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思、评”五位一体的电子政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作者: 赵起

摘要:文章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通过优化教学体系、丰富学习方式、创建实践平台、注重学生思考、构建综合评价等实践,实现了“教、学、做、思、评”五位一体的电子政务课程教学改革,并对课程的未来改革做了展望。

关键词:电子政务课程;教学改革;五位一体

一、引言

据统计,我国高校在2003年后陆续开设电子政务课程,涉及的主要专业有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本科专业以及公共管理、社会工作等硕士专业。近年来,“新文科”等教育理念的提出和“新质生产力”等新的人才培养需求的出现,该课程常年不变的静态教学内容和以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因此,电子政务课程教学应紧跟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发展的需求,合理构建多维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电子政务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与意义

(一)新文科背景下电子政务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与意义

相对于传统文科,新文科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从以学科为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在此背景下,电子政务课程作为一门适应社会需求、多学科交叉融合、以创新引领为特色的文科课程,其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二)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电子政务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与意义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即新的高水平现代化生产力。相比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技术水平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续。电子政务作为一种不断改革创新的政府管理方式,也属于新质生产力的范畴。在此背景下,高校在人才培养时要注意引入新质生产力的相关理论,解释其在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提升公共服务效率中的作用。教师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理解新质生产力如何影响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并结合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更新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这些技术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政务服务流程中的具体实践。

三、当前电子政务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政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电子政务课程不断建设,其教学体系已日趋丰富,但仍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教学理念落后,部分教师缺乏对整个课程教学体系的合理设计;二是教学内容未能与时俱进,教材更新明显迟缓;三是教学形式与手段较为单一,学生极少能真正实践操作;四是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实践、实训部分的场地条件参差不齐,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电子政务课程在管理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大部分高校对电子政务课程的教学管理较为粗放,极少有高校能跟踪学生每次课程或者每个知识点的掌握及运用情况。二是大部分教材对课程的教学重点和案例缺乏持续更新与维护,其教学案例往往需要整合来自政府、企业、学术界等多方面的资源。三是现有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动手操作等实践环节较少,学生难以将“学”与“思”相结合,压缩了他们思考和创新的空间,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四、电子政务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与时俱进,持续进行教学优化

首先,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电子政务课程是一门管理学与信息技术交叉的学科,合理设置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十分必要。其次,对教学内容持续更新。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网络教学资源、政府公开信息、专家讲座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案例。最后,有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师模拟电子政务的实际应用场景,采用角色扮演、翻转课堂、分组讨论、案例研讨等互动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讨论,提高教学效果。

(二)授之以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首先,设置学生自主学习环节。无论是理论教学部分、实践教学部分,还是课余时间,教师都应设置一定的自学环节,将所授知识适当留白,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其次,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教师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电子图书等资源,提供学生自主进行预习和复习课程的内容。最后,建立自主学习的机制。教师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围绕特定主题或项目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首先,理论课程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其次,实践课程启发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在实践完成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同时,实践报告的撰写促使学生主动梳理所掌握的知识,并思考所学知识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困难。

(四)系统智能,优化课程教学评价

首先,系统开展多元化评价。教师可以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小组研讨、实践操作、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终结性评价包括期末考试、学习心得等。其次,开展智能化评价。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学评价的智能化和自动化,通过在线考试系统实现自动阅卷和成绩分析,通过教学管理系统实现学生学习数据的实时跟踪和反馈。

五、“教、学、做、思、评”五位一体的电子政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优化教学体系

为提高教学效率,湖南中医药大学不断优化教学体系:一是将课时调整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各占一半;二是了解学生知识储备情况,选择了难度适中、更新较快的课程教材;三是优化课程内容与资源,整合电子政务领域的最新政策、技术和案例,形成系统化、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并利用在线课程平台和电子图书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四是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阅读材料等自主学习基础知识。

(二)丰富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状态的转变是湖南中医药大学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一是将学生学习化被动为主动。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促使学生能紧跟教学进度。二是组织学习小组。教师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围绕特定主题或项目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三是开展反思与总结。教师要求学生记录学习笔记,总结学习心得和体会,定期组织学习交流会,让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和经验。

(三)创建实践平台

实践课程的建设是湖南中医药大学进行教学改革的特色。一是开展虚拟仿真实训。教师利用电子政务仿真软件或模拟平台,模拟真实工作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二是开展电子政务相关的实践项目设计。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号设计与制作、政府网站设计、电子政务系统设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三是开展现场实习实训。学校与政府机构、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并安排学生参与电子政务项目的实际运作,了解电子政务的运作流程和管理模式。

(四)注重学生思考

注重学生知识的输出是湖南中医药大学进行教学改革的要义。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引导学生分析电子政务领域的热点问题和争议话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贯彻问题导向学习的教学理念。教师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学习任务和项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鼓励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自行分析与合作研讨解决问题。

(五)构建综合评价

课程评价标准是湖南中医药大学进行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一是开展过程性评价。教师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理论课堂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实践课程成绩等方式进行即时评价;设立阶段性测试或项目评审环节,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期末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主要方式,全面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二是引入项目报告、实践成果展示等多元化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创新能力。三是持续开展反馈与改进。教师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根据学生评价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和资源配置。

六、电子政务课程改革的未来展望

(一)注重课程师资力量培养

湖南中医药大学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电子政务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最新行业动态和教学理念,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教研活动,激发教师对课程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组建教学团队,共同研究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开发等问题,形成教学合力。

(二)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湖南中医药大学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构建智能化的教学平台和学习环境,实现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借助现代数据分析技术,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直观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将为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设

湖南中医药大学通过构建虚拟仿真实验室、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条件。同时,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推动电子政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湖南中医药大学通过与企业、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同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

参考文献:

[1]段元秀.高校电子政务课程“课堂-实验-实践”三结合教学模式探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7).

[2]张节,刘芳璐.《电子政务》教学改革的实践[J].办公自动化,2020(19).

[3]刘丽娇.新文科背景下电子政务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1).

[4]吴鹏.高校公共管理类电子政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10).

[5]王亚飞.“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电子政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9(22).

[6]那林格.学生视角下电子政务“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效果的质性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77).

基金项目:2021年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后疫情时代企业公共部门管理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电子政务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为例”,项目编号:2021-JG041。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