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1+X”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作者: 王莹摘 要:基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进行“1+X”群文阅读教学能显著提升高中语文学科阅读教学质量。文章立足高中语文教育实践,从价值、原则、策略三个方面,结合具体的教育实例,对基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1+X”群文阅读教学这一主题进行了细致、全面阐述与探讨,以积极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创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形式,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更好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价值;原则;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3-0040-04
作者简介:王莹(1983~),女,汉族,福建漳州人,福建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中学,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基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1+X”群文阅读教学,较之单一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有着极大的不同,其强调围绕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展开,即“1”来源于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文本,“X”来源不限,可以同样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文本,也可以是课外文本;同时,“X”的数量也不限,可以是“1”,也可以是“3”或者“5”,只要符合实际,便于师生操作即可。高中语文教师,应在自身的语文教育实践中,尝试基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进行“1+X”群文阅读教学。文章结合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实际经验,针对基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1+X”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原则及其具体实施策略三个维度进行充分论述,以期能抛砖引玉,给予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以些许启示,充分反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为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核心素养提供助力。
一、 基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1+X”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基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实施“1+X”群文阅读教学,对学生及其教师来讲都有着突出的价值。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将促进师生共进步、同成长。
(一)学生方面
只有多阅读,学生才能有效扩充阅读量,在同不同主题文本、不同风格作品对话与互动中,开阔视野、丰富学识见识。但高中学生面临着较重的高考压力,平时课业压力紧张,课余生活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机会相对较少。这对其阅读素养的发展极为不利。基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1+X”群文阅读教学,既注重教材内“1”这一文本的精细教学,又注重扩充与之相关的“X”篇文本,并引导学生一起阅读、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更多的阅读文本。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阅读量将得到显著提升。
此外,相较于原有阅读教学中针对单一文本进行分析的教学模式,基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1+X”群文阅读教学更强调对比整合,即在若干篇文本中,梳理相似之点,探究不同之处,从而建构对“1+X”若干篇文本的阅读认知与理解。可以说,基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1+X”群文阅读教学能促进学生包括比较与分类、推理与分析等在内的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将驱动学生实现深度阅读。
(二)教师方面
基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实施“1+X”群文阅读教学,也极大地赋能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首先,教师的教育理念将充分转变,不再局限于单篇阅读教学的思维之中,而能以积极、创新的视角主动寻找与教材中“1”密切相关的“X”文本。这势必推动着教师在教学之余多阅读,接触更多经典的优质文本作品。此外,由于“1+X”群文阅读教学中“X”的变化极为灵活,教师没有可照抄照搬的素材,其需要加强同外界的互动,参考与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教育理念,然后结合实际学情,主动探究与建构,形成富有自身鲜明特色的“1+X”群文阅读教学方案、计划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课程的理解能力、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实际授课的水平与能力等都将得到有效的锻炼与发展。
二、 基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1+X”群文阅读教学的原则
基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实施“1+X”群文阅读教学时,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且必须坚守如下四项原则。如此,“1+X”群文阅读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助力师生的语文阅读教与学实践。
(一)主题聚焦原则
基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1+X”群文阅读教学中,“1”与“X”之间必须有明确的主题关联。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教师便可以同时选取《沁园春·雪》《忆秦娥·娄山关》《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三篇文本。四篇文本都是由伟大革命领袖毛泽东同志所创作,且都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期间的情怀与壮志,这便是四篇文本的共同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教学,教师的群文阅读教学规划将更加清晰、合理,学生的群文阅读学习也更具目标与导向性,从而确保基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1+X”群文阅读教学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二)文本多样原则
文本多样原则,主要指在基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1”选取“X”文本时要坚持多样的原则,即不囿于某种文体、时代、作者等限制,而可以跨越这些元素,选取多元化的阅读文本内容。如此才能充分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为学生带来更好的阅读感受。
例如,沈英甲的《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是一篇典型的人物通信,在基于这一文本进行“1+X”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便可以跳出人物通讯文体的限制,为学生选取袁隆平先生在自己80岁生日晚会上的致辞《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这篇致辞以书信体的形式呈现,字里行间深情满怀,声情并茂,感人肺腑,让读者读之能走进袁隆平先生的内心世界,感知其获得诸多荣誉背后对母亲的思念、赞美、敬佩、感激、愧疚之情,进而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同时,还可以选取陈启文《袁隆平的世界》这一传记文学优秀作品的片段,借由传记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袁隆平先生在解决国计民生问题的爱国之情和攻坚克难的顽强意志……如此,不同文体的文本、不同作者的描述风格,便能为学生呈现一个更为真实、自然的袁隆平形象,有助于学生走近这名可亲、可敬的老人,领略其身上所闪烁的优秀品质及其人性光芒。
(三)互动参与原则
所谓互动参与原则,即是指吸引并推动学生全面参与到基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1+X”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来。这便要求高中语文教师摒弃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想学生之所想、创学生之所需,考虑并兼顾学生的阅读水平、兴趣等实际需求,促使学生充分融入阅读教学之中,与阅读文本的文字互动、与其他学生互动、与教师互动,在充分的互动与参与中形成思维的碰撞,进而形成智慧性的阅读认知与理解。
例如,《“探界者”钟扬》选自《时代楷模 2018钟扬》一书,其对将集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教育专家多项荣誉于一身的钟扬进行了生动的刻画。“探界者”钟扬,是指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钟扬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天。在教学《“探界者”钟扬》时,教师便可以为选取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追记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教授钟扬》一文,以及长篇报告文学《种子 钟扬》的经典篇章,构成基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对比整合之后,畅谈自己对钟扬这一时代楷模的认识与看法。这一做法其实便是引导学生走进钟扬的内心世界,体验其人生之路,与其身上所展现的精神品质对话。不同学生的观点略有差异,当不同观点汇聚在一起,时代楷模钟扬所具有的品质光芒将充分浸润学生心间,予以其润物细无声的启迪与熏陶。秉持互动参与原则所具有的必要性由此得以充分凸显。
(四)学生探究原则
阅读是个体同文字、同作者进行互动与交流的过程,需要阅读者充分融入其中。这就要求在基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1+X”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过多干预,将自己的阅读认识与看法抛给学生,而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阅读。在探究中,学生将升华对多篇阅读文本的深刻理解,其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鉴赏分析能力等才能得到有效锻炼和切实发展,对学生长远的阅读学习将形成深远且积极的影响。
例如,在教学杜甫的《登高》这一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的这一经典古诗时,教师便可以联系同被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所收录的杜甫其他经典诗作《登岳阳楼》《蜀相》以及《客至》,引领学生感知并体会“漂泊西南时期”杜甫所创作诗歌的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由这一教学目标出发,教师可以设定符合高中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自主、合作探究任务,查阅资料,了解杜甫创作四首古诗时所处的背景,结合已有历史知识以及积累的文学经验,分析与鉴赏四首古诗所表达细腻情感的不同之处。在明确的任务驱动下,学生将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将“漂泊西南时期”的杜甫诗的写作内容、特点形成整体理解,也更能深刻地认识晚年的杜甫,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感知其心路历程。相较于教师根据已有的经验将总结好的内容直接传递给学生,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显然更能促使其收获知识,锻炼素养与能力。
三、 基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1+X”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基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实施“1+X”群文阅读教学时,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从实际出发,采取恰当适宜的教育策略。如此,基于教材所进行的“1+X”群文阅读教学才能更好地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切实推动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文阅读学习效果,进而收获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全面发展。
(一)依据实际合理选文
基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实施“1+X”群文阅读教学时,“X”文本的选择至关重要。但合理的选文,才能构成有益于师生教与学实践的“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促进师生置身其中,才能有进步与成长。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对语文教材的研读,把握其中每一篇文本的突出特点,明确各自的教学目标,并在卷帙浩繁的课内、课外文本中精心挑选适宜的“X”文本。
例如,在教学李清照所创作的《轻轻慢》这一宋词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由词人李清照的经典作品入手,选取《点绛唇》《醉花阴》两首李清照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作品。其中,《点绛唇》为李清照少女时期的作品,风格轻快、明丽;《醉花阴》为其少妇时代的作品,蕴含思夫之情,风格婉转、缠绵;《声声慢》则为其孀妇时代的作品,词调苦楚,蕴含凄凉、低沉之意。如此,将同属于李清照的不同作品集中放在一起阅读、学习,有助于学生更鲜明地感知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历对其作品风格的影响,进而借由这些宋词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感知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
再如,在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以选取同被收录统编版语文教材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及必修下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三者有共同的主题,即“临历史之陈迹,发思古之幽情”,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与此同时,又因为写景的手法、营造的意境和所展现的思想上不同而各有千秋,有着较明显的差异。据此,建构的“1+X”群文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加精准地总结、把握怀古词的特点,同时感知并鉴赏不同词人所抒发的不同思想情感。
(二)巧设任务驱动探究
基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1+X”群文阅读教学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全面参与其中。由此出发,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实际学情巧妙设计与所选文本密切相关的任务,以任务驱动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建构知识、锻炼素养及其能力。这有助于推动学生获得深度阅读认知及其体验,切实达到预期的“1+X”群文阅读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拿来主义》时,教师选取季羡林《我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王岳川《中国连一个学术名词都没有喊出来》以及移星的《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看好莱坞眼中的中国文化》这三篇课外文本。这四篇阅读文本体裁不同,分别为杂文、讲话稿、讲座稿以及学术论文,内容稍显枯燥、单调。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设计便于他们理解并能实际操作的具体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