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科学教师促“新”成长实践
作者: 周丹 黄发琴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强教先强师,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对推进科技强国战略尤为重要。要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首先就是要做足做透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加法。近几年来,宜昌市宜都市着力探索教育改革举措,为全市科学教师专业发展铺路,促“新”成长。
一、建设培训基地,为教师“新”成长提供摇篮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深化课程改革,让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教师的相关要求落地生根,全面提升科学教师学科素养,全面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宜都以建小学科学教师发展基地的形式引领教师成长。杨守敬小学自建校来非常重视科学教育,在科学教师成长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市教学研究室和市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为杨守敬小学授牌,确定该校为市小学科学教师培养与发展的基地示范学校,成为全市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摇篮。
基地学校牵头,分学年度确定培训主题,联合科学学科中心组成员当主训人。每年分批次定期开展小学科学教师专题培训活动,一般春季学期拟定培训主题,研讨策划培训具体措施,秋季学期便围绕主题开展学习汇报和宣传展示。近年来,基地分别开展了“新课标·新理念·新课堂”“聚焦核心素养,点亮科学思维”“新课标背景下‘建模’思维有机渗透,促进科学素养有效提升”等主题的学习培训活动,多名科学教师在活动中脱颖而出。
依托培训基地,全市科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近年来,宜都先后有9人次教师执教的科学课获湖北省基础教育精品课奖、湖北好课堂奖、省级优课等,或收录教材配套录制的光盘教师教学用书。年轻教师得到“新”成长,也及时发挥着辐射引领作用,有的被选派到薄弱学校去支教,助推区域学科发展。
在基地学校承担培训的讲师,教科研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有的被聘为市小学科学兼职教研员,有的被聘为小学科学教师入职前培训导师,有的被聘为小学科学教师理论成长培训指导教师。一个教师带领一门学科,一门学科影响一所学校,从培训基地发展起来的一批优秀科学教师,正积极推进全市小学科学教学走向新的高度,培训基地也因此被评选为湖北省科普示范基地学校,相关科研活动先进经验也在杂志上刊登发表。
二、制定发展规划,为教师“新”成长指明方向
教师发展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学科发展的探索课题,更是学科教师走向成功的职业命题。新时代要求科学教师注重个人专业化成长,努力成为一名反思型、科研型、创新型教师。一所学校欲打造一个品牌学科,关键是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怎样才能建设一支优秀的科学教师团队呢?
人人有目标。宜都市教研室制定了《科学学科教师建设发展规划》,全市科学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根据自己的发展定位,量身定制《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书》,确定未来三年的努力方向和发展目标。
人人有专长。全市科学教师有的十分耐心,是指导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好手;有的业务精湛,是教学教研的好手;有的动手技能强,是科技辅导的好手;有的信息技术水平高,是发明创新的好手;有的善于调控学生,是课堂管理的好手。每位教师都根据自己的个人特长,制订出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规划书。
人人有措施。全市科学教师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写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规划中措施要细化,既具体到时间段,又细化到具体的达成措施,如准备阅读哪些方面的理论书籍,准备拜哪些教师为师,未来准备用什么方式来检测自己的达成度等。
三、打造求实团队,为教师“新”成长提供引擎
为加强城乡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城乡科学教师优质均衡发展,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科学教师队伍,宜都组建了小学科学中心组,由中心组成员教师牵头所属教联体所有专兼职科学教师组成一支教联体团队。在每次教研活动中,各教联体团队充分发挥智慧与活力,分区域分阶段由各牵头负责人组织开展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通过“1+2+7+N”的教研团队模式(“1”指一名教研员,“2”指两名兼职教研员,“7”指7名中心组成员教师,“N”指多名专兼职科学教师),让更多的专兼职科学教师走好专业发展之路。
在教研活动中,7名中心组成员教师与N名专兼职科学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教学风采展示,这样不仅更好地体现了集体智慧和力量,也让更多专业发展优秀的科学教师为新青年教师和新转岗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手把手的引擎与帮扶。在全市三支教联体科学团队领导下,有3名教师在省级竞赛活动中获奖,相应的成果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四、开展务实教研,为教师“新”成长提供舞台
时光清浅,暖阳一束,唯有教研芳华。务实的教研活动为教师的“新”成长提供了宽阔的舞台,成为践行课程标准有效落地的助推剂。宜都市教研室规划了丰富而有效的科学实践活动,要求科学教师在活动中力求做到“人人有平台”。
人人有交流的平台。在市教研室的安排下,全市经常开展校际的研讨交流活动,同时为科学教师争取更多的外出参加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这些活动,既让一线科学教师结识了更多的优秀专家和同仁,也让他们有了学习交流的平台。
人人有研究的平台。新冠病毒感染期间,为了停课不停学、专心研科学,全市科学学科教研团队自发开展了“微课在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课题研究,有效地促进了线上教学的高质量实施,如今又根据课改新要求启动了新的研究课题。通过研究,许多教师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有的通过课题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有的参加优质课竞赛在各级获奖,有的参加了多个案例分享,有的参加了优化作业设计。
人人有展示的平台。为全面提升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切实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打造生动课堂,市教研室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修活动,如科学教育故事沙龙、课程标准学习分享沙龙、“沐光沾露·快乐起航”新教师专题沙龙、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论坛、科学课项目式主题研修、学生实证意识培养、真实情境创设主题研修等。活动由兼职教研员牵头,并组织安排教联体的科学教师在活动中承担不同的任务:有的在教师基本功技能竞赛中担任裁判,有的在主题研修中担任主持,有的担任活动策划和联络员,还有的在活动中担任编辑或撰稿人。系列教研沙龙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也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不断反思的良好互动氛围。
这一系列平台,促进科学教师自发进入研究状态,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仅发挥了科学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也为更多科学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舞台,让他们获得了满满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
五、实施高效评价,为教师“新”成长提供抓手
兴教之道在于师。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改革创新教师评价体系,能促进学校的规范化管理,也能激励教师自主拔节生长。科学教师不仅要认真上课,而且要上出新意,上出特色,努力打造品牌学科。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宜都严格落实教师评价机制。
注重过程评价。①制定规章制度。全市制定了20条科学课教师教学规范,如候课制、实验清单制、学生评教制等。同时,非常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科学课尽量安排在科学探究室进行,规范落实科学探究课堂打卡制度,以此来规范教学行为。②开展月度反思。每月召开一次教联体科学教师会,相互检查教学环节,反思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分享教学教研心得,研讨学生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等。每学期召开一次科技辅导员会,分享交流辅导成果。③组织带课研讨制。全市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每学期教联体牵头人在教联体内至少上一节研讨课,其他50岁以下的教师也必须每学期上一次校级研讨课,以课为例诊断教学。这些举措,让教学活动更公开、更透明,也让教研活动更务实、更民主,合作更快乐。
注重活动评价。近些年,全市在教师层面开展了系列活动对科学教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监测。一方面是开展竞赛活动,如课程标准测试竞赛、实验操作竞赛、主题论文评优赛、层级式的“宜都好课堂”竞赛等。另一方面是进行考评活动,每年度开展一轮对全体科学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考评,考评结果直接纳入教育局对学校进行的绿色质量评估之中。对新入职教师工作满一年时要进行全面的专业水平考核。
注重结果评价。全市每学期开展科学质量监测一次,实行交换监考,交换阅卷,并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进行深入全面的质量分析,撰写质量分析报告,召开质量分析专题会。用“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不断增强科学教师的工作责任感,为教师的“新”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抓手。
(作者单位:周丹,湖北省宜都市教学研究室;黄发琴,湖北省宜都市杨守敬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