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以读促写”研究

作者: 王芳

摘  要: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阅读能够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语言表达方式和思维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以读促写策略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和实践如何通过阅读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主要围绕初中英语教学实践进行研究,运用文献分析等方法探索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并认为教师应加强阅读指导,讲解语言知识、促进结构梳理、引导主题探究,以奠定写作基础;应引导读后复述、读后仿写、读后续写、话题写作,强化写作训练;引导课内外阅读积累,扩充写作素材。

关键词:初中英语;以读促写;阅读指导;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3-0079-04

作者简介:王芳(1981~),女,汉族,江苏江阴人,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利港中学,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学。

在英语课程学习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石,二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多样的表达方式,也能在写作时更加自如地运用语言。因此,设计并实施读促写策略也成为初中阶段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思路。目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在这一视角下,教师应进一步提高对阅读与写作的重视,理解二者在学生语言能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优化设计以读促写策略,利用阅读来奠定学生的写作基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 加强阅读指导,奠定写作基础

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学到如何构建文章的结构、如何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型,以及如何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写作必须有阅读的积累作基础。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指导中,教师应注意从写作的角度引导学生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让他们为自主表达做好准备。

(一)讲解语言知识,夯实写作基础

在英语写作中,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写作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在阅读教学中讲解语言知识是夯实学生写作基础的必要步骤。语言知识主要包括词汇、语法、句型结构等要素。因此,教师应注重词汇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并在写作中恰当运用。例如,译林版九年级上册Unit 1 Reading板块是以“People who are happy with their jobs”为主题的配图小短文,介绍了四位在各自工作领域表现杰出的人物,描述了四位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他们对各自职业的执着与热爱,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学习并使用描述工作和性格的词汇和语言技能。学生通过阅读四位在各自工作领域表现杰出的人物的介绍,学习并使用描述工作和性格的词汇和语言技能,介绍自己或他人的个性特征、思考个人未来职业规划。在以读促写的视角下,教师围绕语言知识进行了重点讲解,再围绕文本阅读引发关于职业的自然交流,激活学生头脑中关于人个性的词汇,由此渗透personalities和jobs之间的关系,并以词块的形式呈现部分生词,帮助学生扫除一定的阅读障碍,让学生了解有关话题的核心词汇;同时,联系Grammar板块,为学生讲解并列连词but/or/both...and.../not only...but(also).../either...or.../neither...nor.并通过造句训练,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通过这样的讲解和指导,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有效理解文本含义,并拓宽词汇量,夯实语言基础,为日后的英语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梳理文本结构,启发写作思路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许多学生由于缺乏明确的写作思路,导致写作内容主题模糊、重点不清,难以有效输出信息。针对这些问题,在实施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文本结构,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促使学生更加准确、更有条理地进行表达。例如,在上述“People who are happy with their jobs”的阅读指导中,教师首先设计了浏览文本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标题和插图,获取文章主要信息,思考猜测作者的行文结构。然后,设计精读活动,利用问题促使学生细读文本,结合每一段中人物的原话解读他们的个性以及对职业的态度;利用表格引导学生对比苏宁过去与现在的工作,并通过观察表格尝试叙述苏宁的个性和职业。最后,利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总结介绍人物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并在阅读后填写流程图。通过这样的阅读指导,学生整合和概括文本信息,提炼出“人物个性与职业介绍”语篇的结构化知识图,形成了关于如何介绍人物的思维导图和关键信息。这样学生不仅完成了整体阅读,获得了结构化知识,更是厘清并把握了这一类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写作重点。

(三)引导主题探究,感悟写作立意

写作立意是指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确立的主题思想和中心思想。它是文章的灵魂,贯穿全文,指导文章的结构布局和语言表达。立意的高低、深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写作的质量。而一个明确而深刻的立意能够使文章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英语写作中,许多教师常常注重对写作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写作立意的指导,导致学生写出的作文单薄乏味,缺乏情感。对此,在读写结合教学指导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阅读材料的主题,激发学生对文本立意的思考,以便于他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能够表达更丰富的情感和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People who are happy with their jobs”这篇文本主要通过对四位杰出人物的描写,使学生明白不管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要具有优秀的个人品质,以及刻苦、努力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这样才能有所建树。在阅读指导中,教师促使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展开讨论,促使学生更深层次认识自我,思考如何调整和培养自己的个性特征才能让自己对未来的职业有目标、有方向,并能为之努力奋斗。这样的教学指导着重突出课程育人的特点,从情感价值层面促使学生感悟文本立意、深刻理解主题,并为在文本中表达情感做好了铺垫。

二、 运用多种方式,强化写作训练

在英语文本阅读中学生能够输入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多样的表达方式,并初步形成对写作的感知和理解。为了让学生将阅读的输入有效转化为写作的输出,教师可以采用复述、仿写、续写、话题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强化写作训练,培养他们的读写融合能力。

(一)引导读后复述

复述是一种语言学习技巧,要求学生在阅读完一段课文后,用自己的话重新叙述课文的内容。在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活动中,通过复述,学生能够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并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锻炼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课文复述的方式促进读写结合,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读到的内容,进而帮助他们在大脑中重新构建信息,加深记忆,锻炼英语表达能力。例如,译林版九年级上册Unit 3 Reading板块语篇是以“What should l do?”为主题,呈现了Julie和Samuel在网站上写给青少年辅导员 Mr. Sigmund 的两封信,主要讲述了他们在生活、学习以及家庭关系中遇到的问题。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利用3个关键问题启发学生对两封信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回答:“Who are the letters from and who do they write to?”“What problems do they talk about?”“Why do they have the problems?”在这一板块,虽然文章是两篇语篇,但它们的结构有着很多共性,都是从自我介绍到问题因果陈述,最后到寻求帮助的过程。这样的结构为学生把握语篇结构,捕捉关键信息,并完成读后复述提供了便利。因此,教师问题的设计从“who-what-why”来呈现出阶梯式思维的转化,促使学生逐步提炼和概括重点信息,整体把握语篇结构,并围绕这3个关键词展开复述,有效实现了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融合。

(二)训练读后仿写

读后仿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手段。通过阅读理解,学生通常能够吸收文本中的语言表达、句型结构和修辞手法,并产生模仿表达的意愿。对此,教师可以设计仿写任务适时引导,促使学生尝试运用新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训练写作表达能力。例如,在“What should l do?”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围绕语篇1中“I know it is important to finish all my homework on time.”这句话设计了仿写任务,而学生则给出答案:“I know 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well.”以巩固重点句型的运用;语篇2中有“l do not understand why they are so strict with me.”这样一段话,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有学生给出:“I do not understand why they like computer games so much.”教师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纠正,以锻炼学生利用从句表达观点的能力。当然,仿写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可以从一句话过渡到一个段落,在拓展到写作技巧语篇结构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消化文本中的写作信息,并为我所用,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三)启发读后续写

读后续写融阅读和写作于一体,从信息输入与语言输出两个角度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续写的前提是“读懂材料”,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材料,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来梳理故事情节,呈现故事的开始、情节的展开、高潮、解决办法以及结尾等内容,并通过设置多样性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挖掘主题意义,为续写提供内容或情感支架。例如,在“What should l do?”的课堂指导中,教师先是借助思维导图这一阅读策略和层层递进的问题链,让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能够很直观梳理语篇结构和主要情节,将内容结构化,并且能够运用语言重点复述故事,将故事情节内化于心,为进一步分析、评价故事发展不同阶段人物的情感变化、性格特征和矛盾冲突,探究其背后体现的语篇主题意义做好铺垫。接下来,围绕“Teenage problems”这一主题,学生深入挖掘Julie、Samuel在与他们各自的家长之间的矛盾冲突,并对他们的烦恼进行评价。然后,明确学生Julie、Samuel的成长需要,想想Mr. Sigmund可能给出的建议,思考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条件。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篇中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综合语言和思维进行续写,实现阅读与续写的协同,进而围绕主题输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读后续写,学生能够将阅读中的知识和情感体验转化为写作的动力,从而在写作中展现出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丰富的想象力。

(四)促进话题写作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通过阅读材料的积累和深入理解,学生能够围绕一定的话题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和灵感,初步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对此,教师可以围绕话题引导自主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表达对话题的理解和认识,实现自己的观点输出。例如,教师在完成Reading板块教学任务中,安排了两项作业:①Write a letter to talk about your teenage problems. ②Try to give some advice to your friends if necessary.作业设计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关注自我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并学会运用英语进行表达,勇敢寻求他人帮助和建议,以自身减轻心理压力,实现健康成长;同时鼓励学生关注周边同伴的成长,利用英语给出自己的意见,耐心劝慰,缓解压力,学会情绪与情感、情感与行为的调节与管理。

三、 引导阅读积累,扩充写作素材

英语读写能力的发展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沉淀。从以读促写的视角来看,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课内积累,丰富写作素材,同时还应激励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英语阅读活动,拓展课外阅读范围,扩大阅读量,以不断丰富英语写作素材库。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