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习“永动机”
作者: 汪慧
关键词:内卷;学习动机;自我决定理论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10-0040-04
【活动理念】
目前,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内卷”现象,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或将自己的学习关注点过多放在他人身上,影响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就感,甚至产生厌学心理。由此可见,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该理论探讨了三种相关的基本心理需求:自主需求、胜任需求和关系需求。德西和瑞安认为,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时,能够激发个体的内在动机,促进个人幸福和社会发展。在此条件下,个体受内在激励,能够充分发挥潜能,积极寻求挑战。
本节课主要通过分析学生身边的内卷现象,帮助学生理解陷入形式化内卷的原因,引导学生感受努力的价值与快乐,从自我决定理论中学会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感受学习中的“心流”,使学习像游戏一样快乐,从而提高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
【活动目标】
1.了解与理解:使学生了解“内卷”与努力的区别,明确“内卷”的影响。
2.尝试与学会:使学生了解自我决定理论的三种心理需求,习得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3.体验与感悟:使学生体验“心流”状态,并在学习中努力进入心流状态,实现快乐学习。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游戏中的“心流”状态,掌握自我决定理论的三种心理需求。
难点:帮助学生学会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学习中。
【活动方法】
游戏法、观看视频、小组讨论。
【活动准备】
地图道具和奖品、学习动机纸飞机、学案纸、《小乐的苦恼》视频等。
【活动对象】
高中二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心灵启程·学习习惯
游戏导入:我有你没有。
游戏规则:全体学生起立,伸出左手,掌心向外,五指竖起;老师点到名字的同学依次分享自己的一个学习习惯;其他同学如果有相同习惯,则手指不变;如果没有这个习惯,则收回一根手指;当五根手指全部收回后,则代表挑战失败,学生坐下,游戏结束。
游戏开始,全体起立。
生1:我会自己准备错题本。
生2:我会每天坚持背10个英语单词。
生3:我遇到不懂的题目,会主动问老师。
生4:我会额外买习题册,提高做题量。
生5:我会认真听讲,不在课堂上睡觉。
师:五位同学分享之后,老师发现有同学默默坐下了。没有关系,也许他们刚好没有讲到你拥有的学习习惯。
师提问:当你了解到你的同学有这么多好的学习习惯时,你有什么想法?
生:他们太“卷”了。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认识“内卷”这一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心灵启明·突破“内卷”
师:很多同学提到了前段时间很火的一个词“内卷”。那么,什么是“内卷”呢?什么样的行为算“内卷”?接下来,老师会呈现三个示例,请大家用身体语言表达你的观点:如果你觉得是“内卷”行为,就站起来表示认同;如果你觉得不是“内卷”行为,就坐着双手交叉放在胸前表示不认同。
师提问: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内卷”?
示例一:背英语单词。
生:不是“内卷”。(双手交叉放在胸前)
示例二: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一边吃饭,一边背英语单词。
生:不是“内卷”。(双手交叉放在胸前)
示例三:在朋友拿出数学习题后,一边吃饭,一边偷偷地拿出英语单词背诵。
生:是“内卷”。(站起来)
师:为什么第三个行为是“内卷”?
生6:因为他偷偷模仿别人,看别人做题,他才想背单词。
师:你真棒,发现了问题的关键。这件事真实发生在我们学校的食堂。今天,老师把主人公请到了课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为什么这么做吧。
播放视频《小乐的苦恼》,视频主要内容如下:
我最近在班上陷入了“内卷”的陷阱,一看到其他同学努力学习,就会给自己的学习不断加码。随着学习任务不断增加,学习效率却越来越低,付出得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少。
师提问:为什么小乐会陷入“内卷”的陷阱?
生7:因为他的关注点一直在别人身上,没有关注到自己,毕竟每个人适合的学习方法不一样。
师:“内卷”的人都很努力,但是他们的关注点在别人身上,容易受他人干扰,形式化的内卷会增加自身的负担。因此,与其关注他人的“卷”,不如关注自己,努力学习。
师提问:你“卷”过吗?
生8:我也有过小乐的情况,之前我会偷偷看我同桌在干什么,甚至会偷偷学他。在他做数学题的时候,我也会拿出数学习题,并且会比他多做几题,导致我其他学科的作业没有时间完成。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游戏,请大家感受并思考,为什么在游戏中,我们能感受到快乐与满足?
游戏:中国行政区划图拼图大赛
教师请两位学生上台,合作参加“中国行政区划图”拼图大赛,台下学生分为三组,进行拼图比赛,限时100秒。台上的两位学生,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就能获得奖品。台下的学生,按完成时间进行排名,获胜小组可获得奖品。
游戏开始,学生踊跃参与。
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在游戏中我们能够获得快乐,沉浸其中?
生9:游戏比学习要简单一点。
生10:可以跟同学们一起玩。
生11:赢了的话有奖品,而且会有成就感。
生12:游戏是我自己喜欢并且想要去做的。
师:同学们成功总结了游戏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原因:游戏相对简单、有团队合作、是自己选择的、有奖励机制、是自己喜欢的、有成就感。
师提问:在“内卷”的时候,我们会产生怎样的情绪?在做游戏的时候,我们会产生怎样的情绪?
生13:在“内卷”的时候,我会觉得很累,很煎熬。在做游戏的时候,我会很快乐,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师:没错,我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了快乐并沉浸其中,这个就叫作“心流”。如果我们在学习中想要体验“心流”的快乐,该如何去做呢?
设计意图:明确努力与“内卷”的区别,学会摆脱形式化的“内卷”,做出真正意义上的努力。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快乐与满足,体验“心流”状态,并将“内卷”与努力的心理感受进行对比。
三、心灵启思·激发动机
师:有谁知道什么是buff?
生14:游戏里的增益、加持。
师:没错,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学习上的三重buff,给我们的学习提供增益和加持。这三重buff又叫自我决定理论,该理论提出了个体在心理和行为发展上的三种需求。
1.自主需求:在学习中,能够根据个人意志选择,掌握学习的主动性。
2.胜任需求:在学习中,能够发展自己的能力,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3.关系需求:在学习中,能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感受来自他人的支持与爱。
师提问:游戏中呈现出的心理需求有哪些?
教师请学生到讲台上,完成连线任务,连线内容见图2。
师:刚刚大家帮助小乐同学找到了他落入“内卷”陷阱的原因。接下来,让我们继续帮帮小乐同学,彻底突破“内卷”怪圈,在学习上获得三重buff。
师提问: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才能帮助小乐同学获得学习上的三重buff?
生15:
(1)制订学习计划,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合理规划。
(2)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以及考试的检测作用,我之前一直觉得学习是被逼着学的,因为父母对我的期望很高,现在我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化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能够更愿意去学习。
生16:
(1)为自己设定合理目标,将目标分层细化,这样就能够及时反馈;也可以将学习跟自己喜欢的事物联系起来,完成目标就可以奖励自己。例如,我比较喜欢吃蛋糕,所以,每当我完成一个小目标后,就会奖励自己一个小蛋糕。
(2)设置学习的难度梯度,写作业或复习时先从简单题目开始,从而增强自信心。
生17:
(1)可以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学习小组,互相监督;同学之间良性竞争,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遇到学习问题时,及时向老师请教,遇到学习压力,及时向家长寻求帮助,遇到心理困扰也可以向心理老师寻求专业的帮助。
师:感谢同学们的分享,你们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出了实际有效的方法来提升学习动机。老师来总结一下:提高行为自主性;增强目标胜任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自我决定理论的讲解与应用,学生们能够了解学习与游戏中感受的区别,通过讨论激发学习动机的具体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也能体验有如在游戏中的“心流”状态,感受学习的快乐。
四、心灵启航·放飞梦想
师:谢谢大家帮助小乐同学,解决了困扰他已久的难题,老师相信,你们在帮助他的过程中,自己也收获了很多。现在,我们已经获得了三重buff,知道了如何去做,明确了前进方向,准备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强势突破。
师:同学们,路已在脚下铺展,梦还会遥远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插上梦想的翅膀,给自己的学习“永动机”添加燃料,让内心的引擎轰鸣不息,满载能量,勇往直前。请大家用两分钟时间,从三种心理需求入手,在自己的动力小飞机上写下自己的学习动机。
师:小乐同学为了表达自己的感谢,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学习动机(见图3)。
师:请同学们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动机吧。
生18:长大以后,我想成为一名教师。所以我的学习动机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学;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上,我也希望能够更好地回报祖国,回馈社会;我还想带着家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享受美好的生活。
师:感谢你的分享,你真是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孩子,你的未来不仅关乎个人和家庭的幸福,更承载着对国家的热爱和奉献。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到。
生19:我的学习动机很简单,就是想平平凡凡地过完一生。不求轰轰烈烈,只希望考上大学,找一个稳定的工作,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我还想多出去走走,好好看看这个多彩的世界。
师:多么平凡而伟大的梦想,如果大家都能像你一样,坚守初心,做好自己分内之事,我们的国家必将更加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师:同学们,让我们将手中的纸飞机复原,全体起立。老师倒数三个数,我们一起向前,放飞手中的纸飞机,让纸飞机带着我们的梦想,飞向更高更远的地方。
师生放飞纸飞机。
师:梦想已经起航,未来就在脚下。请大家“回收”自己的纸飞机,回到当下,用一步又一步的脚印,去实现我们的梦想。当梦想成真的那一刻,我们的纸飞机将再次起航。
设计意图:通过书写并分享学习动机的环节,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充满希望和力量。通过最后的放飞学习动机纸飞机活动,升华课堂主题,巩固教学效果。
【专家点评】
本节课以自我决定理论为指导,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自我。第一个热身活动“我有你没有”,让学生发现“我”的优势和独特之处,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在“我”的身上。接着引入视频,让学生反思“内卷”现象下的自我感受和想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我。第三个部分,用游戏和三重buff,巧妙地讲解自我认同理论,不是以枯燥的方式直接讲述理论,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自主、胜任和关系三种需求,增强学生的内部动机,再一次对应了“我”。第四个部分通过团体互动,升华情感。让学生在纸飞机上书写学习动机,既指向了行为,又指向了情感的升华。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从小我向大我拓展,从小爱向大爱升华,这正好体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所有的活动都指向一个靶心,整堂课情绪饱满,逻辑清晰,流程顺畅,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点评人:盛青,江西省新余市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
参考文献
[1]马椿荣,丽艳,张耘堂. 数字时代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思考——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4(11):52-55.
编辑/卫 虹 终校/李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