您帮助轮椅姑娘我看在眼里,好人啊!您的善举,难道还不值这碗面吗?”
老康不好意思地说:“小伙子,碰到残疾人,谁都会这么做的。”
小伙子把面递给老康,说:“大爷,面您一定拿着,咋着也要吃早饭的。”老康接过面。
小伙子问老康:“大爷您家远吗?”
老康说:“小伙子,我家离这不远,往前拐弯就到。”
小伙子说:“大爷,我正好路过您那儿,顺便捎您过去吧。”
老康说:“好,小伙子。那就坐你的车。”
小伙子开车过来,他小心地提面上车,一会儿就到了。老康对小伙子说:“到家了,你也进来喝碗水吧?”
小伙子一想,也行,反正我这会儿也没事。“行,大爷,那就到您家坐会儿。”
小伙子跟他进了家。这是什么家呀,棚户区,小伙子心里“家徒四壁”这个词蹦出来。连个像样的家具也没有,电视机“哗哗”地下着雪,床上躺着生病的女儿。老康头儿跟小伙子说:“小伙子,今天是我女儿的生日。”
他端着面盒对女儿说:“妮儿饿了吧,快把这碗面吃了,病好得快。”
女儿问:“爸爸你吃了吗?”
他说:“妮儿,我吃过了,你快吃吧。”
女儿说:“爸爸你又骗我,你没吃。”
老康说:“我吃了,你快趁热吃吧,吃了病好得快。”
小伙子出门,打电话。他说:“刘秘书,你到银行取两个,再买个生日蛋糕,来剧院东边棚户区。”
老康把女儿扶起来,打来兑热的温乎水,帮女儿洗洗手脸,女儿擦了手脸开始吃面条。女儿边吃面爷儿俩边说话,女孩儿把面吃完了。时间不长,小伙子和另一们年青人提着生日蛋糕和一兜水果,又走进屋来。他和女儿惊讶,小伙子先说话了:“大爷,这位是我公司的秘书。刚才我给他打电话,让他给你女儿买了生日蛋糕,这兜水果,里面有我电话号码,有啥事给我打电话。大爷我们走了,公司还有事。”
老康“谢谢、谢谢”地感谢小伙子,好人哪。慢走啊!他送走小伙子,回来看水果,袋子里面还有纸包,打开包竟是两万元钱。爷儿俩惊呆了。还有一封信,上写:“大爷,我看您是好人,生活困难,女儿有病,所以帮助你,这两万元先给您女儿治病用着,有啥事随时联系我。电话:136×68786××。祝您女儿生日快乐!不愿留名的年轻人。即日。”
老康头儿对女儿说:“闺女咱遇上好人了,你的病有救了。看好病上完大学,挣了钱还人家。”
第二天早晨在面馆他问老康头:“昨天小伙子开车把你送家了?”老康说了事情经过。他说老康:“你是好心人遇上活菩萨。”
老康说他:“你也是菩萨啊,您家嫂子常不断来给俺送吃的用的,俺感谢大家啊!”
他说:“咱街坊邻居,应该的。”
借 条
老太太躺病床上,天天输液不能动弹,受扎针的折磨,病情没根本好转。她只想对儿女说,不治了,白费钱。
她脑子还清醒,没到弥留之际,她考虑再三,需要开个家庭会,把事安排下去,以免措手不及。这天她通知女儿、儿子到医院,待医生查房过去,护士扎针完成,她右手扎着输液管子,摆摆左手,把儿子、女儿招呼到床前,女儿、儿子站着,听母亲说话。
老太太左手从枕头底下拽出个布袋子,说:“小玲,你解开袋子。”
女儿小玲解开袋子,老太太伸手抓出把单子,微微晃了晃,说:“你俩看看,这是你爸爸看病花的钱,都买成了药单子。从他得病到检查,到住院到开刀,到化疗再化疗,到咽气,花了几十万。我住院又花钱,给儿女添麻烦,累赘了儿女。”
小玲说母亲:“娘,你咋说这话呀,养儿女干什么啊?就是照顾爹娘的。老了不用人,年轻谁用人啊?”
儿子听得不耐烦,说他母亲:“有事说快点,我来医院写的假条超时了,公司催我哩!”
老太太努力瞪瞪眼,说他:“你别着急,我耽误不了你几回了,阎王爷快点我名啦!好,我快说。”
她抠抠搜搜找出张条子,接着说:“这是借的你舅舅十五万。”
老太太一说借钱的事,儿子紧张起来,瞪起眼看条子。
老太太接着说:“等我死了!”老太太的“死了”二字加重了语气,她虽加重了也没多大的力气了。“你兄妹俩商量怎么还你舅舅钱。”
儿子看着天花板说:“我没钱,拿什么还呀?俩人的工资刚够吃饭的,孩子上学交学费就是借的。到这还住着破房子,买楼都不敢想。”
儿子穷得几乎要申请低保户了!女儿小玲见哥哥说了不还钱的话,心想,爹娘治病的账总得还。
小玲看着母亲说:“娘,我哥哥困难,不还我舅舅钱,我还!虽然工资也不高,但是省着过,节俭着花,我慢慢还就是了,您别着急,有我认账就妥。一年还个三万两万,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有个五六年也差不多还完了,娘您放心,账这事掉不到地下。”
老太太见女儿说了话,点点头,面露心安的神态。
小玲接着说:“娘,您最好跟我舅舅说说,小玲就不还利息了。”
老太太微笑着欣慰地说:“行,妮儿,我跟你舅舅说不还利息了。”
她随即把借条给了小玲:“妮儿,这是十五万借条,放好!”
小玲说:“娘,我会放好的。”
还舅舅钱的重担就压在了小玲肩上。
老太太说:“妮儿,你把账认下来,要跟庆军说说啊。”
小玲说:“没事,娘,庆军通情达理,不会闹别扭,再说了,您知道我待公婆跟待您一样。”
老太太和老爷子相依为命,过了半个世纪,拉扯一双儿女长大成人,儿女上学、上班、娶妻、出嫁,都添了孩子。老爷子不生病的话,生活虽不满醋满油吧,但不难过。老爷子一场病闹下来,把几十年的那点积蓄抖搂得差不多了。
老太太在医院又缠磨了月余。他们打发了娘以后,小玲把舅舅的账对庆军说了。起初庆军有点想攀比哥哥的苗头,小玲给庆军摊牌:“如果你不情愿,那没问题,我自己还账,用不了十年八年。”
庆军说:“你这是哪里话呀,我也应当呀,还是咱俩还!”
俩人过开了紧日子,庆军下了班,又找份钟点工,小玲每天加班俩小时。
第一年就积攒着还舅舅两万。小玲拿钱去还舅舅账,舅舅高兴地收下,在借条上写了某年某月某日小玲还款两万元。舅舅摁了手印。
舅舅说:“小玲,舅舅为你的孝心竖大拇指,钱还不还不要紧,可别苦了自己,注意身体。”
第二年还了三万。舅舅摁了手印。
第三年带来少点,一万八。小玲边掏钱边说:“不好意思,舅舅,今年小小考学花得多点,就这一万八了,您别嫌少。”
舅舅摁住小玲的手,笑了。他说:“妮儿,钱你不用还了,那五万也是你的!”
咋回事?小玲一脸疑惑。
“我实说了吧,妮儿,你爸爸的借条是假条。你娘把牙缝里省的十五万血汗钱放我这里啦,她嘱咐我,你亲娘舅主持公道,他兄妹俩,谁来还账,十五万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